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没什么。”谷荻那华雄沉声道,“只要有海军的支援,支那军根本不可能守得住滩头阵地,这一点,已经在淞沪会战中得到充分证明。”
“但这是缅甸,而不是在上海。”石原莞尔沉声道,“在上海,支那海军根本就不可能威胁帝国海军的安全,但在缅甸仰光,英国皇家海军的太平洋舰队以及印度洋舰队却足可以对帝国海军构成威胁。”
谷荻那华雄道:“我们可以向陆军部甚至天皇陛下直接申请,要求将帝国海军联合舰队调来缅甸,趁这机会彻底消灭英国皇家海军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
“你这是胡扯!”石原莞尔说道,“皇军虽然已经占领新加坡,但是新加坡的港口设施已经遭到毁灭性破坏,短时间内根本就不可能修复并重新投入使用,而如果没有新加坡的港口作为支撑,你觉得,帝国海军能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对手?”
谷荻那华雄便立刻不再吭声了,因为他也觉得不可能。
英国皇家海军的太平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全部加起来,总吨位可能也只有日本海军联合联合舰队的一小半,毕竟英国的核心利益始终在欧洲本土!
但是英国皇家海军依托印度以及缅甸的母港,后勤补给线短,补充快,还能够得到陆地的空军的火力支援,而日本海军的后勤补给线却十分漫长,补充时间很长!而且很难获得来自陆地的火力支援。
一旦双方决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处境就极为不利。
所以,海军部除非疯了,否则绝对不会派谴联合舰队,不远万里跑到印度洋上来跟英国皇家海军的太平洋、印度洋舰队进行战略性决战,不可能!
石原莞尔又道:“所以,我们只能从古色寻求突破口。”
“但是支那军在锡当河西岸设置了大量岗哨。”谷荻那华雄摇摇头说,“而且还部署了重兵,皇军连架设浮桥都不行,又怎么过得了河呢?”
“那是因为从一开始我们就没选古色作为主要突破口,所以投入的兵力十分有限。”石原莞尔道,“可现在,我们必须将主要突破口放在古色方向,也就有必要在这个方向投入重兵,命令,近卫第1师团立刻前出古色,从古色抢渡锡当河!”
“哈依!”见石原莞尔已经下定决心,谷荻那华雄便不再多说什么了。
因为身为参谋长,他的主要的职责就是提供建议,帮助司令官决策,至于最终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那是司令官的事。
“古色!”钟毅拿红铅笔在地图上画了一个圆圈,语气笃定的说道,“日军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古色!”
“古色?”王赓轻嗯了声,又接着说,“锡当河在古色有一个大湾,水流较缓慢,的确是架设浮桥的最理想地点,之前日军也选在这里架桥,只不过因为我们早就有了防备,所以才没有让他们得逞,不过,日军真有可能卷土重来吗?”
“性质不一样。”钟毅摇摇头又说道,“上次是突袭,日军的意图就是碰碰运气,架桥不成功也没什么,可如果架桥成功了那就是意外之喜。”
“但是这次,日军就是动真格,肯定会投入重兵!”
第1701章训练炮灰
投入重兵从正面进攻跟突袭的性质是截然不同的。
最大的不同,就是日军投入作战的兵器将会加强。
由于锡当到古色之间只有一条小路,公路都没有,所以之前近卫工兵联队前往古色突击架桥时,只能够徒手架桥,顶多携带一些简单的器材。
但现在投入重兵之后,日军就会首先修一条锡当到古色的公路,然后将工兵联队配备的器械及建材从公路运过去。
除此之外,近卫第1师团的近卫野炮兵第1联队、甚至独立重炮兵第13或者第14联队也可以从公路机动到古色。
这样一来,古色方向的国军的防御压力就会大增。
而日军在古色架桥的效率却能反过来极大的提高。
此消彼涨之下,日军从古色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就会极大的增加。
于是王赓说道:“真要是这样的话,第30集团军的防御压力就大了。”
“是啊。”钟毅点头道,“日军一旦将主攻方向从锡当城转向古色城,王陵基第30集团军的防御压力就会大大增加,我很担心他们会顶不住。”
“但是好在总座你预留好了杀手锏。”王赓庆幸道。
“这个杀手锏不到最后不能轻易用。”钟毅摇头道。
“也是。”王赓深以为然,“装甲第1旅的突然袭击,一次肯定管用,第二次日军有了防备就不灵了,结果恐怕就只能适得其反。”
顿了顿,王赓又接着说道:“总座,要不然先抽调一部分壮丁过来?”
“不行!”钟毅断然拒绝道,“壮丁没经过军事训练,上了战场那就是炮灰,五十万的壮丁也不过就是五十万炮灰而已,我不做这种丧天良的事。”
将毫无战斗经验的炮灰兵推向战场,任由自生自灭、的确是丧天良的事情。
但实际上,国民政府一直在这么干,从1937年的七七卢构桥事变直到今天,国民革命军两百多个师,早不知道换了多少茬兵,现在还活着的老兵基本都是这样的炮灰,入伍前从未接受过哪怕一天的军事训练。
但钟毅显然不可能这么干。
常校长身为国府最高领袖,坐拥四万万五千万的人口,拥有着取之不竭的壮丁,所以敢消耗也舍得这样的残酷的消耗,甚至许多壮丁因为条件苦,病死、冻死甚至饿死在开往前线的路上,常校长也是毫不在意。
常校长从来就不会在意屁民的死活。
但钟毅却做不到这样冷血,做不到!
所以,温应星从川省紧急征发的五十万壮丁,被他留在昆明接受严格的训练,由于军情十万火急,三个月的军事训练那是奢望,但是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却是必不可少的,至少也要让这些炮灰兵学会怎么开枪吧?
还有,在这些炮灰被送上战场之前,尽可能练足体能!
这个年代的国人大多贫穷,根本饭都吃不饱,所以温应星从川省征来的壮丁,大多都是瘦不拉几,风一吹就能够倒下。
这样的炮兵直要上了战场,不要说拼刺刀了,就是扛起八斤重的步枪都费劲,扔个手榴弹说不定还能砸到自己的脚背。
所以,在把这些炮灰兵送上战场之前,一尽要尽可能的让他们吃饱、吃好,一定要让他们变强壮,一定要尽可能的把体能练出来。
打仗多艰苦,没有体能是万万不行的。
几乎是同时,在昆明郊外某个训练营。
看着面前东倒西歪的壮丁,身为教官的张凡一个劲的挠头。
是的,航空第1师的五千多名飞行员,除了其中的千余人,已经被史迪威秘密带去印度的英帕尔,剩下的四千多人都留在了昆明,担负起教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