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对于在南京体制内厮混的他来说,这可是巨大的筹码,极其巨大的筹码!

要知道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对承袭自北洋的省级官制进行了修改,取消了主管一省军政的督军和主管民政的高官,取而代之以省主席。

应该说这是进步的表现。

首先,省级军事长官督军事实上已经成为北洋后期乱相的根源之一,地方大员拥兵自重,然后威胁中央,导致生灵涂炭的事情屡见不鲜,国民政府直接将辖区内的军事权直接收归中央,至少在表面上是大幅度提高了军阀化的门槛。

其次,高官乃一省民政之长,从政治制度上说是长官制即长官拥有最高决定权。

省主席则不然,按照法律规定省委员会才是一省最高权力机构,省主席的职责只是代表省政府执行省政府委员会的决议和监督全省行政机关职务的执行等等,也就是说省主席实际上就是个协调人,其本质上和一众省政府委员是平等,乃是标准的合议制。

这种制度上的改变,在当时来看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可以加强中央权威,减少封疆大吏的独立性,增加地区对中央政府的倚赖。

只是,北伐成功的民国,虽然表面上气象一新,但底子里是个什么样子大家都清楚,别的不说,就那些军阀头子,可个个都挂着“辛亥元老”“革命先锋”的牌子呢。

还有一批依靠委员长升起来的军中新贵,和那些老军阀一样,嘴上都是三民主义,可背地里都把枪杆子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名义上是省主席实际上却是地方土皇帝。

比如山东韩复榘,陕西蒋鼎文,这两位一个是冯玉祥系统投过来的老军阀,一个是黄埔教官曾经的北伐先锋。

但占了山东和陕西后,还不是恢复到老样子。

在省委员会里说一不二,靠的是什么?不就是私底下掌控的军权么?

高冠吾对这些同行羡慕不已,下定了向他们学习的心,也要在自己手里弄点部队。

作为保定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又参加过北伐,这原本并非难事。

只是……

江苏省主席乃是一等一的肥缺,汪记系统能拿出来给梁鸿志系统作利益交换用,那么不再上面做点手脚那也对不起,太太陈璧君的小肚鸡肠与周佛海那变态的权力欲望。

陈璧君的“公馆派”与周佛海的“湖南帮”在此刻非常默契的捐弃前嫌共同对敌。

高冠吾这个省主席当得缚手缚脚,要什么没什么,反而是因为江苏富庶而给他加上了大堆的税负压力。

收税是归财政部管辖的,税警总团团长熊剑东是周佛海的心腹爱将,这就导致了,明明地方上的年度税负是十块钱,但国库只说收到了5块,而高冠吾私下一统计,实际上支付了15元都不止……

思来想去,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手上没兵。

倘若有支小部队,把地方厘清,然后自己收税,回头转交给国库,那么一方面可以避免税警系统的过多插手,降低“火耗”,二来还能把税警团挤出去,让周佛海占地盘的想法成为泡影。

高冠吾的思路,任援道一清二楚,后者能成为“还都”大典中的最大赢家之一,自然也是“精明”过人的。

原本在军政系统中是靠边站的籍籍无名之辈,在抗战爆发初期,借着时局混乱各大机构间缺乏联系的情况下,利用自己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身份打了时间差,买空卖空之下竟然收编了镇江鱼雷学校的三艘炮艇和部分官兵,以此为班底又在江南的湖泊水网中继续收编水匪,最终凑出一万多人马。

靠着这些人和枪,他成了梁鸿志麾下第一大军头,甚至可以说与梁实际上是盟友关系。

随后,他参与合并“政府”的上海会谈,最终成功在汪记政府中依然继任他的苏浙皖三省绥靖军总司令,所辖人马一律不变。

这样的巨奸自然对各路人心摸得一清二楚,他有枪但无地盘,高冠吾则恰恰相反,两人一拍即合各取所需,只是不知道梁鸿志这两个下属背着自己结盟作何感想……

当然,他的感想也没啥用处了,眼下梁某人就是个监察院长而已,位置很高,名望很大,但实权么……啧啧,监察院?他能监察谁?除了那些县团级别小汉奸外,谁卖他账了?

高冠吾治下有钱,至于枪械问题……倒也简单。

他直接去找冈田酉次。

后者作为南京政府的顾问,名义上主管经济工作,毕竟东大经济系毕业的高材生嘛,但别忘了这位也是正牌子陆军少将。

冈田酉次四十出头能做到这个位置,至少说明他也不是蠢材,不是只钻研业务而不管人际关系的怪物,相反,他深得官场三味,在中日之间混得如鱼得水。

对汪记政府中的内斗暗流看得一清二楚,侵略者最怕治下的汉奸们铁板一块,因为那样的话,汉奸们团结起来是有可能架空主子的,下面四分五裂彼此斗个不休,这样才符合天皇的利益。

故而高冠吾一说,冈田酉次立刻明白其弦外之音,拍着前者的肩膀,让他回去安心等消息。

回头就给上海方面军的老战友去了几个电话。

对于这些侵略者而言,武器从来不是问题,至少单兵武器不是问题。

而前线鬼子兵一路打仗下来也着实缴获了不少国军的武器,因为口径不同没法混用。

简单整理后,一部分就地发给新收编的伪军,另一部分则打包运到上海等地集中存储,以待不时之需。

对于冈田酉次的请求,上海方面军的首脑,稍微考虑一下就从善如流了。

毕竟才千把支枪……这真的不算什么。

104

比较麻烦的是,这批枪械没法走正规的途径送到高冠吾手里。

按照南京和东京的协定,日本军方是不允许单独和中国武装系统产生联系的,必须经过东京政府连结南京政府,这也是对南京政府权威性的承认。

更主要是的是,这样可以让东京政府起码在面子管住这群无法无天的陆军。

当然了,协议是这么定的,实际上执行起来满不是这么回事,比如浦东的小林师团就有自己的“黄道军”,和南京政府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后者也只能捏着鼻子认。

可这次高冠吾的“治安别动队”不一样。

就在南京政府旁边,日方若是堂而皇之的直接送武器过去,未免也太不把汪精卫放眼里了……

放不放在眼里是一回事,可皇军也明白,眼下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打仗,还真绕不开汪公,尤其是可以甩锅,征税征军粮(其实说抢更为恰当)都可以交给南京政府来处理,到时候侵略者只要向狗腿子伸手就行,经济实惠,所以表面上还得照顾一下狗腿子的面子。

不被湮没的历史-浦东抗日游击队》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九大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不被湮没的历史-浦东抗日游击队第1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