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一发85毫米全口径高爆榴弹正中机枪火力点,否则的话哪怕稍微打偏个二三十公分都无济于事。仅仅只能在建筑外墙上开一个不大不小的弹坑外加扬起一阵烟雾尘土,数秒之后德军的机枪火力点便再一次死灰复燃,继续向楼下愈发逼近的苏军倾斜着死亡火舌。
还是第一次使用这种花哨玩意儿的瓦洛沙大尉,回忆起了马拉申科之前叮嘱给自己的联络沟通方式。在一个健步飞身冲到了马拉申科座车车尾发动机舱后面之后,立刻冒着右手随时被扫成马蜂窝的危险,将挂在车尾发动机舱盖斜面上的电话话筒一把出手、飞速取下。
“太好了,还没被打坏!”
面露欣喜的瓦洛沙大尉看着手里依旧完好、并未被子丨弹丨打穿的电话话筒,在内心惊喜之余立刻将话筒抬手放在了自己的耳边大声开口。
“马拉申科旅长!我们正遭遇到德国佬机枪火力的大量伤亡,请求暂停推进,先敲掉那些烦人的机枪火力点!”
原本正手扶着车长潜望镜持续观察前方情况的马拉申科,听到了来自身旁铁丝架子上挂着的电话话筒传出呼喊,意识到情况可能并不如自己预想的那般顺利之后紧接着一把抓起了话筒。
“情况收到,瓦洛沙大尉!带你的人做好隐蔽,我们这就停止前进!”
一把撂下了手里电话话筒的马拉申科忙的脚不沾地,紧接着又一把抓起了摆在另一边的车载无线通讯电台送话器,按动了通讯按钮之后立刻大声开口、下达命令。
“所有车组,停止前进!步兵需要清除掉德国佬的机枪火力点,装上高爆弹直接瞄准了轰飞这些呐粹杂碎!”
从城外郊区战斗重返斯大林格勒这个巷战炼狱的马拉申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巷战中如何做到步兵与坦克之间的密切协调沟通是个很麻烦的事儿,在遥远的后世搞步坦协同有单兵无线电设备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在这原始落后的卫国战争中,却根本不存在步兵与坦克之间的直接通话可能。
马拉申科甚至考虑过能不能把坦克的车载无线电台拆下来,做成一个背包让步兵背上,用送话器进行战场上的实时对话沟通。但紧接着却因为坦克的车载无线通讯电台实在是太过笨重,并且就算是拆下来了又上哪找移动式电源供电的问题而宣告破产告终。
眼瞅着找不着啥好办法而待在旅部里冥思苦想的马拉申科,有一次突然看到了彼得罗夫政委正在用有线电话,和新到的友军步兵师师部进行有线通话、交流沟通,这样的场景一下子就如同一道破空闪电一样启发了我们的旅长同志。
“能不能把电话一头接到炮塔里,另一头挂在坦克屁股上来实现战地交互?供电问题直接从坦克这边接线解决,炮塔里到坦克屁股上这几米长的电话线也不怕被轻易打断炸断,这办法......嘿,似乎可行啊!”
越想觉得自己越是个天才的马拉申科立刻找到了自己的大内总管加科技大师:野战维修营营长卡拉莫夫来探讨方法的可行性与如何付诸实践。
“这么做...嗯,至少理论上来说是可行并且没问题的!但是此前从来没有人试过这样的办法,我们需要多部电话和足够长的电话线来进行改装测试。修改电路的问题可以交给我,接个坦克电话线也不是什么难事,问题就在于我们手头现在缺少这些必要的设备。”
近卫第一重型坦克旅是怎样的部队啊?
这可是一支头顶着英雄光环的战功赫赫传奇部队,享有在近卫军中位列第一梯队的装备选择权和优先补给权,换句话说就是近卫军中的近卫军。
整一堆电话筒和电话线过来对马拉申科而言简直是手到擒来不要太容易!
决定说干就干的马拉申科立刻草拟了一份清单报了上去,当天黄昏就有一辆卡车拉着几十部备用电话和上千米长的电话线赶了过来。
一通捣鼓之后的卡拉莫夫还真就带人给马拉申科把事儿办成了,坦克里对坦克外的有线电话联络被成功实现。
专门找人来测试的马拉申科发现这样的战地临时改装居然还效果不错!音质虽然称不上多么清晰但至少能听清楚对方在说些啥玩意儿,很容易就能理解对方的简单意思。
这样看似小小的不起眼升级对实战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坦克和步兵之间的有效联络实时通讯说是成倍提高战力都不足为过,而眼下正是在实战中初次检验老马同志发明的这种简易通讯效果如何的最佳时机。
接到马拉申科开口下令的其余几辆随行坦克纷纷立刻停车。
尚不清楚对手这是想要干什么的德军一时间还未反应过来,一堆黑洞洞的炮口便伴随着炮塔的摇摆开始精准指向了各自的目标。
精准操纵着手中方向机与高低机轮盘的伊乌什金终于停了下来,一气呵成的瞄准动作已经把黑洞洞的主炮炮口对准了目标,装填在炮膛中的85毫米定装高爆弹紧接着便从一团炮口火光中急速冲出。
轰——
噼里啪啦——
一阵砖石碎屑四处乱飞的激烈声响响彻耳边,被伊乌什金一发85毫米高爆弹直接打在了窗户上的德军机枪火力点,在一瞬间内便遭到了无可挽回的毁灭性破坏。
整个用混凝土外加砖块加固起来的窗口火力点被彻底轰飞,原本存在于此的四方形窗口被威力骇人的85毫米高爆榴弹,直接撕扯成了一个直径一米多宽的硕大缺口。
被爆炸冲击波掀地倒飞出去的德军机枪手在撞到墙上彻底停下来之前,大块的弹丸破片以及爆炸冲击波便将其在半空中腰斩成了两截,最终撞到墙上瞬间跌落在地的,仅仅只是以一根肠子相连的上半身与下半身躯体,方才还活蹦乱跳的大活人顷刻间便成了一具无声尸体。
飞沙走石的爆破场景很快烟消云散,但并不是所有的苏军坦克车组都像他们的旅长同志座车这样一击得手。
一些瞄准精度稍微差了点意思的苏军坦克,一炮打在了距离火力点很近的迎面墙体上。
这些厚度都在半米以上的加固砖墙用普通的85毫米高爆榴弹去轰根本没用。
为了抵御冬日严寒的苏联人民心地实诚地把房子造的格外结实,但这些本是用来抵御严寒的建筑物到了入侵者手中却成了天然的堡垒掩体,马拉申科估计没有个100毫米以上的口径根本别想用高爆弹啃动这些砖墙。
“各车组,精确瞄准!不要打周围的墙体,直接瞄准德国佬的机枪眼,有多准给我瞄多准,直接瞄准了轰死这群杂碎!”
周围的墙体厚度达到半米不假,但是这些本是窗口的房间独立小阳台可就远没有这么结识了。
拆掉了窗框与玻璃的德军直接用两到三层砖头糊了点军标混凝土将之彻底垒死,这两三层的砖头加填缝加固用的混凝土挡挡普通轻武器自然是没有问题,甚至连那些三四十毫米的小炮发射的高爆弹也能轻松免疫。
但马拉申科指挥的这一票苏军重型坦克可是货真价实的is1,扛着能屠虎驱豹的85毫米d-5t坦克炮。只要命中部位得当的情况下,一炮干翻德国佬的机枪火力点根本没有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