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了最终决定的科京很快发动起自己安插在第一特别坦克设计局的“奸细眼线”,不出所料地了解到了莫罗佐夫关于t34坦克继续改进的众多设计方案,并同时拿到了抄绘草图和技术纲要。
这其中既包括下一代改进t34的设计方案,同时也涵盖有目前关于85毫米防空炮改进成坦克炮的所有现阶段已取得成果。
拿到了莫罗佐夫手下核心机密文件的科京不由大吃一惊,莫罗佐夫这个自己的宿敌对手不但已经完成了85毫米防空炮改制坦克炮的绝大部分设计工作,就连与之配套的新式t34坦克炮塔都已经在设计草图上初具雏形。
这种足以容纳85毫米坦克炮的新式t34坦克炮塔比起原先炮塔体积更大,以数字标明的物理装甲厚度也要比原先t34坦克旧炮塔更上一层楼,物理厚度90毫米的炮塔正面在半弧形炮盾的边缘位置甚至可以凭借圆弧角获得超过100毫米的装甲等效。
与此同时,莫罗佐夫这个在科京看来“非常不要脸”的家伙,还“抄袭”了自己在kv1重型坦克上使用的炮塔内置第一待发弹药架设计,新式t34坦克的炮塔尾部可以储存容纳多达16发的85毫米定装弹药,比kv1重型坦克的10发容量炮塔第一弹药架设计还要更强。
意识到自己的设计被人给抄袭了的科京顿时感到非常恼火,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理所当然想法让科京心中仅存的一丝抄袭顾虑再也荡然无存。
果断拍板决定的科京不但下决心要直接套用莫罗佐夫在85毫米坦克炮上的现有研究成果,甚至于连莫罗佐夫关于新式t34坦克炮塔的设计也要一并“使用借鉴”。
按照科京的想法,自己的新式重型坦克炮塔必须要比莫罗佐夫这家伙的倒霉设计更加强大,更加厚实的炮塔装甲物理厚度在搭配上莫罗佐夫设计里的炮塔外形之后,将会理所当然地获得更加强大的等效装甲厚度,等自己的新式重型坦克一亮相就要让莫罗佐夫这个“搞不要脸抄袭”的家伙连哭都哭不出来。
号召全厂全局工人和设计师们奋发努力的科京以身作则,几乎天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而始终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亲手绘制设计草图并批改递交方案。
有了这些从莫罗佐夫第一特别坦克设计局那边“借鉴”来的设计草图和方案做基础,只需要在此基础上稍微加以改进即可完成的科京团队进展神速,连夜赶制**计8台样貌不一的各式原型炮塔只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随即便走下了生产线。
这些外观样貌有棱有角的新式重型坦克原型炮塔一改此前的kv1重型坦克炮塔“平头方脸”设计,大胆地采用了半弧形装甲炮盾在保持等效装甲防御力和较大跳弹概率的同时,亦是进一步拓展了炮塔内部空间的使用效率,使得新式85毫米主炮被完美容纳进了其中而不占太多空间。
除此以外,科京领导的第二特别坦克设计局所制造而出的85毫米主炮,基本上直接套用了莫罗佐夫团队的设计而几乎完全相同,严格来说的话甚至于连炮闩结构和主炮炮耳等细节上的设计,都可以说是完全一样而没有太大的区别。
“科京同志,这八台坦克炮塔是厂里的同志们按照八份设计图连夜赶制出来的,一切都按照设计图上的要求制作完成,搭载新式85毫米主炮没有任何问题,您看现在该如何进行测试工作。”
在自己的下一代新式重型坦克设计上借鉴了原先kv1重型坦克上的失败教训和不足经验,思维活跃且大胆的科京在新式重型坦克炮塔设计之初,便要求该型炮塔必须要兼容后续可能换装的更大口径主炮,将炮塔做的更强更大。
准确来说来的话,科京更希望自己的新式重型坦克不单单只是一台纯粹的重型坦克,要做到足以兼容未来可能换装的更多新式装备,这其中包括坦克主炮、更大功率发动机、以及在任何战局有需要的情况下附加更强更重的额外装甲。
基于此要求,这八台连夜赶制而出的新式重型坦克炮塔均无一例外地要比原先kv1重型坦克的炮塔大了足足一圈。如果将原本的kv1重型坦克炮塔比作是一头公牛的话,那么这八台最新制造出的原型炮塔就好比是重达重达两吨的犀牛一般更加彪悍。
闻言之后的科京随即迈步上前仔细查看了炮塔上的每一道工艺和焊接痕迹,尽管是连夜制造出来的加急赶工制品,但这些作为重要原型车的炮塔却依旧保证了最高的质量和工艺而货真价实,比起从流水线上和下饺子一样不停开下来的苏军量产坦克来说无疑要好出太多。
围着这八台炮塔转了好几圈的科京在伸出手来反复触摸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旋即打定了主意,轻拍掌心灰尘转过头来之余随即朝着身旁的随行工程师开口下令。
“把所有炮塔立刻装载上车,不必再等新式重型坦克的底盘生产出来了。在那之前先测试一下炮塔的实战性能和主炮的可靠性是否达标,等新式重型坦克的底盘设计定型制造出来以后就可以立刻套用在上面,这会节省我们很多不必要去浪费的时间。”
科京这边嘴上说的轻巧,但在其身旁的随行工程师却还是有些许的纳闷。
“科京同志,您的意思是说,让我们现在立刻就把这八个炮塔统一装上八辆kv1重型坦克的底盘,主炮全部搭载新式85毫米坦克炮,是这样吗?”
因原型炮塔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而心情大好中的科京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的情绪,相反还面带微笑地目视着自己面前一字摆开的这八个不同炮塔开口答道。
“没错,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意思。设计新式炮塔的时候在炮塔座圈直径上已经考虑过兼容性的问题了,新炮塔座圈和配套方向机应该可以完美兼容原先的kv1重型坦克,现在即刻进行原型炮塔测试不存在什么太大的问题。”
“可是该如何进行测试呢?科京同志。是先进行靶场弹道测试还是越野模拟实战条件来检验新炮塔的可靠性,这些测试还需要您来给出一个安排计划才行。”
听到身旁工程师的再次开口之后,先前已经从自己在莫斯科上层圈子里的熟人关系那里知道了马拉申科中校已经被重新启用,并且即将担任新组建的近卫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团的团长。
对这位之前曾经在莫斯科未来坦克决策会议上“挽救”了自己的红军重型坦克指挥员,时至今日的科京心里都对马拉申科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莫名好感。据科京近段时间来所做过的详细调查了解来看,马拉申科及其麾下所率领的重型坦克部队应当是目前整个红军坦克部队里最为强悍的一支了。
“弹道测试和其他各项测试之类的东西就不必了,做好出厂检查确认无误之后就把这八辆原型车全部打包送往莫斯科前线。我会提前联系好在莫斯科近郊新成立的近卫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团,所有的实战测试工作都会由他们来完成。”
“到时候我们只需要根据前线部队反馈回来的实战结果做出部分针对性的改进,没有必要在图纸上继续胡思乱想乱涂乱画,我们制造出的新式重型坦克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只有一线上的精锐重型坦克兵们才最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