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路,郭嵩阳他们俩位不止一次私下商议过,让楚留香待在炊事班太浪费人才了,楚留香应该有更大的前途;
楚留香出任炊事班班长是因前任炊事班老班长临终所托,现在回到国内了,不能拖着楚留香的前途。
“报告!”
这时门外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楚留香头都没抬,就知道这是他们的向导来了;
“哈哈,老李同志,又见面了!”
“报告楚班长,富民军管会炊事班班长李长贵前来报道,请求分配任务!”
李长贵是老八路,1939年参军,正好跟郭大路同一年当兵,岁数也相同,比郭大路大2个月。
李长贵参军前一直给地主家管理马群,唯一一位相依为命的母亲被地主残害而死,连夜逃出投靠队伍,自此从没回过老家;
“太好了,以后请老李同志多多帮助!”
郭大路立即起身与老李同志握手!
“别这样说,我现在也是你们一员了,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老李同志非常谦虚;
“不过说实话,能参加你们的战斗,我非常高兴啊,好多年没在一线参与战斗了!你们看?”
李长贵亮了亮自己带来的武器,楚留香他们并不认识这把武器,看着有些眼熟,但他们熟悉的那种武器是苏联制造,而眼前这把却是国产;
“这是我们国家仿制苏联1947年式卡拉什尼科夫突击步枪,还没有正式装备一线部队,只是在二线部队小规模试用!”
“难怪我们看着眼熟啊!原来我们国家都能自己造这种枪了啊!”
这枪的原型就是着名的ak47,我国于1951年从苏联引进生产技术,在全国多地展开授权生产;
其中昆明海口镇就有一授权仿制工厂,海口镇是螳螂川的发源地,与富民县一衣带水;
郭嵩阳从李长贵手里接过枪,一通流利的操作;
“好枪!”
郭嵩阳不禁赞叹起来;
“同志们用过这枪?”
“国产的没用过,在朝鲜用过苏联造的!”
“难怪啊,一上手就这么麻利!”
“哈哈,老李同志,快来一起坐!”
楚留香招呼着老李到自己身边;
“楚班长,我现在是你的兵,叫老李同志,听着别扭啊,叫我老李或者李长贵!”
“好,老李,快来做,我有些问题请教!”
老李一听有事,也不在客套,立即来到楚留香身边坐下;
“老李,你看,我们已经有同志沿着这条路跟踪着马帮到黑井镇,你看我们最快速度追上他们,要怎么走?”
楚留香指着放在桌上的地图,这地图是演习指挥部给的地图,地图精度不是很高;
“他们什么时候走的?”
“今天天不亮就动身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以马帮的速度,就算现在动身,也追不上!”
“那到黑井镇,怎么走才是最快的?”
“要说最快,我们就要返回安宁,然后走大路,这样是最快的,而且肯定会比走大山里面的马帮还快!”
李长贵根据自己的经验说到;
“如果要追着马帮走,我们每人一匹马,三天之内可以追上他们,如果我们直接到黑井镇等马帮,明天出发都来得及!”
“老楚,如果是这样,我们就去追郝世杰他们!”
郭大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嗯!”
楚留香答应着,然后跟李长贵说:
“你看,马帮走的是这条线,怎么追才能尽快追上?”
“楚班长,在大山里面,不是你有马就比走路的快,如果真要追上他们,可以走这条!”
李长贵在地图上划了一条路,接着说道:
“马帮的规矩呢是,天不亮就上路,越走越亮,太阳快下山就宿营,如果要追上他们,走这条路最好,同时我们必须赶夜路!”
“这段路悬崖峭壁很多,要穿越到河流也不少,晚上行路非常危险!”
“而且要路过多个民族村寨,遇到麻烦会适得其反!”
李长贵将路上要遇到的情况一一道出,他的目的就是要让楚留香知道一切困难,做好相应准备;
“我们走你说的这条路!”
蔚蓝的天空之上,太阳已经变成了橘红色,从云南的大山望过去,几乎与太阳处在同一水平线;
漂浮在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已经与太阳同一色彩;
那些飘的比较低的云朵被高大的山峰顶在头上,似乎要全力以赴地将云朵儿撑得更高;
就在这样的一座高山之上,一行身穿昆明汉族特色服装的马帮正行色匆匆地赶路;
马帮很小,小到只有6人。大山里的人都知道,这样的人数绝不会是马帮;
况且他们的马并没有什么货物,每匹马上只有一个很长的行李卷,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只是有一匹马上插了个旗帜,大山里的人家多是彝家,并不认得汉字;
在最前面领头的30岁出头,头上缠绕着包帕,而且包的十分讲究,一看就知道是云南本地人;
这头上的包帕只有本地人才会如此讲究,虽然汉人的包帕并没什么意义,但作为一种对彝家人致敬的方式,很多彝家人通常会对这样的汉人表示善意。
这位领头那包裹的异常讲究与精致的头包帕,一路并没有躲过大山之中一切隐藏在暗处的眼睛;
要不是包裹的异常讲究与精致,这一行人早被赶出彝家人地盘了;
对于暗处盯着他们的眼睛,这行人并没有丝毫察觉,即使察觉也只能当没看见,这山,毕竟是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当这行人走进被云朵覆盖的山顶时,在不远处,有两位年轻的猎人小声的议论着,他们说的是彝话;
翻译过来的大致意思就是:要立即回去禀报“诺合”主人,有可疑汉人进入了寨子范围;
“诺合”并不是某个人的名字,而是一种称呼,一种对奴隶主的称呼,汉人一般把这词翻译为“黑彝”。
——————————————————————————————
以下为一些民族知识说明,是为楚留香炊事班接下来发生的一些故事做的说明;
本来打算将以下的内容融入到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之中,但由于担心分散介绍可能会造成对民族政策的曲解,还是决定在这里不伦不类地写出来!
不感兴趣的朋友不用阅读,以后遇到关于民族问题不清楚的地方,折回来瞅瞅就是!
——————————————————————————————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云南武定、元谋一片的彝族地区,解放前还存有封建奴隶制度残余,社会阶级等级森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