灼热呼啸的炮弹就像是烧红的尖刀捅穿奶油蛋糕一般,轻而易举地就把虎王最为坚固的车体首上倾斜装甲板一击打穿。
122传家宝主炮惊人的药室容积,赋予了弹芯穿甲体极高的炮口初速和发射动能。
尽管没有详细验明的数据,能指出这种新型脱壳穿甲弹的炮口初速到底是多少。
但按照马拉申科自己的预估,这东西的炮口初速至少也得是在1200米每秒以上,光是从出膛后的曳光轨迹给人的视觉感受来说,就明显感觉其弹芯穿甲体飞行速度远在虎王的长88之上。
要知道虎王的那门长88,已经是整个二战中发射全口径穿甲弹时炮口初速最高的主炮了,突破千米每秒大关、动能强劲,尤其是在对远距离目标的交火时优势极大,从开火到命中几乎是时间都难以捕捉到的转瞬即逝。
而现在,己方新型脱壳穿甲弹的炮口初速还要更胜一筹、来得更快。
这种概念就好比是开炮一瞬间、人还没来得及反应,炮弹就已经破风呼啸着砸穿了虎王的车体首上装甲、灌入其中。人的肉眼所来得及看到的,就只剩下虎王装甲上那被破开的豁洞。
无装药的弹芯穿甲体除非是引燃油料或是殉爆弹药,否则光从敌方坦克外观来判断的话,根本无法辨别其到底是否被击毁。
按理来说,无法确定目标被毁的情况下,适时补上一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斯大林近卫第一坦克师剩余的脱壳穿甲弹存量早已不足、就那么一丁点,搁这儿继续肆意宣泄火力显然是个不明智之举。
这些精度感人、但却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大用的炮弹,必须要物尽其用地省着使,否则到时候浪费光了还没把德国佬压下去的话,那可真是后悔药都没处买了。
一炮出手的各个红军车组们期待着能有令人惊喜的满意成果,而紧随其后到来的事实倒也确实满足了愿望,正如老马同志所料定的那样。
绝大部分身中一炮甚至同时挨了好几炮的虎王,都在惯性作用下稍稍继续前进之后缓缓停下车来、当场没了后续动静,宛若一辆发动机突然挂掉的僵尸车一般杵在那儿、一动不动。
不能说这部分被打成了僵尸车的虎王就是幸运的,这么形容似乎有些不大恰当,但现实是确实有比这部分虎王更加凄惨的存在,并且就在身边。
那些不幸被打中了要害部位的虎王,用事实证明了红军试验性脱壳穿甲弹的强劲穿甲威力。
破开正面主装甲带、带着强劲剩余动能钻入车内的弹芯穿甲体,沿着稍有变化的弹道轨迹继续向前高速飞行,轻而易举地就撕碎了横在前面挡路的脆弱肉体,将各种软组织混杂着鲜血一起当场打的是血肉横飞、支离破碎。
毁掉了人类脆弱的血肉之躯后,这些剩余动能依旧未被耗尽的弹芯穿甲体还能继续造成破坏。其弹道前进路线上的终点,不是弹药架就是那硕大的油箱,总而言之都是和动能冲击之下的“火”字脱不开干系。
引燃油料、车内起火搁现在只能算是不起眼的小火,被一炮戳爆了弹药架引发的强烈弹药殉爆才是真正的火山爆发。
轰轰轰——
浑身上下都塞满了超载弹药和饱和油料的虎王们几乎被撕扯成了碎片,各种残骸与装甲残片凌空飞舞、被炸得满天乱飞。
能够得到足以应付一场残酷战斗的足额补给,这本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幸运之事。
但车内那些倒霉升天、连骨灰都被扬了的德军装甲兵们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满满一车的刚刚补给油料与弹药,居然会成为黄泉路上最后一顿“加餐佐料”、送哥几个吃饱喝好圆满上路。
被打成了僵尸车后一动不动的虎王,再加上那些发生了强烈弹药殉爆要么起火燃烧,已经变成了烈焰棺材、直冒黑烟的炽热残骸。
仅仅只是这一波换装脱壳穿甲弹之后的主炮齐射,干掉的虎王就足足达到了11辆之多!
11辆是个什么概念?
以一个国防军独立重装甲营满编45辆重型坦克来计算,这就等于一波齐射削去了全营高达四分之一的战力。
换句话说,类似这样的齐射开火再来三次,整个营的建制就可以从德军作战序列里彻底抹掉。
嗯......前提是最后一辆虎王不算一个营的话。
尤其是在国防军的独立重装甲营到了44年几乎来说就没有齐装满编的时候,不是坦克数量不够、就是拿着些破烂四号和黑豹充数的前提下,这11辆虎王的瞬间被秒对德军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自然是可想而知。
原以为自己的装甲绝对能够抵挡住俄国佬主炮的德军失算了,他们万万没想到那些原本攻击无力的对手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突然爆发,能够从任意位置无死角击穿己方虎王的正面主装甲带。
这种明摆在眼前的可怕事实,说明了一个更令人感到绝望的残酷现状:己方虎王这一身颇为沉重的装甲俨然成了摆设,除了增加恼人的吨位、拖累机动、让全车变得笨如待宰生猪之外,再无任何有效防护用处。
带队的德军装甲兵指挥官在从极度震惊中回过神来之后,甚至都开始隐隐觉得,眼前这颇为骇人的一幕,是否是那些俄国佬故意设下的圈套?俄国佬明明能够随意击穿己方装甲,却故意装作软弱无力好吸引己方上钩,直到己方已经逃脱无路的最后时刻才收网捞鱼。
这样可怕的假设简直是令人汗毛倒数!带队的德军装甲兵指挥官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更加清楚地知道眼下的己方已经没有退路,根本无谈后撤脱逃。
就虎王那笨重的机动,从这最后三百米的距离上撤到俄国佬的有效射程之外,其所需要的时间已经足够己方全军覆没三四次了,就俄国佬刚才这一波可怕至极的火力完全能够办得到。
接下来该怎么办?
这看似是一个选择题,实际上却再无任何昭示着希望的选项。
后撤是死,前进也是死。
与其死在败退的路上,还不如拼死一搏去尝试杀出一条血路、从九死一生中博得胜利。
“继续前进!不要顾忌损失,我们能赢,兄弟们!突破俄国佬的防御,我们就快做到了!所有坦克,全体冲锋!”
施劳恩少校确实是条汉子,能顶着几乎令人窒息的死亡压迫强行下达这样的命令,能够办到这一点的的德军装甲兵指挥官搁如今的44年可是不多了。
情报的严重缺失,使得施劳恩少校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面对着具体怎样的对手,只知道对面这群俄国佬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充满了十足怪异的种种迹象、令人大惑不解。
通常的俄国佬防御阵地是以大量的反坦克炮,甚至是直接把野战炮兵的大口径加农炮拉上来,充当反装甲火力。
其凶猛异常的火力很不好对付,加之担任反坦克炮组的往往还是那些最不怕死的疯狂伊万,就算是履带快碾到脸上了还能坚持战斗,所以这样的阵地防御就已经十分难缠。
但眼下这群俄国佬,却是一反常态的反坦克炮没见多少、寥寥无几,充当阵地反装甲火力的,尽是那些皮糙肉厚、连长88都怼不动,只能靠摸奖蹭运气来造成实质伤害的斯大林重型坦克,以及那些狰狞到比斯大林坦克还要更加怪物的俄国自行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