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返回国内,缅甸战区发给20块大洋的路费。
最终只有不到5万选择回国,绝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缅甸。
这40多万壮丁遂即被缅甸战区的后勤部分配给了各个工厂。
获得这50万人力之后,缅甸战区的壮劳力缺口得到了极大的增加。
虽然这些壮丁还不能一下就转化为熟练工人,但是华人相比世界上其他民族,是个绝对优秀的种族,学习能力极强。
钟毅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些壮丁很快就能成为各个工厂的熟练工。
至于剩下的50万壮丁,则被编入到了缅甸战区所属的中国远征军的战斗序列。
重新整编之后的中国远征军下辖6个集团军,而且这一次,钟毅直接就抛弃了原先的国军序列番号。
直接将番号命名为第1集团军到第6集团军。
其中每个集团军下辖4个步兵师、2个炮兵师、2个装甲师。
其中每个步兵师下辖3个步兵团、1个炮兵团、1个装甲团、1个辎重团、外加1个工兵团,全师兵力18000人。
炮兵师下辖3个重型榴弹炮兵团,1个步兵团,1个汽车团,1个高炮营,全师主要装备有155mm榴弹炮108门,90mm口径高射炮36门,全师大约12000人。
装甲师下辖3个坦克团,1个装甲车团,1个反坦克炮营,1个机械维修营。
全师共装备各种型号坦克270辆,各种型号装甲车90辆,89mm口径自走反坦克炮36门(车),全师大约10000人。
这样的军队构成与后世的机械化集团军已经非常的相近。
差的最多的恐怕也就只有陆航部队以及远程火箭炮部队。
重新整编之后的中国远征军,共计6个集团军48个师,加上长官部直属部队以及空军的10个师,总兵力超过80万人!
当然,这样的装备水平暂时还只停留在理论上。
无论人员还是装备,甚至军官队伍都没准备好。
不过钟毅一点不急,因为他很确信,随着日本政府对苏联宣战,更多的战争资源已经向着远东战场倾斜,所以不可能再在东南亚战场投入太多资源,。
这种情况下,日军缅甸派谴军已经不可能组织起攻势了。
这也就是说,现在缅甸战区已经可以安心谋发展,而不用担心日军会来进攻,至少短时间内没这个可能。
所以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练兵运动正式在缅甸上演。
与此同时,缅北的各个工厂也开始紧锣密鼓的生产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
美国政府援助的是涵盖几乎所有工业门类的项目,所以缅北工业区可以生产从战斗机到坦克,从汽车到大炮的几乎所有装备。
钟毅甚至还成立了直升机研究所。
由原昆明航校原校长朱家仁担任直升机总设计师。
钟毅甚至于还成立了火箭研究所,由年仅30岁、刚刚学成归来的钱学深担任研究所的所长,并一次性拨给500美万元经费。
不过,火箭或者说导弹的研究绝不可能一踌而就。
这需要一个过程,钟毅更多是在为将来未雨绸缪,预做准备。
但是由朱家仁主持的直升机项目,却是进展顺利,第一架样机已经完成组装,随时可以进行试飞。
这天,钟毅刚从仁安羌油田视察完返回曼德勒,便接到了直升机研究所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前往密支那参加“子韧号”直升机的首次试飞。
接到电话之后,钟毅便立刻带着王赓、史迪威搭乘军列,兴匆匆的来到了密支那的直升机研究所。
这时,朱家仁早已经带着研究所的工程师们等在大门口。
朱家仁这个人,不仅智商远远胜过常人,情商也是一流。
钟长官!”
“王参谋长!”
“史迪威将军!”
朱家仁带着研究所的工程师们逐一向钟毅三人见礼。
钟毅其实很讨厌这样的形式,但是伸手不打笑脸上,也是一脸笑容的跟排好队的科学家还有工程师们握手。
一套流程走完,钟毅便说道:“朱所长,时间宝贵,我们就直接试飞吧?”
“当然,当然。”朱家仁脸上便立刻流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讪讪然之色,他知道这次马屁拍到了马腿上了。
心下暗暗警惕,今后绝不可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下朱家仁便带着钟毅一行来到了试飞机场。
只见机场上已经停着一辆小型双旋翼直升机。
机身漆成了军绿色,一侧涂有青天白日徽标,另外一侧写着“子韧号”。
看到这,钟毅和史迪威的眉宇之间便同时流露出不易察觉的不悦之色,王赓对此却显得非常的满意。
担任直升机试飞员的是研究所的一个工程师。
因为在世界范围内,直升机都还是新生事物,根本就不存在拥有飞行经验的直升机飞行员,就只能由直升机研究所的工程师充当试飞员。
因为这很可能是全世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直升机飞行员,而且很有可能会为了直升机事业而献身,所以钟毅记住了他的名字,黄国平。
由于是研发工程师,黄国平对子韧号很了解。
进入直升机舱坐好,将各种仪器都调试完毕,黄国平向指挥塔台打出手势,示意他已经准备好,随时可以起飞。
朱家仁便立刻下令:“起飞!”
这一次,朱家仁终于摸准了钟毅的行事作风,不再拖泥带水的让钟毅下令,而是干脆利落的下达了起飞的命令。
接到塔台命令之后,黄国平便打开启动按钮。
子韧号的发动机便开始轰鸣起来,然后带动直升机顶上的双旋翼螺旋浆反向旋转。
不片刻,两组四片旋翼便只剩下两圈几乎所不见的淡淡的残影,而巨大的轰鸣声却充满了整个机场。
紧接着,子韧号便很轻盈的抬升,飞离地面。
不只是朱家仁、王赓还有史迪威,甚至钟毅的心也一下提起来。
这毕竟是第一架真正意义的现代直升机,一旦试飞成功,将造成极大轰动!
至于西斯科公司所生产的vs-300直升机,顶多只能算是一架技术验证机,单是外形上就与现代直升机相差极远。
但是朱家仁研发的子韧号,由于得到了钟毅的诸多提点,至少外形上已经与现代直升机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起飞非常平稳,毫无波澜。
不过朱家仁和研究所的同事们却仍旧屏住呼吸。
因为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只有平稳升到高空,然后绕着机场做通场飞行,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试飞成功。
至于技术动作,那绝对不是今天要完成的任务。
因为今天是子韧号的首飞,首飞唯一要解决的,就是让子韧号成功飞起来,至于技术动作什么的,在今后的长时间的试飞中再验证也不迟。
巨大的轰鸣声中,子韧号越飞越高,很快到了100米的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