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r报头条
陆博瑜每日笔耕不错,安安稳稳在连队写小说,写的是一个小炮兵的成长故事,用轻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少年,父亲是战斗英雄,而他却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幸福一代,参军后他在连队暴露出种种独生子女的缺点,从一个干啥都不行的后进战士逆袭成为一名炮班长,最终提干的故事。士官李长忠成了他的第一读者,每写一段李长忠就会看一段,每天像是在看连载,有时看得哈哈大笑,有时意味深长地点头,也有时也会给他提一点修改意见,或是预设下一章的剧情。虽然只有一个读者,但却鼓励着他一直写下去。他还写了几个中短篇小说。李长忠看了都很喜欢,便对他说:副导,你怎么不投稿呢?发表或出版出来多好啊?到时候送我一本抵电脑租金啊。
陆博瑜这时他才想起投稿的事,几个月来他只顾挤时间闷头写作了。于是他找来几本军旅小说和杂志,从上面找到了出版社或杂志社的地址,把稿件打印出来寄了出去。不过,小说不像新闻稿,除了写作方法不同,发表也不一样,不是送点礼给编辑就能发表,只能耐心等待。
五月初的一天,宣传股长杨秀兵打来电话说,让他去一趟伍主任办公室。这让陆博瑜颇为吃惊,算起来他已有半年没见伍继烨了,伍继烨自从参加大阅兵回来,整日忙着做事迹报告,到处给老领导、老朋友送阅兵纪念册、阅兵邮票纪念币等礼品,风光无限,工作繁忙,哪有时间会想到他呢?
陆博瑜戴上帽子来到主任办公室,伍主任见他过来,立即笑脸相迎,还请他坐。忽见主任如此热情,陆博瑜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伍主任拿起桌上的一份传真报说:现在我可头大了,还有两周集团军就要召开上半年政工会,到时陈主任要讲评新闻工作,闫政委也要参加,我们团一篇r报头条还没有呢。其他单位都出来一两篇了,这次我们垫底要挨批了。现在宣传股都是新人,也不会写,也不认识报社编辑,这次叫你来,就是想叫你帮我们搞个头条出来,表扬就不想啦,只要保证开会首长不会批到我们就行了。
哦,可是搞头条也不是那么简单。陆博瑜说,你叫我搞一篇豆腐块可以,头条不是想上就能上的。再说,我,我也好长时间也不和报社的老师联系了,不知他们还理不理我?
陆博瑜感到这事有点不靠谱,头条首先要有一篇好稿子,其次报社还要经过研究,报社每周五下午开一个研究下周头条的会,主要是社长带着副社长和处长。因为评比需要,各集团军政委又很重视抓头条,很多单位都在搞头条,你也想上,我也想上,出来了一个还要搞第二第三个,报社最不缺的就是头条稿,最缺的是质量稿。头条稿都在排着长队,有的单位把稿子送过去,要等一两个月,结果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活鱼拖成死鱼,新闻干事哭晕在厕所,头条出来的,新闻干事自然是三呼万岁。不知道伍主任和宣传股这半年时间都用来干什么了。集团军还有两周开会,头条一个字没写,就想马上见报,时间也太紧了吧。
所以我叫你来办这件事。伍主任看着他说,你今天回去先把稿子写出来,明天,你就去军区报社一趟。我请朱子畅和你一起去。说着他又打了两个电话,很快宣传股长杨秀兵和内勤干事杨欢也敲门进来。
主任交代两人道:宣传股全力配合陆干事写稿子,他需要什么资料你们马上提供给他,今天一定把稿子写好。杨欢,你去财务打个借条,领一万块钱出来,明天让陆干事带到金陵搞头条。
两人连连说是,只要是不动脑子跑跑颠颠的事,谁都答应的像派他去炸碉堡一样无比坚决。主任提到的朱子畅是师报道组组长,陈世界走后,他从炮九团宣传股调到师部。
陆博瑜知道头条的稿子有着特殊的要求,要新,要能引领全区部队,
陆博瑜重操老本行,加了一个通宵的班,总算把稿子写好。这篇七百字的消息主标题为:构筑网上练兵平台,加快训练模式转变;副标题为:炮兵某团依托信息化建设成果助推战斗力新跃升。基本具有头条所要求的指导性、时效性和可读性,第二天一早伍主任看了十分满意,但是又皱起眉头问:怎么没把你名字写上?
原来陆博瑜署名写的是:本报讯伍继烨、杨秀兵报道。陆博瑜笑道:我的名字就不用上了。
不行,不行,得把你名字加上。伍主任说着便拿起笔要动手加名字。
陆博瑜说:真的不用。我只要能让稿子出来就行了,现在还不知道找谁呢?见陆博瑜说的坚决,主任也不再坚持。朱子畅早已来到主任办公室,伍主任把一个信封交给陆博瑜,让他们上午就去,把事情办好。
朱子畅比陆博瑜小两岁,是战士报道员提干,两人之前在师报道骨干集训中见过面。现在朱子畅以师报道组长的身份与陆博瑜接触,还算客气,一口一个老陆地叫,陆博瑜也叫他老朱。
两人到火车站买了车票,在动车上就商量头条的事:找普通编辑肯定不行,找处长要排队,等的周期长,要想快点出来,最好找社长,他老人家一句话,不过两人能级不够,连社长的面都不一定见到。
朱子畅嘴上和陆博瑜客气,但这次来完全就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可能根本没打算出力,既然伍主任请他了,他作为师报道组长不给面子也不好,而且各团头条也算师里的成绩。但他只是做个样子,根本不去想什么办法,只是跟着陆博瑜走,说的倒是好听:你是我们师新闻界的元老,有你出马,一个顶俩,我就是来保障你的。
朱子畅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与在伍主任面前的信誓旦旦判若两人,陆博瑜想毕竟是自己团的新闻,还得自己想办法,他最终决定去找王副社长,陆博瑜在报社学习时他还是处长,曾经保障过他,虽然两三年不联系了,应该还有印象。朱子畅自然是随声附和,问:你有他号码吗?
陆博瑜摇摇头,他自从下了连队把报社编辑所有的联系方式丢弃了。
朱子畅冲他一笑,从拎包里拿出一张纸,那是军区报社通联表,上面有报社领导和所有编辑的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号码。他递给陆博瑜说:我这保障工作一定要跟上啊。
到了军区大院门口,陆博瑜便给王副社长打电话,王副社长果然还记得他,陆博瑜开门见山地说有篇稿子想请首长关心一下,我们政委说最好能上个头条。
王副社长让他发到邮箱他看看。陆博瑜说:首长,我现在军区大院门口,我们政委让我专程来看望您的。
哎呀,那就不用了,今天我刚好有点事要办,替我向你们政委表示感谢。你把稿子放在传达室吧,明天上班的时候我去拿!说完王副社长便挂断了电话。
陆博瑜说:没戏了。已到午饭时分,两人随便找了家小店各吃了碗鸭血粉丝,朱子畅说既然来了就不能白跑一趟,一定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打发完肚皮两人便去了军区报社家属院,陆博瑜曾经给王副社长搬过家,记得他家在住在哪里。朱子畅说:你去吧,我在楼下等你。
《遗失的龙珠》全本已制成有声读物,在喜马拉雅听书推出,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