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些法希斯入侵者三面包围封锁了列宁格勒以来,拉多加湖上的水路运输线就成为唯一可行的后勤补给通道。那些德国人的飞机一到白天就会光顾码头前来轰炸扫射,高炮部队只能起到非常有限的保护和驱逐作用,战斗机部队因为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劣势更是无法为码头确保安全,这些都需要让你了解,马拉申科少校。”
听到巴拉诺夫斯基上校口中的大吐苦水之后不由心中一紧,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只可能会有一种不好的结果。
果不其然,仿佛是为了佐证马拉申科猜想的准确性,一脸疲惫又掺杂着些许无奈神色的巴拉诺夫斯基上校很快便为自己的发言画上了句号。
“眼下拉多加湖分舰队的运输能力在遭受到不小损失的情况下已经极为有限,在此基础之上还要抽出绝大部分的运输船只来保障最低限度的列宁格勒必需品补给。”
“我会尽力把麾下所有能调动的船只都调拨给你用来运输你的部队,马拉申科少校。但同时我也希望你能够有个心理准备,毕竟我们眼下所面临的情况的确已经不同以往了。”
听到巴拉诺夫斯基上校口中这番总结性的话语之后,早已不是个小白的马拉申科那里还能听不出此番话语里的言外之意。
“我会尽力给你调拨运输船,但数量太少你可别埋怨我,同志已经尽力了。”
于自己心中翻译出了巴拉诺夫斯基上校所想要表述根本意义的马拉申科,即便再不愿意最终也只得捏着鼻子认了这个既成事实。
毕竟德军对于拉多加湖上空和整条水路运输航道的封锁打击,即便是在后世也是被记载于战史之中的,眼下这种糟糕的情况的确不能怪罪到巴拉诺夫斯基上校那里,人家也只是一位恪尽职守而按照上级命令行事的红海军分舰队指挥官而已。
在心中默默沉思并稍事思考片刻之后,自知白天的水路航道必是凶险异常的马拉申科在笃定了注意之后随之再度开口。
“上校同志,关于我和我部队的水路运输计划我还有一个请求希望您能够答应。我想在夜幕降临后再开始运输行动,毕竟每一辆能运进列宁格勒城的坦克都万分珍贵!我们承受不起德国人空袭所带来的任何损失,更应该去竭力避免它。”
面对马拉申科口中提出的这个新要求,轻叩着自己办公桌桌面发出有节奏声响的巴拉诺夫斯基上校很快给出了答复。
“这没问题,马拉申科少校。不过你需要知道一个晚上的时间应当是没办法把你的部队全部运送过湖的,我不知道你们营的详细作战计划具体是什么,只是如果你赶时间的话我只想提醒一下你而已。”
从巴拉诺夫斯基上校这里拿到了确定的回复,心中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的马拉申科自然对时间上的问题早已做好了打算。
“感谢您的帮助,巴拉诺夫斯基上校,请允许我向您表示由衷的敬意。”
看到面前的马拉申科从沙发之上起身致谢,报以了一个相对和蔼笑容的巴拉诺夫斯基上校,亦是从自己的办公桌后直起身来向着马拉申科伸出了右手。
“为了祖国和苏维埃,请帮我在列宁格勒痛宰那群呐粹走狗,这是我唯一的请求,马拉申科少校。”
一天之中所剩不多的时间,很快便在马拉申科指挥自己的部队进行拆卸坦克的准备作业中临近黄昏。
幸运的是在今早雨过天晴后发动了一轮空袭的德国空军,直到太阳落下的最后时刻都再也没有出现在码头上空,这对于需要隐秘行动的马拉申科而言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等到了漆黑的夜幕终于如同一张无尽大网般笼罩在了整个拉多加湖上空时,浩浩荡荡一个坦克营共计41辆kv1重型坦克已经全部拆卸分组完毕,做好了准备的马拉申科随即开始指挥起自己的部队进行登船作业。
对马拉申科的这次运输行动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内提供了最大支持力度,作为拉多加湖分舰队指挥官的巴拉诺夫斯基上校共计为马拉申科调来了24艘民用船只,以及4艘军用中型船只。
这些民船基本都是在战争爆发后从周围村子里的农民家里借调来的一些大号渔船,以及部分之前在拉多加湖上从事水路运输的民用运输船,运载能力大小不一从几吨到五十吨上下都有。
至于另外四艘军用中型船只,这其中的三艘是作为拉多加湖分舰队战斗舰只的内河装甲炮艇。
满载排水量从最大的380多吨到最小的四十多吨不尽相同,并不是作为专业运输船只而生的这些作战舰艇运输能力比较有限,充其量也只是聊胜于无的程度而已。
至于最后一艘军用船只倒是一艘货真价实的军用运输船。
这艘满载排水量1800多吨的军用运输船是用一艘退役的老式红海军驱逐舰改装而成,原本是作为波罗的海舰队新兵的日常训练舰以及一些军用大型配件和物资的运输船而服役。
其在眼下这种十万火急的最紧要关头也被派遣至了拉多加湖分舰队执行运输任务,称得上是整个拉多加湖分舰队里运载能力最强大的船只,这将毫无疑问会是马拉申科的运输行动中所赖以仰仗的绝对主力运输船。
要想将这些体型庞大的钢铁巨兽给抬送上船绝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是被拆分成了发动机、车体底盘、与单独炮塔的众多部件部分之后,在缺乏重型起吊专业设备的码头上也仍旧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将之运送上船。
为了配合马拉申科的运输行动顺利完成,身担整个码头和拉多加湖分舰队指挥官职位的巴拉诺夫斯基上校,赶在夜幕完全降临之前便为马拉申科抽调来了大量的码头工人与红海军水兵进行协助工作。
在这其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码头工人,基本都是一些从列宁格勒城内刚刚退下来的一线工人与撤离平民中的青壮年男性。
这些因祖国被入侵而心中燃起雄雄壮志与怒火的工人与平民,自愿加入到了码头工人的行列中参加义务劳动,即便是没机会拿起枪来奔赴一线,也要在后方力所能及的运输线上出一份力来共赴国难。
比起后世某位法国导演执导的知名苏德战争大片里,那些强行将平民们抓来充军,甚至稍有不从就会被直接枪毙的邪恶政委形象。
眼下马拉申科视野所及范围之内的码头上,却是手执着大喇叭的政委正站在码头物资箱堆上大声指挥着人群进行工作的卖力场景,那声嘶力竭的大声叫嚷和为同志们加油打气的呼喊声回荡在夜幕下的码头上空经久不散。
来自波罗的海舰队的红海军水兵们,不分身份地与码头工人和平民们一道搬运着货物而努力工作。
不知共产主义精髓与苏维埃精神真谛为何物的资本主义导演所做的一切抹黑行为,此刻都在无形中不攻自破,对于祖国的无私奉献和对红色信仰的坚定不移,可不是那些资本主义的宵小之辈所能够理解得了的。
看着眼前一架被放置在了平板拖车上的坦克炮塔在十余名工人的人力推送,以及运输船上的红海军水兵们拽着绳子而口号一致的手拉肩扛下终于被送上了甲板,运输过程的困难程度远超自己想象的马拉申科不禁眉头微皱中抬起手来,看了一眼腕表上的指针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