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厂办在管理区外边,技术处在山根儿底下,若是骑自行车5分钟就到了,我没什么事,就慢慢悠悠的走着。刚刚刷卡进入管理区不远,旁边不知道那里过来一位老同志,一把抓住我的胳膊,嘴里嘀嘀咕咕说着什么,拽着我就往旁边的车间里面走。难道,今天是懵逼节吗?怎么什么事情都让我赶上了?

就这么稀里糊涂的给拉进去旁边车间的办公室,老爷子一脚踢开其中一间办公室的房门,拉着我就往里面闯,来到一个办公桌前,那个年轻人看着有些吃惊的站起来,老爷子飞起一脚就踢了过去,正落在年轻人身上。这下子也听清了他咆哮的几个字: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再仔细看看,晕,就是我开了的那个年轻人。一下子全明白了。

办公室里面本来就坐着几个人,再加上隔壁办公室听到动静过来看热闹的,人就更多了。我赶紧把老爷子拉开,然后拽起来不知所措的年轻人,走出去车间外边,也没回去技术处,就在厂区最里面找了个洞库。

仓库管理员都认识我,寒暄两句,借了库房一个角落,又借了个茶壶,拿来了两个纸杯,跟年轻人坐下来谈心。洞库里面光线不好,却也能够看得清他五味杂陈的脸。就问他,跟团队其它成员联系了吗?他不说话。又问他,知道当时为什么要开了你吗?小伙子鼓着腮帮子,愤愤的说,杀鸡给猴看呗。

我就笑了,问他,刚刚那老爷子是你父亲吧?小伙子眼泪就流了下来,依然涨红着脸不说话。我继续问,能进入管理区的,也是咱们厂的老人儿了?小伙子这下说了,老爷子是金加车间的,再有两年就退休了。想起来老人的白发,也就想起来我们车间的老刘,真的是无限感慨。继续聊,你是厂二代,进来几年了?小伙子说,其实他是厂三代,爷爷是建厂时候的元老,受到过一代领导人的接见,厂办二楼还挂着照片呢。说到这儿,戒心小了,话匣子打开了。爷爷很风光,荣誉感很强烈,父亲算是老黄牛的典型,一心铺在工作上。他大专毕业以后,本来想出去工作,但是家里一直希望他回工厂,加上外边找工作也不顺利,就回来了。父亲要求严格,希望他出人头地,让他多少有些压力。加上心里一直有着外出闯荡的念头,所以工作上面也是有些心猿意马。小伙子蛮有意思,让我跟他说实话,到底是留在工厂好,还是出去闯荡好。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个案,而是年轻人的共性问题,就把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告诉他。其实他口中的好,意思就是成功。成功在哪里都可以实现,关键还是靠自己。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指的是广州办,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广州办不缺人,缺的是人才。至少到现在,你还没有表现出让我信服的能力。听到这儿,小伙子就把头低下了。

我接着说,你是厂三代,就算没见过我,也听说过年会烧嘉奖令的事迹吧,你觉得我需要用杀鸡骇猴的方法树立威信吗?那个时候,团队的精力要集中在解决问题上面,一个小小的情绪波动,都会影响其它人的效率。再说了,是个男人,就别怕面对问题,咱们的价值,不就是体现在解决问题方面吗?另外,自尊心这东西,维持一个底线就好,多了反而不好。凡事都要拿捏一个度,至于怎么拿捏,就要靠自己去感悟。只是要时刻记得,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你要求别人尊重你的时候,也要想一想,你尊重别人了吗?

小伙子听了,很感动,跟我说,这一个月,算是度日如年。本来出去的时候风光无限,但是中途他就被送了回来,家里人顿时感觉脸上无光,车间也对他指指点点,让他无地自容。我就笑了,对他说,要的其实就是这个效果,东北有一句话,叫做小树不修不直溜。我今天不跟你讲大道理,咱们聊的都是实在的。冲动是魔鬼,下一次心里要发作的时候,就想一想这一次的教训;想一想如果当时没尥蹶子,会是怎么样一个结果。人啊,能管的住自己这张嘴,就是最大的成功。

