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像马拉申科那样使用望远镜观察而是仅凭肉眼就能看到那山呼海啸的波澜壮阔场景,数不清自己已经是第几次目睹如此景象的伊乌什金却依旧感到心潮澎湃而难掩激动。
“每次看到这样的景象都会让我激动万分,车长同志,没有什么事情是比亲眼目睹那些法希斯呐粹被笼罩在红军重炮弹幕里更令人感到高兴的了!这样的场景我就是再看上千次都不会觉得厌烦!”
听罢伊乌什金口中那发自真心的话语后不由微微一笑,缓缓放下了手中端举望远镜的马拉申科随即不假思索中开口说道。
“以后看这样场景的机会多得是,等到战区制空权被我们红军的歼击航空兵完全掌握在手里,那些德国佬的飞机就没机会像现在这样肆意妄为了,到了那时不必担心空袭的炮兵部队可以放开手脚全力去打,今天这样的场景只不过是以后的日常罢了。”
与马拉申科所预料的情况有些不太一样。
听闻马拉申科口中此言后的伊乌什金并没有表现出太过开心兴奋的表情,在马拉申科身边从来不加以掩饰并且习惯有话直说的伊乌什金这次也是一样。
“现在只不过是因为天气原因让那些德国佬的飞机没办法支援战场,等到雪一停以后那些德国佬的飞机该怎么猖狂还是和以往一样照旧。我听到一些传言说那些德国佬的飞机比我们红军的飞机要好得多,飞行员的技术也不在一个档次上,很多人都说天上的战斗要比我们地面的坦克战来的更加艰难。”
与地面上红军坦克部队在战术层面上,对德军装甲部队占据压倒性的质量和数量双重优势完全相反,自巴巴罗萨行动发起至今的苏联航空兵部队可以说一直是被德国空军压着暴打。
开战初期在有计划偷袭的情况下被大部分击毁在了机场和跑道上而无表现机会,伴随着战争的推进而越来越多投入到正面战场的苏军航空兵却依旧是力有不济。
比坦克对抗装甲战更加重视飞行员技巧与个人能力的空战,显然不是凭着苏军飞行员的一腔热血和手中的相对落后飞机所能打赢的,残酷的事实可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切切实实地摆在那里的。
尽管天空中的战斗被德军疯狂暴打而占不到丝毫便宜这种事情一直被苏军所极力压制,目的就是为了不让消息传开后影响到其他地面作战部队的士气问题。
但有些东西你越是极力压制不想让大家知道就越是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那些在数次战区低空制空权争夺战中,亲眼目睹了己方飞机像下饺子一样着火冒烟往下掉的地面红军战士也不是傻子,一而再再而三发生的一边倒空战已经足以说明问题的本质了。
因后世穿越者身份而对真实情况从来不加以避讳的马拉申科,基本上不会刻意阻止自己的下属去讨论这些事情。
在马拉申科自己看来,出现在报纸头条和政委大喇叭里的“一边倒”宣传口号才是更要命的事情,战士们如果只听信了这些东西的话在战场上可是会造成大问题的。冲锋在最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们有权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即便是与马拉申科相搭档的彼得罗夫政委在经历了开战至今的这一系列事情之后,对此也是报以默许的态度而并没有加以阻拦。
对于伊乌什金口中报以的略带低落话语不置可否,深谙空中态势对比只有等到拉7等后期先进战机出现后才会产生根本性扭转,自知苏军航空兵部队还有很长一段遍布鲜血与荆棘道路要走的马拉申科随即默然开口。
“会有德国人的飞机没法再在我们头顶肆意猖狂的那一天的,相信我,伊乌什金,我们一定可以撑到那一天的到来!”
听到来自马拉申科口中报以安慰的“心灵鸡汤”,自知战争态势无比艰难的伊乌什金却依旧在勉强一笑中对自己的车长报以了信任。
“当然,车长同志,我还等着看锤子镰刀红旗插到柏林的那一天呢。”
咆哮轰鸣中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的雷霆炮击,终于在德军士兵恍如末世的行将崩溃中落下帷幕。来不及统计部队伤亡和装备损失的幸存德军,刚刚摆着一摇三晃的颤抖双腿扶着土墙走出了防炮洞,一阵令人牙根发麻的刺耳金属摩擦作响声当即便裹挟着柴油发动机的咆哮陡然而至。
“伊万的重型坦克!是那些kv1,它们冲上来了!进入阵地,快挡住他们!”
胡乱叫喊中于坑坑洼洼阵地上慌忙跑向各自位置的德军士兵,在马拉申科看来是如此的滑稽好笑,将上半身收回了炮塔内并顺手合上了炮塔的顶盖的马拉申科嘴角,赫然正带着一抹微微向上扬起的幅度。
“基里尔,装填高爆弹!伊乌什金,德国佬正在把他们的反坦克炮从防炮洞里往外推,让他们知道时间不站在他们那边!”
上下其手中同时摆动着分握于左右手的主炮高低机与炮塔方向机调动着炮口指向,85毫米高爆弹塞入炮闩的金属摩擦闭合声和马拉申科的命令正是杀戮开始的信号。
“去见你们的上帝吧!我信仰共产主义,该死的呐粹!”
咔哒——
机械传动的主炮发射踏板作响声带动着炮闩击针瞬间撞击点燃了弹壳内发射药底火,在炮管内密布膛线稳定作用下的85毫米高爆弹丸,当即在发射药剧烈燃烧的化学能推动下从炮口螺旋冲出。
高达79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在不足一公里的射击距离上转瞬即逝,精准打在了一处德军反坦克炮位前的85毫米高爆弹丸当即化作了一团炽热的火球,撕裂了飞雪与寒风带着破空尖啸声迅猛袭来的破碎弹片,当即便将正在徒手人力推送反坦克炮的几名德军士兵如秋风扫落叶般放倒在地。
“腿!我的腿!啊!谁来救救我,医护兵,医护兵在哪儿!?”
“肠子,他的肠子流出来了!该怎么办?要帮他塞回去吗?”
手忙脚乱地紧急抢救受伤战友只是一击得手后的一个小小插曲,更多的德军反坦克炮组则是顺利将手中的伙伴推上了炮位后开始瞄准起来即将开火。
“一点钟方向,打头的那辆伊万坦克,尽量打他的履带,阻止他们冲过来!”
“瞄准了!”
“装填好!”
“开火!”
轰——
自知自己手中的家伙事儿在眼下这种数百米开外的距离上对苏军重型坦克难以奏效,被逼无奈的德军反坦克炮组只得选择将瞄准的目标定格在了kv1的履带之上。
但正所谓“求上者得中,求中者得下,求下者必败”。
古老的中国人对于战争真理的评判即便到了热武器时代也仍不过时,因手中武器的落伍而将战术目标从击毁降级为了只求瘫痪,迫于无奈下的德军反坦克炮组自然也就不会取得什么太好的战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