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当然了,这也就是想想,李发治军颇为严格,规定每天饮酒的人数,不超过10人,这让祝为民非常恼火,所以只能寄希望于里应外合了。

“好吧……”孔先生叹了口气,他一直信奉远离是非的古训,这是光裕社老前辈传下来的人生经验,走江湖的人生地不熟,就是靠嘴吃饭,看到麻烦远远躲开才是正道,贸然卷入,只怕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可是啊,孔先生虽然没怎么听过王静斋上课,但也知道,眼下这套东西只怕是不怎么好使了。

“阿三,我话说在前头,我明天想办法去试试看,只是不能打包票,毕竟,我现在的处境,你也是看到的……”

祝为民不说话,拍拍孔凡铎的肩膀。

随即掏出一张叠得极小的纸条来,递过去。

孔先生接过,点点头。

祝为民又告诉了他接头地址和暗号,随后悄然离去。

见对方走了,孔先生叹了口气,点亮油灯。

就着昏黄跳跃的灯光,将自己那件长衫取来,从铺盖卷里摸出个针线包,展开,用一把小刀小心的将袖扣贴边拆开,将纸卷塞入后,用针粗粗缝了几下,还留出挺长个线头……

“哎,日里么走四方,夜里么补裤裆”,孔先生一面粗手笨脚的坐着针线活,一面自我解嘲。

“三皇老爷抱怨,什么时候天下才能太平啊,到那时候,我也能讨房家主婆,养他三五个小倌,过过好日子……”

祝为民这晚上也没睡好。

他有点担心孔先生能不能想办法混出去。

不料,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意料。

吃午饭的时候,孔先生见李发心情不错,便哀求苦饶,说眼下这天气那么热,自己的小分头都好久没剃了,看上去就邋邋遢遢,而且一天不洗这味道就让人无法忍受,说书人向来要讲求穿的山青水绿,头面整齐,这样说的潇洒,下面听的也妥帖。

他到底是编故事的专业人士,有心算无心之下,倒是让李发觉得似乎挺有道理。

孔先生又哭丧着脸诅咒发誓,说自己伺候军爷其实挺开心的,虽然日常会挨几下耳光,但吃得不错,几乎顿顿有荤菜,赶他也不走啊……

这倒是实话,虽然孔先生吃得是这些**们的残羹剩饭,他们吃完后,孔先生才被允许上桌。

但别忘了,谁在管厨房啊……

瘌痢头阿三,每天晚上都给孔先生留点鸡啊,肉啊什么的,算起来倒是他吃得最好的一段时间。

还表示,自己最多出去一个时辰,剃完头就回来,铺盖三弦都可以放在这儿,最后更是说坐牢还给放风时间呢,自己伺候各位军爷那么久了,就求老爷开开恩。

李发吃吃着祝为民精心炮制的麻油酱鸡,喝着黄酒,心情相当不错。

琢磨了一下,也就点头应允了。

但他还是不放心,派了个伪军跟着,以防止孔先生耍花样。

李发对自己这支队伍做了些什么事情,心里是有数的。

也知道外面有各种游击队,看自己不顺眼,至于同行的和平军,那估计是更是巴不得自己这支小队早点完蛋,好过来抢地皮。

而且最近皇军的管辖力较之战争初期下降了不少,游击队和其它势力开始嚣张起来,若是三五人的小队出去,碰到荒郊野外没准就会被人打埋伏,人杀掉,枪夺走。

所以李发对外出控制的极严。

孔先生走在后面,前面是两个穿着和平军制服的税警,名义上是监督,实际上这俩家伙自己也出来放风的。

孔先生走到个西瓜摊前,假意蹲下挑瓜,将西瓜托在左手中,右手悄悄的将左手袖子的线头一拉,袖扣裂开,他伸出两指将将纸条夹住。

“老板,你这瓜包熟么?”说着将西瓜递了过去,顺带着还有那张纸条。

只是他做的很隐蔽,用西瓜遮住了两个监督者的视角,而让瓜摊老板看到了纸条。

后者一愣,一把夺过西瓜:“包熟,包熟!要不要开块,让你看看,但是说话,如果熟的,你肯定要买!”

