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钟毅又接着说道:“缅甸防御,只能靠我们自己。”
“也是,就凭英军在香港的拙劣表现,的确让人不敢恭维。”王赓点点头,又道,“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先期能投入缅甸防御的部队就只有原来的17个师,大约10万余人,而且部队的装备也是不足,弹药储备更加匮乏。”
钟毅道:“装备弹药不用担心,有办法解决的。”
钟毅说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直接拿英国人的。
到时候,钟毅会想办法先说服已经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让他去给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施加压力,迫使亚历山大拿出囤积的武器装备来武装国军!这一来,先期入缅的十万川军就不再面临武器弹药匮乏的局面。
如果有可能的话,钟毅甚至还想把英缅军的火炮以及坦克抢过来。
因为这些火炮和坦克留在英国人手里非但没用,最后反而会白白便宜鬼子,所以,还不如交给国军,才有机会真真正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王赓虽然不知道这些,但还是相信钟毅的判断。
当下王赓又接着说道:“那现在讨论一下个问题,日军会从哪个方向进攻?由于缅甸与印度支那半岛中间隔了一个泰国,而泰国的军事实力还是相当不俗的,这么多年在英法两国的围攻之下还能保持独立,就足以说明问题。”
“所以,有理由相信,这次泰国也一定能顶得住!”
“既便是最后顶不住,但是拖住小鬼子六个月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但日军又不可能在泰国浪费太多时间,所以我认为,日军极可能跳过泰国,直接从马达班湾发起抢滩登陆。”
钟毅再一次摇头:“对泰国也不能够抱有任何幻想,他们或许会以另一种方式向日本屈膝投降,甚至于还有可能反过来出兵帮助日军进攻缅甸。”
“另一种方式屈膝投降?”王赓愕然道,“什么方式?”
“比如说跟日本人结盟。”钟毅沉声说道,这也是事实。
在另外一个时空,泰国到最后的确加入了轴心军事同盟。
“这样的话局面就会更加艰难。”王赓道,“如果日军可以过境泰国,从陆地直接向缅甸发起进攻的话,我们就只能沿萨尔温江、锡当河设防,然后在仰光东边的勃固、宋割一线构筑第三道防线。”
钟毅说道:“萨尔温江不可能守住,派一到两个师的兵力骚扰一下就行了,防御重点应该是在锡当河。”
萨尔温江就是中国境内的怒江,水流充沛,到了缅甸境内不仅河面宽阔,而且深,所以日本海军的军舰可以轻松溯江而上,这种情况之下,国军根本不可能守得住,无论往里边填进去多少兵力,最终都只能是炮灰。
锡当河就不同,锡当河不仅窄,而且河床也浅。
日本海军的军舰根本就没办法开进锡当河,自然也不可能给予日本陆军提供支援,所以说国军的防御压力就会相对小得多。
王赓说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停顿了下,王赓又道:“再一个,如果日军被挡在锡当河东岸,那么再接下来他们就一定会故伎重施,准备在伊洛瓦底江的西岸实施抢滩,然后迂回包抄,从兴达实甚至于卑谬切断我军的退路。”
钟毅说道:“那至少也得是两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停顿了下,钟毅又道:“还是先做锡当河的防御。”
“行。”王赓点点头说,“那就先做锡当河的防御。”
当下王赓便带着几个参谋开始绘制仰光附近的地图。
钟毅却看着车外的景色陷入沉思,他人虽还在国内,思绪却已经随着这具身体的原主人的记忆,飞回到了缅甸孟拱。
钟毅想到了正在孟拱种植橡胶的父母,想到了在密支那办像胶加工厂的哥哥,还想到了两个年幼妹妹。
然后钟毅又从自己的家人想到了整个东南亚的华桥。
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过,但既便是按最保守的估计,到了1940年,散布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数量已经超过三千万!
华夏民族有个优良传统,那就是勤劳!
中国人无论到哪都忘不了他们血脉中与生俱来的种族开赋——种地!
相比之下,东南亚那些土著褐色人种,懒得简直就跟猪似的,空守着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日子过得有上顿没下顿。
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到今天为止,华人已是一个很富有的群体。
所以孙大炮闹革命之时,动不动就跑到东南亚募捐,为什么?因为东南来的华人有钱而且还没有忘本,很愿意出钱资助中国革命。
再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南亚的华人更踊跃募捐。
不久之前,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更是组织起了南洋归国机工团,将成千上万名优秀华人子弟派回国内参战抗战。
毫不夸张的说,自从抗战爆发以来,中国之所以能够坚持到今天,跟南洋华人华侨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为了祖国抗战,南洋华人华侨是节衣缩食,出钱出力。
然而,并没有人意识到,一场空前浩劫正朝着南洋华人华侨袭来!
随着日军出兵东南亚,一场针对南洋华人华侨的种族大屠杀,即将拉开序幕,既便是最保守估计,也至少有上百万的华人华侨惨死在小鬼子的屠刀之下!
南洋华侨为了祖国的抗战出钱出力又出人,很快要为之流血牺牲!
作为一名穿越者,钟毅当然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一幕再次发生。
他已经凭着一己之力帮助南京城内的三十万无辜百姓逃出生天,所以这一次,他也绝不能眼睁睁看着南洋的华侨遭受鬼子的毒手!
当下钟毅回头对张师量说道:“张副官,草拟电文。”
张师量便立刻掏出个笔记本,拿起钢笔准备记录电文。
钟毅便开始口述电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钧鉴:今我中华国势艰危,民若置沸油之中……”
新加坡的某栋庄园内。
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副主席庄两言、李清泉还有十几个理事,正在聚会。
陈嘉庚正在当众宣读钟毅发来的电文:“……日寇铁蹄不日即将南下,南洋之两千万父老恐有倒悬之危,幸尔国民政府已经组织印缅远征军,五十万大军不日即将远征缅甸,惟盼嘉庚先生及诸位先生速速组织南洋父老前往缅甸避祸。”
“凡我华人,无论男女,不分老幼,但至缅甸必然得妥善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