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破甲弹又称空心装药破甲弹,是以聚能装药爆炸后形成的金属射流穿透装甲的炮弹。也称聚能装药破甲弹,是反坦克的主要弹种之一。用于毁伤坦克等装甲目标和混凝土工事。射流穿透装甲后,以剩余射流、装甲破片和爆轰产物毁伤人员和设备,这种弹药最大的特点就是空心装药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靠装药本身的能量来穿甲的,利用空心装药技术产生的金属射流来实现破甲,故不受初速和射距的限制,是一种发展潜力较大的弹种。不过它的装药很有学问,因为空心装药破甲弹,主要靠把装药制成带锥形孔的空心圆柱体药柱,并在锥形孔药表面加上金属罩,这样,爆炸时即会聚成一股速度、温度和压力都很大的金属能射流,即“聚能效应”,摧毁装甲,反之,如果把装药制成实心,就不能达到破甲的目的。把金属做的漏斗形药型罩加在丨炸丨药的锥上,这样爆炸后丨炸丨药的能量就作用在这个空心漏斗药罩上了,紧贴药罩的金属迅速被使熔化合拢,被丨炸丨药的能量‘压’成了高速、高温、高压金属喷流,这股射流的头部速度可达7000~10000米每秒、温度可达1100度,加上高压和金属本身,普通的坦克装甲遇到这三种力量的冲击,顿时就象高压水枪下的稀泥,更可怕的是,破甲后金属射流并不会就地休息,它继续高速前进!再加上破甲后的喷溅作用,接下来就是破坏车内设备、杀伤乘员。要是碰上炮弹或油箱,就是油箱起火、弹药诱爆,产生“二次杀伤效应。”往往一辆坦克被击中后,外表只一个小洞,却连炮塔都炸飞了,就是这二次效应的杰作了。用这种弹药来对付轻型战车,完全是杀鸡用牛刀。

但是这个时候,印度人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坦克内的杀伤榴弹毕竟有限,在3vof36弹数量不够的时候,印军坦克甚至用这种武器来轰击轻型战车。其实那些“东风铁甲”高机动车和那些105毫米机动火炮系统被榴弹击中,便是会完全被摧毁,但是印度人在此时,根本顾及不了弹药的浪费,他们为了能够杀开一条生路,已经顾及不到这些了。一心想要逃生的印军疯狂的对着那些游走的战车开火。

从侧翼位置上传来的爆炸声让拼命进攻防御阵地的印军官兵们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那滚雷般的坦克炮射击轰鸣声不断,从远处绵密成阵阵,那一声声巨大的爆炸声是炮弹的炸响,是弹丸呼啸而出的轰鸣,夹杂着战车的殉爆,各样的声响仿佛汇聚成了一首交响乐,一曲死亡的交响乐,那些纵横驰骋着的战车在咆哮,穿甲弹、破甲弹从黑森森的坦克炮的炮管中喷吐而出,在火光中将双方的坦克点燃,那声声的爆炸声中,在金属的交鸣声中,那些被击中的战车燃烧着,在浓烟中化作一堆堆燃烧着的废铁。而咆哮着冲涌的战车却是丝毫并不停歇,后续的战车碾压过遍地的狼藉,从那些燃烧着的残骸旁冲过,继续往前。

左翼是拉摩尔少校指挥的第6装甲中队,他们正在遭到中国军队的猛烈攻击,对此拉赫曼上校敦促由莫汉少校指挥的第3装甲骑兵中队在配属步兵之后,务必要迅速的拿下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

莫汉少校放下了望远镜,远处,燃烧的战车滚滚浓烟,弹药殉爆的闷响不时响起,那是倒霉的拉摩尔的部队,他所指挥的第6装甲中队遭到了中国军队的猛烈进攻,部队损失极大,中国人的机动战车和坦克在那里猛攻了第6装甲中队的锋线,三个装甲连被人切菜砍瓜样的歼灭大半。拉赫曼上校直接命令第3装甲骑兵中队所有残存的部队必须要立即发起进攻,配属部队一举撕开防御线。

现在283高地已经完蛋了,中国人的部队很快就会调转头来进攻这里,所以时间宝贵。此时的莫汉少校一股热血冲头,他随同配属作战的步兵群已经开始往前推进,准备一鼓作气撕开中国人的防御线。这一次必须要步兵和坦克的配合密切化,再也不能如同之前那样,步兵刚刚冲上去,就被中国人的反击火力打了下来,坦克没有步兵的掩护,则是被三三两两出现在侧翼的中国人用火箭筒给击毁。

