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起,你可以在701工程的坚定支持者名单中,添上马拉申科的名字了,科京同志,并且我个人希望这个项目能尽快完成。”
“当然,如果你去莫斯科开会的时候想这么说,也是可以的,我很乐意有这样的事发生。”
与上一次在莫斯科的双手相握相比,马拉申科与科京这一次的握手意味则更具强烈的合作色彩。
科京希望借用马拉申科的名望、在实战经验上的权威专业发言,帮助自己的后续一系列重型坦克计划按照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且能够在莫斯科那边获得更顺利、更快速的批准通过,最终投入到大规模的量产武装红军重型坦克部队,实现自己事业与人生上的双重莫大意义。
马拉申科这边则寄希望于科京设计的重型坦克越强大越好,别的不说,光是能把近卫第一重型坦克旅武装到牙齿,把德国佬按在地上继续爆锤摩擦,将坦克质量优势始终把握在自己这边,这样的结果就是毫无疑问的最好。
这不光能让红军通往卫国战争胜利之路的牺牲更小、胜利更大,也能让自己活到战后的可能性系数呈几何倍数向上飙升,典型的双优好事。
一趟车里雅宾斯克之行短暂且忙碌,科京与马拉申科都收获了他们各自想要的结果,重现丰盛的当日晚餐比中午那顿未来得及吃完的要更加美味。
在坦克工厂的生产线轰鸣声于科京同志专门安排的下榻之处睡下,耳朵里依旧回荡着机器和工人们加班忙碌遥远声响的马拉申科,仍有一件事情揣在心里悬而未决。
这次车里雅宾斯克之行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自己不但亲眼确认了is1重型坦克的后续开发、升级改进工作,给科京提出了一些针对该项目的正确改进和设计建议,几乎已经看到了is2重型坦克的诞生。
同时还目睹了阴差阳错、机缘巧合之下,提前问世的is6与is4两款更加强大的重型坦克。虽然这俩哥们一个是胶水粘的木头模型、另一个则是干脆连模型都没有还是一堆图纸,但确确实实已经是被提上了日程没错。
于当下的1943年初来说,这样的进度显然已经是足够快了。
在剩下的半天时间里,几乎都和科京坐在办公室里沟通交流直至深夜,马拉申科确信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经为这两款强大的重型坦克拼上了全力。
剩下的,就只是“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但唯独项目代号703工程的is3重型坦克,马拉申科此行是一点消息都没听到。
出于对自己穿越者身份的敏感,马拉申科也没有太过向科京打听这方面的消息,毕竟谎话说太多了的话可就连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圆了。
联想到既有历史中的is3重型坦克是1944年夏才启动的项目,真要说起来的话可比代号701工程的is4重型坦克晚了整整大半年时间,放现在1943年初还没有出现似乎也不难理解,自己的翅膀威力似乎还没大到突破一整年时间的程度。
在床上翻了个身继续静想,脑子里不停回忆着白天细节的马拉申科,慢慢地倒也觉得没有is3登场也不算什么大事。
is6重型坦克在防护设计上不比is3差,也不存在is3致命的炮塔窝弹区。更不会像is3那样,出现箭簇型车体首上焊缝焊接难度太大、工艺不到位而导致的受冲击开裂情况,整块车体首上装甲直接大角度倾斜布置一步到位,毛氏风格、简单耐用。
论机动性能,is6的纸面功重比体现远远胜过跑的还不如is4快的is3。大直径的负重轮结构赋予了is6极强的越野通过性能,只要把那套该死还占空间的双电机电传动系统换成机械传动就万事大吉。
火力问题上大家都是祖传122炮,小改微改地倒也没什么太大不同,穿甲火力和反工事水平都在同一水准线上。
有了近在眼前的is6就没了对is3迫切追求的马拉申科,想着想着俩眼不自禁一闭。
坐火车加跑前跑后忙了一天的疲惫感渐渐席卷全身,能把远方传来的坦克工厂噪音都力压一头的如雷鼾声,很快便在房间内缓缓响起。
马拉申科没把自己此行来车里雅宾斯克办事会这么快,等到第二天一早起床时,在前一天已经把所有事儿都办完了的马拉申科竟然开始无所事事起来。
“这他妈可咋办?假还剩四天,算上今天的话就是五天,立刻回部队可太尼玛亏了,这几天时间得找点事儿做啊。”
手里捏着根烟转动大脑不停思考自己接下来到底该干点啥,坐在窗台书桌边想了半天的马拉申科半天没想到什么太好的解决方案,最终也只能是在轻叹一口气后决定打道回府回莫斯科了事。
“算了,有想这事儿的功夫还不如赶紧动身,回家陪媳妇不香吗?”
简单打点了自己行囊背包的马拉申科并未直接前往火车站,而是先来到了科京这边向其做最后的告别。
听到马拉申科这是打算回家再待几天,笑着点了点头的科京看起来心情很是不错,随之便报以了面带微笑的话语。
“一直没工夫去你家做客,总是听说坦克英雄马拉申科同志的妻子长得特别漂亮美丽,看来我这次又没机会一睹芳容了。”
被别人夸自己媳妇儿漂亮是一件好事儿,感觉面子上特有光彩的马拉申科报以自信一笑,咱哥们的媳妇儿走到哪儿都是被人夸的对象。
“临走之前我还有最后一件事想问问你,科京同志,我们旅最快什么时候能接装你这边的新式重型坦克?”
虽然确定了科京正在埋头苦干、加班加点赶工同时完成多个坦克项目,但没能得到确切答案的马拉申科,却依然希望自己能从科京这里稍微探点底出来,哪怕只是个大概的时间点也好,多少不至于让自己回到前线之后依旧挂念着什么时候才能用上新的装备。
面对马拉申科的提问,从来不向外人轻易透露自己项目具体计划、向来守口如瓶的科京,很是难得地在稍稍沉思片刻后不带任何犹豫地干脆开口。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火力升级以后的is1重型坦克,最快一到两个月时间就能向你那边交付。另外昨晚你走以后我紧急召集了人手,对你提出的首上装甲改进建议进行了研究,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和难度,预计第一批量产的升级后is1重型坦克会全部采用新设计。”
与502重装甲营的第一次交手,确实令马拉申科感受到了虎式坦克那极具压迫感的强大实力。
这种厚重强大的重型坦克战力彪炳、异常凶猛,原指望着is1最起码能和其打成个平手的马拉申科,确确实实感受到is1在综合作战性能上与虎式坦克仍有差距。
除了那门85毫米dt5坦克炮,需要接近到五百米距离上才能大概率正面击毁虎式坦克,面临着迫在眉睫的升级以外。
is1附带着驾驶员观察窗的那块车体首上装甲板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这一位置的装甲过于薄弱并且投影面积不小、紧贴着炮塔根部,虎式坦克那门精准的88毫米主炮可以轻松精确射击这一位置,在常规交战距离内几乎是必然的一打就穿、十分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