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对于马拉申科给出的方案,老实说就连崔可夫都不大认可。

这个方案简直就像是快要输光了赌本的赌徒拼尽最后一把力气去放手一搏,以慷慨赴死的状态去试图重夺胜利的希望,哪怕这个希望非常渺茫并且身后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也依旧无所畏惧。

“年轻人还是太莽撞了,看来......”

虽然不大认同马拉申科给出的方案,但是面子工程对于崔可夫来说还是要做的,要不然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让小英雄丢份可就不符合上级对自己的要求了,对于日后的形象塑造和政治宣传也很不利。

轻轻呼了口气,已经想好怎么说的崔可夫随即手指着地图开口说道。

“马拉申科同志,你提出的方案有你的独到之处,但有部分同志显然还比较迷惑,可能是你解释的还不够到位,能详细说说让大家加深了解吗?”

马拉申科早已料到崔可夫会这么说,当然崔可夫即便不这么说他也会争取一个让自己解释的机会,因为这条时间线里的马马耶夫岗必须在自己手中迎来胜利。

“司令员同志,还有在场的诸位,我想询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对我们祖国的邻居,在远东西伯利亚南方的那个遥远的中国了解多少?”

伴随着马拉申科掷地有声的一席发问脱口而出,在场所有的人几乎都愣住了,包括崔可夫在内,没有人知道或是能想明白马拉申科到底唱的是哪一出。

“我们的指战员和战士们愿意去了解那个遥远东方古国的人太少了,马拉申科。甚至就连我自己,如果不是无意中接触到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共产国际战士的话,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主动了解这个遥远的古老国家。”

马拉申科仍然记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彼得罗夫政委用钢笔写繁体汉字时的惊愕表情。

尽管彼得罗夫政委只是自嘲一般地说自己只是在怀念一位过去的中国友人,但是马拉申科还是凭借着自己强烈的好奇心,揭开了这段彼得罗夫政委极少对他人提起的历史。

“他的名字叫.......陈兴国,用中国话来说应该是这么念,我们是在1926年的共产国际会议上认识的。当时我被派去学习旁听会议做笔录,等回到部队以后和同志们分享会议精神和上级要求传达的思想,他是中国的代表之一,是个戴着眼镜、看起来像老师多过像共产主义战士的年轻人。”

“他送给我了一些书,我到现在都没记住这些晦涩难懂的中国书叫什么名字,要读懂他们的文字和文化简直是太难了,我连个老师都没有。和陈一别之后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所有的东西都得靠我自学,但是这个我一直都保留着。”

马拉申科在办公桌旁接过彼得罗夫政委递给他的一张旧到已经发黄的硬纸条,这是彼得罗夫政委一直带在身边随时在用的小书签,纸条的正面有一行以钢笔书写成的苍劲有力繁体汉字。

“感谢红色十月的一声炮响为困顿在黑暗中的人们送来了光明与希望,我们永远是战斗在同一面旗帜下、有着共同信仰和理想的战友与同志。我会永远记得和你在一起的37天,彼得罗夫同志,祝福你能把红色的凯歌谱写地更加激昂照亮世界,为更多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陈兴国”

繁体汉字的下方附带了同样内容的华丽工整俄语内容。

从紧挨在一起的两段字迹中,马拉申科能看得出来,这两种不同语言的字迹完全是出自同一人之手一气呵成,不掺半点停顿的痕迹与拖泥带水,甚至可能比现在的自己亲自上手书写还要来得更加顺畅。

“这张小小的书签让我知道了那些在遥远东方的同志们是如此努力地在了解我们,世界上所有的共产主义者都是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下的同志,马拉申科,这是列宁同志留下的教导。”

“从那时候起我就开始去尝试着了解那个遥远的古老国家,迄今为止已经16年过去。我虽然再也没有见过陈也从未再听到过他的消息,但我相信只要有更多拥有和他一样眼神、一样坚定的信仰、一样愿意为了伟大理想而战的人继续勇敢前进,红色的旗帜有朝一日一定会在那片遥远的东方土地上冉冉升起,我对此坚信不疑!”

“这个时代和世界将会见证这一切,就像那些腐朽的西方资本主义走狗见证苏维埃从沙俄的废墟上崛起一样!”

彼得罗夫政委亲口预言了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机会亲眼见证到的时刻,深信不疑和真诚的眼神中不添半点虚假充满了坚定。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起,马拉申科终于清醒地意识到了自己此前一直存在的一个错误认知点,一个被惯性思维和狭隘偏见束缚住的思维盲区。

用国家的边界线和后世的眼光根本无法正确、公正地评价这个时代的共产主义者。

他们的心中充满理想、愿意为了伟大而正义的事业去献身战斗,尤其是像彼得罗夫政委这种从保卫新生的苏维埃一路战斗到今天的坚定共产主义者,更加无法用来自后世的眼光去对其加以判断和评定。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并身处这个时代,马拉申科可能永远都不会相信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这么一群人真实存在过。

不论是彼得罗夫政委、还是那个只存在于书签和字里行间当中的陈兴国,马拉申科终于意识到了身处这个特殊时代下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记忆中的彼得罗夫政委一番话,在几分钟前启发了马拉申科并为其开启了一扇新的窗户。

古老的中国曾经因为长期的孬弱而被列强视作可以随意欺压的软柿子,但却很少有西方人愿意去研究分析这个古老的国家在人类战争史上创造了多少个奇迹。

“当那头红色的东方巨龙苏醒时,世界将见证他的力量。”

即使苏醒的时刻在这条时间线当中还远未到来,但此时此刻的马拉申科仍旧可以拍着胸脯担保自己接下来所说每一句话的绝对真实。

“论起战争艺术,中国人是他德国佬的祖宗!”

马拉申科真正开口之后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场众人所没想到的,而那场即将到来的战斗也将因为马拉申科的大胆计划而载入史册。

“那些古老的中国人曾经在2600年前揭示过战争的真相: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我们的战士第一次冲向马马耶夫岗时,他们抱着必胜的信念和一定要将入侵者格杀在山头的决心,但他们被击退了、伤亡大到足以尸横遍野的程度。”

“指挥员命令战士们重整旗鼓,战士们照做了,他们以一如既往从未动摇过的坚定信念继续冲向马马耶夫岗。但是上一次失败的潜在阴影已经在无形中影响了每一个活着的战士,这与信仰是否坚定无关,只是人类身为高等生物拥有的高级心智所衍生的必然心理暗示。”

“战士们士气高昂、意志坚定,但失败的阴影总是在如影随形地影响着他们,再次踏上上一次失败的冲锋道路时,我敢肯定所有人的心里都会闪现过哪怕一秒钟的不自信疑问。”

传奇与荣耀》小说在线阅读_第64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钢铁洪志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传奇与荣耀第64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