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毅又环顾众人问道:“你们是不是也很想提出同样的问题?”
没有人点头,也没有人吭声,随着时间流逝,随着钟毅战绩的增长以及职务的晋升,现在已经没人再敢在他面前放肆了。
现在就连王赓这战区参谋长,面对钟毅之时,说话也要思量。
钟毅又说道:“你们一定在想,国军与日军的战力对比顶多也就一比二,现在我们跟日军的兵力都是50万人,而且日军在兵器层面还占据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这仗,我们远征军胜算渺茫,对吗?”
还是没有人敢吭声。
只有王赓小声说道:“总座,我们只是担心……”
“受庆兄,你其实完全不用顾忌我的面子,我还没有那么脆弱。”钟毅道,“如果连听取手下意见的雅量都没有,我还当什么战区长官?”
停顿了下,钟毅又接着说道:“但关于这次第二次曼德勒会战,我觉得,我有必要跟你们认真的说说,这一仗,我们不仅有赢的机会,而且机会还非常大!不是吹,我觉得这次会战我们的赢面,至少在七成以上!”
听到这话,在场的所有参谋顿时面面相觑。
史迪威听了后却是精神一振,急切的问道:“钟,说说你的依据。”
“我的依据其实非常的简单。”钟毅淡然道,“日军只是徒有其表,他们虽然往缅甸战场投放了50万人,但是真正所能发挥出的战斗力,也就三到五个师团!”
“日军只能够发挥出三到五个师团的战斗力?”史迪威错愕的问道,“钟,你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太不可思议了!”
王赓和十几个参谋也是面面相觑。
钟毅这话,完全超乎他们的想象。
钟毅居然觉得,日军的20个师团只是摆设,只能发挥出三到五个师团的战力。
钟毅说道:“我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很简单,因为小日本的高级将领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验,石原莞尔这人虽然狂妄,但其实还是系统学过大兵团作战的,但是取代石原莞尔的梅津美治郎对大兵团作战却是一窍不通!”
史迪威道:“梅津美治郎对大兵团作战一窍不通?何以见得?”
钟毅说道:“这点可以从诺门坎战役中得到印证,梅津美治郎但凡对大兵团作战有一丁点研究,关东军就早已赢得诺门坎战役。”
“是吗?”史迪威道,“可据我所知,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无论兵力还是飞机、火炮以及坦克等兵器的数量上,都要远超日军,所以日军的失败,应该跟梅津美治郎的指挥没有太大的关系,难道不是吗?”
“不,史迪威将军你完全错了,这就是梅津美治郎,还有他的前任植田谦吉的错!”钟毅沉声道,“要不是他们对大兵团作战一无所知,关东军就会毫无悬念赢得诺门坎战役,因为日军的战斗素养要远远胜过苏军,而人,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诺门坎战役,钟毅无论前世还是今生是做过研究的。
在诺门坎战役打响之前,苏联红军刚刚经过一次大清洗,大量富有战斗经验的高级将领以及中坚军官遭到残酷处决。
随之而来的就是苏军各级主官人心惶惶,轻易不敢任事。
这对苏军的军事建设造成很恶劣的影响,也严重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力,实话实说,诺门坎战役爆发之前的几年是苏军最虚弱的时候。
反观日军,经过两年的中日战争的锻炼,无论高级将领还是基层军官,战斗经验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进步最大的则要数航空兵。
至于战斗意志的层面,当时的日军可以说秒杀苏联红军。
后勤方面,日军的后勤补给线也要比苏军距离短,可靠。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日军输掉诺门坎战役的可能性可以说微乎其微。
然而,日军偏偏存在一个最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日军的高级将领对于大兵团作战毫无研究,根本不知道该怎么打。
而苏军方面恰恰有一个对大兵团作战颇有研究的朱可夫。
所以最终的结果就是,关东军反而被苏军打得节节败退。
当然,有一点必须提,那就是在诺门坎战役中,苏军虽然最终打赢了,但是人员以及兵器的损失其实要超过日军!
但是输了就是输了,诺门坎战役的失败甚至影响到了日本政府的决策!
现在,日军唯二对大兵团作战略在研究的石原莞尔被调到关东军任职,而对大兵团作战一窍不通的梅津美治郎则被调到了缅甸战场。
所以,钟毅真的很感谢日军大本营这波骚操作。
史迪威不解的说道:“钟,听你说起大兵团作战也有不少次了,但我不明白提,大兵团作战与一般作战有什么区别呢?”
钟毅道:“最大的区别当然是参战的兵力。”
顿了顿,钟毅又道:“所谓的大兵团作战,参战双方的总兵力怎么也得超过百万,百万人以下的战役算不上大兵团作战。”
王赓道:“这要的话,只有淞沪会战、徐州会战以及武汉会战才够得上大兵团作战。”
“是的,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勉强可算大兵团作战。”钟毅点点头又道,“世人只知道国军在这三次会战中的表现不佳,却不知道日军在这三次会战表现也很糟糕,其实这三次会战,日军原本都有机会全歼国军!”
顿了顿,钟毅又道:“只是因为松井石根还有东久尔宫捻彦等日军高级将领对大兵团作战一窍不通,才没能实现全歼国军的意图,举一个例子,淞沪会战,日军在几个方向平均投入兵力,完全没有主次,再比合徐州会战,参战的十几个日军师团也是逐次投入战斗,而且还分成了南北两个集群,而这恰恰是大兵团作战的大忌。”
“大兵团作战一定要集中兵力于关键点,一锤定音!”
“而不能够撒胡椒面似的,把整个交战区域都撒遍,毫无主次。”
史迪威点点头说道:“这么说起来的话,日军好像真是犯了错,因为梅津美治郎把缅甸方面军的20个师团分成了三路,一路从仁安羌往北推进,一路从掸绑高原迂回腊戌,中路的日军主力也就只剩12个师团。”
王赓不解道:“要这样的话,我们不也是犯了大忌吗?”
“说的对啊。”史迪威说道,“我们四个集团军也分成三个集群,分别迎击仁安羌、掸帮高原及中央铁路的日军,岂不是也犯了大忌?”
“这不一样。”钟毅摆摆手说道,“我们的兵力虽然分散了,但是兵器并没有分散,几乎所有的技术装备,都集中在中央战场。”
史迪威下意识点头,好像还真是,第22集团军的10个师虽然被调往仁安羌一线,但是配属给第22集团军的10个榴弹炮团,却被钟毅留在了曼德勒。
还有配属第27集团军的10个重炮团,也被留在了曼德勒。
此外还有缅甸战区仅有的四个装甲团,也全部留在曼德勒。
还有已经实现满编的航空第1师,也接到钟毅的明确指令,从今天起不再对前出仁安羌以及掸帮高原的两个集团军提供空中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