“那我不要了……”孔先生站起来。

瓜摊老板没好气的嘀咕两句,也就罢了。

孔先生立刻觉得浑身轻松……刚才他连暗号都没对,就把地图给送出去了。

原因倒也简单,瓜摊老板看着面熟,看样子应该姓王名静斋……

王静斋,呃,不对,应该是瓜摊老板,是个面容憔悴的中年人,剃着体力劳动者常见的光头,头顶搭着块看不清原来颜色的土布手巾,擦汗兼顾遮阳,脸庞黑亮黑亮的,身上一条土布阿罗裤,光着上半身。

他接过西瓜后,见孔先生赌气离去,顿时也不开心了,右手托着西瓜,左手中指食指在瓜身上连弹好几下,发出,对旁边卖金花菜的老太太道:“你看看,你看看,这多好的瓜,虽然比不上三林塘的崩瓜,但开出来肯定是沙瓤,又甜又脆,滴滴答答能滴出小半瓫糖水来!这赤佬,看看斯文等样,真是绣花枕头一包草……”

“是啊,是啊,阿六,虽然老太婆我认识你不过一个礼拜,但一看就晓得你是忠厚人,哎,我问你啊,看你年纪也不小了,家主婆讨了伐?”

瓜老板人哆嗦了一下,细看他脸色都变了,但依然挤出笑容:“没有,没有穷人家,住桥洞的,哪里讨得起家主婆……”

“哎,我看你蛮好,做生意忠厚老实,不奸不滑,年纪么说起来也不算大,啊要我给你当当媒人?我们村有个何铁匠,手艺呱呱叫,别说附近,就是周浦镇上人都找他打傢生。家大业大,一辈子就养了个女儿,今年四十二岁,一朵花的好年纪。别看女的年纪大点,但女大三抱金砖,讨回去还是能养的。她手也巧,从小就跟老头子学打铁,身体石骨挺硬,每天早晨练石锁仙人担……”

这老阿婆年纪大了,老眼昏花,又赔不起眼睛,没发现瓜老板脸色发白,还在继续唠叨:“何铁匠也说了,谁要是讨了他的女儿,他这个铁匠作就是陪嫁,也不要找女婿,等生了儿子后,随便哪个姓何就行……小伙子,我看你这是蛮好,这个媒保成了,你要请我十八只蹄髈,要后蹄,肉多骨头少,你要是拿前蹄髈来充数,骗我老太婆那是伐作兴的,要天打五雷轰的……”

可怜的王静斋,一辈子英雄好好,不管在kmt还是东洋人面前都是灵活机变游刃有余的角色,眼下却被逼到了墙角跟头,退是没路退,进是万万不敢的……

饱读中外诗书的他不由得想到了当年给祝为民等上课时,无意间讲到的驯悍记,那位曾经获得过村里铁饼冠军且长有胸毛的奇女子了。

“哎,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早知道如此,当时就不该讲这些……”老板面色如常,心中波涛汹涌。

眼见老阿婆还在絮絮叨叨,他便借口肚皮痛,暂时溜之大吉。

这些西瓜是他从附近农户手里收来的,为的就是设立这个临时的联络点。

事先就知道大院戒备森严,人员进出困难,所以王静斋特别花了心思。

西瓜摊是最好的掩护,因为的行当到了傍晚就要收摊打烊了。

那么万一,祝为民晚上出来传递情报就麻烦了,而且情况千变万化,一些紧急情况甚至来不及书写,只能口头传递,所以,作为联络员,他必须随时守在联络点旁。

不被湮没的历史-浦东抗日游击队》小说在线阅读_第7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九大喜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不被湮没的历史-浦东抗日游击队第7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