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子元和张子健,带着正面反击的部队一路将伪军缴械,一路冲杀过来的时候。这股日军携带的两门三八式野炮、两门九九式重山炮,已经被日军炸毁的只剩下一门九九式重山炮。
至于伪军的两门老式克虏伯山炮,还有两门迫击炮倒是完整无缺的连同炮弹留在那里。而警戒炮兵的那个日军小队,尽管为自己的炮兵争取到炸炮的时间,此时也已经伤亡余烬。李子元赶到之后,倒是没有费什么手脚。
这边大致解决了问题之后,何三亮将手中的俘虏还有其他都交给了李子元。自己则带着二营的一个连,从正与二营在那边拉锯的日军两个小队背后扑了过去,试图彻底的解决这股日军。
而那两个日军小队也不是傻子,从何三亮绕过自己阵地的时候,就知道事情有些不妙。只不过他们缠住了当面的二营部队,自己却也被二营给缠的死死的。无法摆脱当面二营的这股日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何三亮带着部队,绕过自己侧翼直插自己侧后方。
等到这边枪声逐渐平息,这两个知道大事不妙的日军小队,立即着手想办法摆脱当面二营纠缠。一路向着东南方向边打边撤,试图摆脱这股八路的纠缠。只是他们想跑,这个时候他们当面二营长却是不干了。
***,之前让你们缠的差一点误了大事。现在你们想跑,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就算吃不掉你们,可拖住你们等待主力的赶到还是可以的。这股日军想跑,二营长就带着自己的一个连反过来,死缠着他们不放。
一个拼命的试图摆脱想要跑、一个一路死死纠缠着,不管你想做啥就不让你跑了。等到何三亮赶到的时候,这股日军使劲浑身解数,也未能摆脱掉当面二营的纠缠。一个兵力至少占据相对优势,一个战术水平略高一筹。虽说一路纠缠,可谁也奈何不了谁。
这边何三亮都已经带队赶到了,那边急着撤退的日军,还没有跑出去两里路。两边正都在纠结的时候,正好被何三亮带着的一个连给赶上了。都已经到了这个时候,那还有啥好说的。
何三亮带着的援军赶到后,在贺会章带着的一门迫击炮配合之下,上来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机枪加上*。一个连排出三列攻击序列,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在身后轻重机枪的掩护之下,直接冲进了日军的队列。
而在他们身后,带着部队已经赶到的李子元,见到何三亮在这边大开杀戒,却是笑了笑没有说话。他知道何三亮此时心中积累的郁闷,需要一个发泄的渠道。而这两个小队的日军,自然是一个不错的对象。
何三亮那边就由着他去吧,不过两个已经伤亡近半的步兵小队。自己两个连在绝对优势火力之下,还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话,他何三亮也就不是何三亮了。所以李子元对何三亮那边的战局,基本上没有在过问。
而是一方面带着部队抓紧时间打扫战场,一方面将后面马永成带着的其他几百被俘人员接应了过来。而在马永成赶到之前,李子元看了看何三亮带过来的这支部队,却是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诡笑。
并很是有些开心的拍了拍,那个被他诡笑弄的有些毛骨悚然少尉的肩膀。李子元嘴角露出的这一丝诡笑,别人没有看出来,可那个就在他面前站着的少尉,却是看的清清楚楚。尽管李子元面对他时候,除了鼓励几句之外,什么都没有说。
但这个少尉却是被李子元那一丝诡笑,给弄的有些心神不宁。一直到李子元撤离这里,他也没有搞清楚这个八路长官,干嘛笑的这么诡异。等眼下也有些不敢问的他,最终想明白李子元嘴角露出的那丝笑意真正目的的时候,已经是很久以后了。
等到与马永成汇合之后,看到老伙计对这场偷袭战,却最终打成如此胶着,还搞出这么大动静有些不解的面孔,李子元也只能摇头苦笑。谁能想到一场偷袭战,却是因为偷袭者有些太贪了,以及一些虽说偶然,但最终成了必然的事件,最终变成了一场胶着战。
偷袭者虽说第一步得手,但在撤离的阶段差一点没有被反偷袭。问题还是出在指挥偷袭西窑沟的张子健身上,在抵达西窑沟发起偷袭的时候,除了之前侦察连的报告之外,并没有再一次详细的侦察敌情。
结果西窑沟的伪军警备力量,没有发生变化。但西窑沟周边的敌情,却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西窑沟有伪军的一个辎重部队不假,但这里也是陵川战场日军一个补给地。重视的不仅仅是伪军,日军对于这里的安全更加的重视。
事情最终出现的变化,其实最终的原因还得落到李子元的头上。因为在接到鹤田沼楠通报的李子元所部,眼下已经进入壶关,并在出十里岭之后下落不明,要求壶关与陵川交界处的日伪军各部,务必要加强戒备的消息之后。
陵川的日军行动很快,立即命令原来驻扎西窑沟以南的伪军这个团部,携带着其余的部队并加强另外一支伪军的一个营,在一个步兵小队的配合之下,全部进入西窑沟周边布防。侦察连派出的侦察员抵达西窑沟的时候,这些加强的兵力还没有赶到。
不过等到张子健指挥的偷袭部队赶到的时候,这些日伪军已经陆续到位。虽说日军只有一个小队,但是伪军却增加了足足两个营。连同原来的两个营,三个营加上该团所属的重机枪连,以及山炮连、迫击炮连,在西窑沟南北两翼,形成了倒品字状部署。
除了增援的伪军陆续到位之外,同时从日军从陵川战场撤下来,准备北上壶关的日军炮兵一部,也在一个步兵中队的护送之下,进入西窑沟东南方向。准备在第二天在西窑沟补充弹药之后,北上加入鹤田沼楠的清剿行动。
如果不是西窑沟虽然地处壶关与陵川交界处,战略位置尽管很是重要。但毕竟只是一个小村落,根本就容纳不下这么多的日伪军。恐怕张子健摸到的就不是一块肥肉,而是一群烫手的刺猬。
后来的战斗证明,这支伪军装备精良,而且其中的死硬分子的数量很多。甚至在关键的时刻,敢于拼刺刀。之前何三亮说在鲁西投敌后,被调往晋南作战的汪伪第二方面军战斗力很强。
李子元有些不可置否,还没有感觉到战斗力超过晋绥军太多。但这支伪军一交手之后,李子元还是认为这支伪豫北剿共军的战斗力,还是要强于自己在突破日伪军封锁线时,遇到的那个所谓汪伪第二方面军所属部队。
这是李子元在与这支伪军交手之后,做出来的比较客观评价。而且这支伪军是不管八路军,还是重庆方面的部队,只要日军下达作战命令一律照打。这与一般的伪军与重庆方面军队作战时候,不是百般推脱就是畏惧不前,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