讲道理太枯燥,再说我岁数也不大,还没到跟人家探讨人生的阶段。就把团队的故事大概跟小伙子分享了一下,看得出来,小伙子内心在翻腾。为了进一步巩固给他的这堂课,晚上就约了团队大家一起吃饭,反正书记说了,帐记在他那儿,就点了点儿好的补一补这一整天懵逼消耗的脑细胞……

也没白吃人家的,打了两份报告上去。一份是关注人才培养的,我觉得团队年轻化的确是个好事情,但是要也要讲科学,要根据实际需要和内部资源来合理安排,不能为了年轻而年轻。传帮带是咱们的优良传统,任何岗位打破年龄界限都是可以鼓励的,但是也要有一个明确的上岗资格要求,没达到要求之前就把人家推上去,这出现了问题就很难处理了。如果真的对工厂负责,那就循序渐进,即使团队的领导和成员都年轻化了,也可以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同志做项目支持,这样碰到问题的时候,也不至于无头苍蝇一样。

第二个就是科研节奏的问题。现代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我们这个行业,快马加鞭,还要减少损失,无论是物质方面的损失还是时间方面的损失,都是承担不起的损失。因此,除了平常要着重业务水平之外,也要提高全体科研人员的管理水平。让科研人员了解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这是提升沟通能力的捷径。搞科研是脑力活儿,也是体力活儿,需要的是创造性,更需要系统性,只有充分发挥了每个人的创造性,才能够创造更好的业绩。

以往科研人员身上有一个陋习,高尚点儿说,就是舍我其谁;直白一点儿说,就是总想着保住自己的饭碗。取得了什么成果都藏着掖着,生怕别人学了去,丢了自己的饭碗,甚至还要下个套,除了自己,让别人都搞不定。这不仅限制了自身的发展,也是对产品的不负责任。就雷达技术而言,所涉及到的专业非常广泛,每个专业都是螺丝钉。产品的成功,就是建立在一个个螺丝钉基础之上的。个体的成功,要基于个体能够为团队做出什么贡献,而非个体自己能够出什么成果。如果哪个个体过分强调自身,那还是早些做出决定的好。

这些话算是有感而发,几个月后,大书记特地在中层干部会议上面强调了这两份报告,并且下发到了基层。这个倒是我没想到的,当然,更没想到的,是居然还有稿费。虽然被小王冒领买了烟抽,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测试设备留在了舰上,舰长很满意,后来还派人过来学习操作和维保。不久,舰队领导也派人过来,请工厂研究同型号另一艘舰的改装。大的订单虽然没有拿到,但是小订单也不少。采用我们系统的一个饺子,后来还去了亚丁湾。编队首长要求工厂派人随舰,胖子主动请缨,后来还鼓捣出来很多名堂。为此,工厂在这方面加大了投入,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小伙子后来碰面的机会不多,不过司徒那边在跟另外一个项目,正好用到小伙子车间的产品,就点名叫小伙子加入进来司徒的项目组,也历练历练他。团队的成员,直到现在依然关系融洽,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已经挑起大梁。回工厂的时候,我也会张罗大家聚一下,聊聊天。大管家女生后来生了个双胞胎,这在我们这个行业是不多见的。再后来有了微信,她就经常晒两个女儿的照片和视频,洋溢出看得清楚的幸福。

前段时间长五双发失误,我们也有内部通报和总结,又有人拿出来那两篇文章来看。其实我相信,长五团队必定不是真如新闻上面介绍的那样,简简单单就是一个那么样年轻的团队,背后必定还藏着高手。不要害怕年轻人失败,重要的是对风险的评估,以及降低风险的手段。这些,就是靠不断失败总结出来的。

事业,就如同一场球赛,胜利就意味着最后的成功。精彩,也总在进球的一瞬间。可是射门,就可能有进球,也可能进不去球。进了球就可以享受欢呼和万众瞩目,没进球那就要面对唏嘘和责备。如果因为害怕面对失败而不去射门,那就永远不会有进球的可能。重要的是,射门之后,思考一下为什么会进球,或者为什么会不进球,那么下一次再射门的时候,进球的几率不就会增加了吗?

刚刚下山,需要点儿时间调整节奏。不过没白熬,多少有些小兴奋。网络改变了世界,云科研改变了中国。大家一起努力吧!

卡宾达的灯塔》小说在线阅读_第6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永不消逝的电磁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卡宾达的灯塔第6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