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但至于马拉申科构想的“机动决定战术作用”理论到底是否适用,没经过实战检验之前一切还都不好说,现在就是验明马拉申科自后世带来的研判总结战术构想是否可行的时候。

接到了来自马拉申科命令的库尔巴洛夫快速展开行动部署,其麾下下辖的一个中型坦克营立刻遵照命令尽数出击,以极限越野速度迅速和身旁同行的重型坦克部队拉开了距离。

一大帮子涂着冬季雪地迷彩涂装的t3485和t43,不过多时便消失在了视野之内。

而在其身后紧跟随着的,则是同样全速前进中的is6重型坦克集群,浩浩荡荡四十多辆is6重型坦克,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原之上极速飞驰的场景,足称是蔚为壮观、前所未见。

唯一一点比较尴尬的是,战斗全重达到了60吨级别、机动速度不如is6的is4重型坦克有些明显跟不上趟。

马拉申科的构想是好的、大体上来说也没有错误,把综合作战性能最强的is4重型坦克分给各团级指战员当做指挥车,能够确保指挥员在一线战场上的最大存活率。

这种装甲厚实到能碾压鼠式超重型坦克的苏维埃钢铁巨兽几乎无可匹敌,德国佬就算想从侧面将其击毁都得费很大的力气、更无谈正面硬撼。

眼看自己的指挥车明显被拉开了距离、无形之中快要成了“光杆司令”加“孤家寡人”,着实是有些着急上火的库尔巴洛夫立刻扭头,向着车体底盘前端的驾驶员开口发问。

“就不能再快点吗?就连普通的is6现在都比我这辆破车跑得更快!”

is4重型坦克的炮塔内部空间确实要来得更大,硕大厚重的巨型炮塔加持之下给予了炮塔内部成员以足够的战斗发挥空间,但对于车体底盘前端的驾驶员来说可就完全不是这样了。

“这已经是最快速度了,车长同志!这...这辆坦克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好开,啊...它简直连换挡都费劲,让我回想起当初开kv1的日子。”

左右两边全都被发射药筒弹药架还有机械操纵装置包围的驾驶员位,毫无疑问就是is4重型坦克车组成员中最苦逼的那位、没有之一。

在刚接收is4重型坦克的时候,好奇内部到底有多大变化的马拉申科,还亲自拿着尺子钻到驾驶员位置上测量过一圈实际数据。

紧随其后的结果,便是身高超过一米九的马拉申科,是真的感觉自己连穿过巨大的炮闩、钻到驾驶员位置上都无比费劲,用“缩着身子往里爬”来形容可以说是一点都不为过。

车体首上整块焊接的厚重巨大均质钢装甲板呈大角度倾斜布置,这么做虽然换来了近乎无敌的坚实等效防御,但也是导致is4重型坦克的驾驶员连挺起身板开坦克都无法做到、必须斜躺着来架势这辆钢铁巨兽的最直接原因。

躺在床上玩手机时间一长都会脖子仰的发酸、要换换位置侧着玩才能舒服,但is4的驾驶员却不行。

因为只有一直保持斜躺仰着头的姿势,才能看清楚驾驶窗半埋潜望镜外的情况。

就算是端正的90度直角坐姿来操纵坦克进行换挡都已经很是吃力,传动后置的is4重型坦克,需要一根连通车体底盘直穿而过的机械传动轴,来操纵后部的变速箱进行坦克换挡与调速控制。

在没有液压助力的情况下,要手动操纵这根4米多长的机械传动轴难度自然是可想而知。

更何况is4的功重比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就算库尔巴洛夫再怎么着急、驾驶员同志再怎么卖力地使出吃奶的劲儿去猛拉猛推操纵杆......

抱歉,这60吨的大家伙该是什么速度、还是什么速度,不会快那么一丝半点。

“糟透了!简直糟透了,师长同志!我的新车跑的比驴车还慢,我现在正被迫脱离我的部队,我该怎么办?”

“欲哭无泪”的库尔巴洛夫把这悲催而尴尬的消息传到了马拉申科这边,遗憾的是我们的老马同志也没啥太好的办法,is4重型坦克确实是牺牲了一定的速度换取强大近乎无敌的装甲防护,这也是情理之中、没有办法的事。

“在后面跟紧你的部队,库尔巴洛夫,你不会被扔下太远的距离的,至少不会被扔出车载无线电的通讯范围”

“你的副手不是用的is6吗?你抵达战场之前让他来指挥一线,这不会持续太长时间的。”

“.......”

库尔巴洛夫那边除了一个简单的“收到”就再没回话,已经能从车长潜望镜里看到掉队的库尔巴洛夫座车的马拉申科心里也是一阵无语。

他娘的!自己当初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

is4这刚合格机动可压根追不上is6,这都叫啥事儿啊!

即便是速度最快,远超is2和is4的is6重型坦克抵达战场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当冲在最前面的中型坦克部队一路狂奔、拍马杀到激烈交火中的主战场时,已经把航弹和火箭弹全都耗尽了的伊尔2攻击机群仍然不肯离去,机翼上的航炮和大口径航空机枪在一同齐鸣,疯狂收割着地面上所有胆敢激烈反抗的优先针对目标。

识相点、或者说胆小点的德军士兵,大概率不会遭到伊尔2的死亡旋风席卷,只因躲在战壕里抱着头的这号人连枪口都不敢向外探出。

从战术层面上来讲,至少现在它们毫无威胁,那些搂着手里的家伙事儿疯狂猛射中的德国佬,对于天上的苏军飞行员来说显然更加吸引仇恨。

天上的苏军攻击航空兵部队飞行员之所以这么卖力不是没有原因,原以为在优先搞掉了德国佬的反坦克炮之后,已经没有严重反装甲威胁的既有认知显然是错误的。

只要看看那些正在阵地上熊熊燃烧中的t-70轻型坦克残骸就知道,德国佬手中的“新式步兵大炮”威力,绝非是给坦克挠挠痒那么简单就能了事。

在被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后现代战争时期,步兵们有许许多多可用的反坦克武器装备。

各种筒子和无后坐力炮是基本武器,更高端点的还有射后不理的反坦克导弹,不但能从薄弱的侧后装甲位置将坚甲利炮的坦克一击洞穿,用口径够大的反坦克导弹正面硬上主战坦克也不是不可能。

但在反坦克武器匮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步兵反坦克的花样可就没那么多了。

有反坦克炮和反坦克枪可用其实都还算好的,你要手头没点啥好用的家伙事儿,那就得抱着丨炸丨药包和反坦克手雷往上怼,上去了基本就是个死路一条。

当然,更极端的自然要数带日本帝国,手里抄着马桶橛子往坦克上硬撞的光辉战绩真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有一说一,这甚至比抱着丨炸丨药包往上怼还要刺激。

号称掌握世界第一科技的德意志自然不会搞这么没技术含量的破事儿,面对着前线巨大反坦克压力的德国人铆足了劲、拼命搞研发,最终得出的可用结果便是在二战战场上名噪一时的“步兵大炮”:铁拳反坦克榴弹。

说铁拳是反坦克火箭筒其实有点不大恰当,作为同时代步兵反坦克武器的巴祖卡和这玩意儿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巴祖卡的火箭弹走的是直线弹道,火箭弹上至少还装了一个可以短时间工作的发动机,射程也还算比较不错。

传奇与荣耀》小说在线阅读_第165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钢铁洪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传奇与荣耀第165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