这样的损失太大了,部队经受不了这样的损失,莫汉少校知道,只有坚决的压上去,才有赢的希望。他抓起送话器,告诉部队继续前进,同时要求拉赫曼上校再次敦促炮兵给与一次火力支援。

军队里的锡克教徒士兵太多了,这是莫汉少校最头疼的问题,他是一个印度教徒,他不喜欢那些锡克教徒,他们只会包着头巾,打仗去没有什么本事。这也难怪莫汉少校这样去想,印度不仅人口众多,而且社会结构复杂,民族、宗教和种姓矛盾尖锐,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由此引起的各种纷争和动乱不仅阻碍印度社会经济的进步,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威胁着政局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新德里的那些官僚们从来都解决不好这些矛盾,所以独立半个世纪以来,印度始终被民族、宗教和种姓问题深深困扰着,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印度社会的顽疾,由此引发的社会暴力事件已日益成为比国家间的战争更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印度独立后的几十年中,民族、宗教的暴力冲突造成的人员死亡大大超过了三次印巴战争的死亡人数。当年印度陆军的以为高层就曾指出“印度所面临的最危险的威胁可能不是来自边界上的敌人,而更可能来自内部的导致民族、种姓和宗教之间暴力活动与日剧增的政治斗争”。然而这种话语并不是所有人都爱听的,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在意的。莫汉少校便是从来都不以为然的那种人。这个时候,他要求步兵中的那些锡克教徒去打前锋。

自从独立之后,印度就一直想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国家,为实现“直接控制印度洋,争当世界一流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印度高度重视军事力量的现代化建设,制定了成为世界军事大国的战略规划,大力推进海、陆、空三军转型。也就是陆军向战略打击军种转变;海军向远洋作战型军种转变;空军向航空航天型军种转变。新德里的那些政客们希望以此建立一支适应未来战争需要、与国家战略目标相适应的“未来军队”。而军方高层和政界高层为适应军队的现代化转型,军费支出结构也作了极大调整,被称为“首要花费项目”的武器采购费用达到了数千亿亿卢比。然而无论花多少钱,买多少先进武器,在印度军队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却是存在着。

锡克教和印度教之间的矛盾,锡克教是15世纪产生于印度的一神教,尊崇十位上师并以上师们传授的《阿底格兰特》为经典,以公平正义、扶贫济弱和宗教自由为基本教义。“锡克”一词,来源于梵文,意思是“学生”、“弟子”、“信徒”。锡克教徒被称为锡克人,长发、梳子、钢箍、匕首、短裤是锡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标识。圣城是阿姆利则,朝圣地是被称为“神之所在”的阿姆利则金寺。然而在历史上,圣城和圣地却是锡克人和印度教徒之间矛盾的根本。

锡克教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既反对印度教森严的种姓制度,也不赞成伊斯兰教排斥异教的种种做法,也反对宗教的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现在锡克人约计近两千万,其中大部分生活在旁遮普邦,其余散居在德里地区、哈里亚纳邦和孟买等地。居住在旁遮普的锡克人,虽人数不多,仅占全国人口的2%,但全国二分之一强的粮食由他们提供,该地有“印度粮仓”之称。该教的创始者那诺曾公开宣称:“我的宗教既不是印度教,也不是伊斯兰教。”它是一种试图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融为一体的新宗教。于是这就有了矛盾。虽然当初曼莫汉-辛格在被任命为印度总理,但是这并没有能够瓦解锡克人和印度教徒之间的根本矛盾。

尤其是在印度锡克教的两名信徒刺杀了当时的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后,在印度教徒的眼里看来锡克教徒粗野无礼但为人可靠,顽固但不乏想像力。譬如此时的莫汉少校,他便是公开的认为锡克教徒不可信。然而从第六代师尊开始到第十代师尊,锡克教为了对抗莫卧尔王朝的压迫,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带有军事化色彩的组织。此后在英国统治印度时期,锡克教徒更是在英印军中占据不少的比率,最少的时期,锡克教徒也占军队人数的四分之一。直到现在,印度军队中还有15%的士兵为锡克教徒。也就是说,在那些极端民族主义者的眼里,印度军队的15%以上的官兵是不可信的。

战火再燃》小说在线阅读_第14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大麓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战火再燃第14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