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在列宁格勒缴获到的虎式坦克已经进行过了深入的研究,面对88炮时必要的更加强大防护被理所应当地整合入其中。

坦克的防护指标在一开始,就被科京亲自定性为了要让正面主装甲带在常规交战距离上,完全免疫德国佬88炮的轰击,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一点。

手握着铅笔面对着图纸思考了良久的科京始终觉得,自己的is1重型坦克设计方案还是太过保守,几乎来说就是kv重型坦克的一种增强版,很多设计上都还保留着之前的影子,尤其在车体部分设计上更是如此。

虽然这么做能够缩短设计时间、最大程度利用成熟设计和技术,赶在莫洛佐夫那家伙的前面展现实力、证明自己。但比起德国佬这从四号到老虎的一步跨出式巨大迈进来看,科京觉得自己的设计反而有点原地踏步的意思。

所以比起稳扎稳打的逐步改良,换了个思路选择狂野风格的科京这次,直接祭出了新的大胆设计。

科京把自己从死对头莫洛佐夫那里搞到的一些资料和技术参数揉了进去,结合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参考了好评如潮的t34中型坦克部分设计。

将一块物理厚度100毫米的焊接装甲,直接以66度的超大倾角敲到了首上位置,车体首下则用一块120毫米物理厚度的焊接装甲,呈52度倾角布置。欠缺的等效防御直接用物理厚度来加以弥补,倾角等效系数换算后使得首上首下的防御权重,刚好位居同一水平线上。

考虑到之前在莫斯科和马拉申科见面时,马拉申科曾和自己提到过,坦克正面中弹时炮塔中弹的概率,总要比车体中弹概率高出许多。

在图纸上大手一划拉的科京,直接把is1重型坦克的炮塔高度进一步压缩,用因此节省下来的大把装甲重量加强炮塔正面及侧面的防御权重。

相较于is1重型坦克炮塔的100毫米物理厚度,新炮塔进一步提升装甲物理厚度达到了150毫米级别,但是整个炮塔的重量却控制在了与前者相差无几的程度。

这是科京设计方案的一次创新和大胆之处,也足以证明其个人能力的到位。

虽然这么做必然会牺牲车组成员的舒适度,但就像马拉申科说的,在坦克里难受点总比被德国佬一炮干成烤肉要强,科京是马拉申科这一理论的坚定支持者。

在尤为重要的火力方面,科京并未投入太多精力去考虑。

而是有些理所应当地认为,沙什穆林正在主持的火力升级设计方案,可以被很现成地直接嫁接到新电传坦克上来使用,二者的火力指标都是对应德国佬的新型虎式重型坦克来定位,所以问题应该非常容易解决。

相比起建造一辆货真价实的真坦克,用胶水和木头拼出来一辆1:1的静态模型显然要简单得多。

左右只是论证设计,先看看如何把那套试制的电传动系统合理地塞进这辆新坦克里,有设计不佳的地方也方便拆了木头再粘,整个设计完整敲定以后再造钢筋铁甲的真坦克原型车。

所以这个时候用木头拼坦克还真就没有太大的问题,反倒是一种节约成本的省时省力做法,能够很大程度上推动项目设计的工作效率。

各种机缘巧合下因为马拉申科的蝴蝶效应而带动的因素,在十字路**汇处巧妙结合到了一起。

这辆看上去有点像是t34车体扛了个is2的炮塔,然后从整体上再被一锤子砸扁的木头原型车,就这样机缘巧合下诞生在了1943年的马拉申科面前。

相比起马拉申科隐隐张大下巴的表情,看着自己抽空带人花了不到一周时间就搭建起来的这个木头原型坦克,科京脸上的遗憾之情倒是有些尽显无疑。

“如果电传动系统作废,这个设计方案可能也就没什么必要了。还好它只是制造了一个木头原型车,并没有投入太大的精力。”

在科京略有遗憾话语中回过了神来的马拉申科却并不这么认为,一句由疯狂想法带动出来的坚定话语紧接着便脱口而出。

“不,科京同志,我想这么优秀的方案不应该被放弃掉。比如说你可以考虑把错误的设计思路扳回正途,仅仅只是部分设计而言。”

光是见到is6这件事实际上已经够让马拉申科感到意外,但马拉申科万万没想到的是,科京这家伙居然还藏着一手王炸留在最后压轴出场。

“252工程放在以后再说吧,马拉申科同志。现在,我带你去看下一辆车,我们得抓紧时间。”

“下一辆车?”

科京这没理头之间突然蹦出来的一句话把马拉申科搞得有些懵圈,难不成科京利用手边这点时间还捣鼓了不止一个项目的新式重型坦克?这特么也太夸张了吧?

事实证明马拉申科的惊讶猜想确实预料不错,多手准备的科京的确还有更加强力的方案在等待着马拉申科。

虎式坦克带给苏联军方高层的冲击是强烈的,不论是在既有时间线中,还是在马拉申科所处的当下时间里皆是如此。

唯一的不同点在于,身为穿越者的马拉申科在这条平行的时间线里,为还沉浸在t34中型坦克与kv重型坦克,那强大质量优势当中的苏联军方高层提前敲响了警钟,经由朱可夫这个中间媒介达成了自己最初的目的。

所以对于虎式坦克的出现与骇人战力,这条平行时间线当中的苏联军方高层感受到的震撼和冲击,要比既有历史中来得稍小一些。

尚不清楚虎式坦克到底会以怎样的装备数量投入到实战,并且就目前的局势来看,坦克的整体质量优势依然在己方手中所牢牢把握,情况似乎还不是那位危机万分的程度。

有些理所当然的,抱着有备无患想法的苏联军方高层,并未直接给科京这边下达十万火急的研发命令,仅仅只是建议科京,将能够力压德国佬新型虎式重型坦克的全新重坦设计方案尽早提上日程,并且是要在保证现有生产能力和坦克月产量稳步提升的情况下。

有一说一,这确实有那么点“小孩子才做选择,产量和新坦克我全都要”的意思,也正是这一点给科京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252工程车顶多算是科京运用自己的职能和第二特别设计局的自筹能力,搞出来的一个不属于“正统门派”的爱好车,科京希望这个自筹项目有朝一日能开花结果、带来意想不到的丰硕回报。

苏联军方高层确实知道有这么个项目存在,但对于科京具体想做成什么样子的坦克,关键性能指标如何却一概不知,所以这个项目甚至没有优先级可谈,而701工程的定义与优先级则与此恰恰相反。

701工程,是科京为了满足军方高层“将能够力压德国佬新型虎式重型坦克的全新重坦设计方案尽早提上日程”这一命令,而专门启动的一个研发项目。

这个项目一经报备便获得了莫斯科方面的审批通过,几乎是无条件的信任和红军未来重型坦克的重担,被迅速压在了科京的身上并获得了大力支持。

因为马拉申科的横空出世和苏联各大报纸及宣传机关对其的大肆宣传报道,红军最精锐重型坦克部队之名名扬整个苏联大地,研究摸底虎式坦克有感而发的科京,在联想到马拉申科时忽然萌生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念头。

传奇与荣耀》小说在线阅读_第14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钢铁洪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传奇与荣耀第14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