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催李士群还钱。
“帮我盯着点李士群,我估计他最近得有所行动。”
“你有其它情报来源?”
“我没有,我猜的。”孟绍原笑着说道:“你要是整天被人盯在身边要钱,你不烦?你不要想办法弄钱?
在梅机关彻底完善之前,李士群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事可做,他一定会趁着这段时间,把当务之急给解决了。”
解决?
有那么容易吗?
你家孟少爷要是不想着法子把你彻底打成上海滩的小瘪三,那就不是上海王了。
躺在吴静怡的床上,孟绍原大字躺着,眼睛怔怔盯在天花板。
无聊啊。
难道我就那么没有存在感?在这睡了半天了,居然没人来找自己的?
那些部下,难道有区长没区长一个样吗?
待到吃中饭时间,他孟少爷实在是待不住了,起身,去吃了碗面,想了想,让面馆的,准备了十几碗面条,每碗一块大肉,让李之锋和卫士们拿托盘端着。
回到总部,一进去便兴冲冲地说道:
“同志们,我来慰问你们了。”
办公室里正在忙碌的那些人,抬头看了他一眼,谁都没理他,继续忙着工作。
孟绍原闹了一鼻子的没趣,看到虞雁楚,讪笑着:
“小虞,忙着呢?”
虞雁楚一见是孟绍原,大是诧异:
“咦,孟区长,你不是在办公室吗,怎么从外面进来了?”
我靠!
孟绍原鼻子都气歪了:“我今天就没来上过班!”
“哦。”虞雁楚也没再搭理他,而是摆弄着面前的一部电台。
“小虞,吃面,面条糊了就不好吃了。”
“放那吧。”
“这是新款电台啊,出问题了,要我帮忙不?”
虞雁楚终于又看了一眼孟绍原:“孟区长,您有别的事不?我看吴助理那里好像很忙。”
要是没有猜错的话,这是在变着法子赶自己走吧?
这当的什么区长啊?
“给我一碗面条。”
孟绍原闷声闷气说道:“赶紧的。”
李之锋拿了一碗面条给他,看着他走进吴静怡的办公室,嘀咕了声:“女人那里吃瘪,就会对我们耍威风。”
还好,这话孟绍原没有听到,要不然一双大大的小鞋那是绝对跑不了了。
“静怡姐姐。”
一进去,孟绍原一脸邀功:“我给你送吃的来了。”
“哪有空啊。”
吴静怡忙得头都不抬。
“静怡姐,吃点嘛。”
“恶心不恶心啊你,放那吧。”
“静怡姐,有我能帮忙的地方不?”
“帮我把甲字卷三拿来。”
“哪啊?”
“就在左手的柜子上。”
“左手的柜子上。”
孟绍原刚想去找,动作大了,一碗面条被他掀翻。
吴静怡面前的卷宗,全是面汤。
片刻,就听到军统局上海区区长助理办公室,传来吴静怡的一声尖叫:
“孟绍原!”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孟少爷在那非礼吴助理呢。
然后,堂堂的军统局上海区孟大区长仓皇掏出,一看到李之锋,忙不迭地说道:
“闯祸了,赶紧的,跑啊。”
“去哪啊?”
“视察工作,咱视察工作去!”
这几天不但回不了办公室,连吴静怡住处也都不能去了。
被自己弄坏的卷宗,有够吴静怡忙的了。
还好,万幸的是,虽然他孟区长在总部办公室里不受待见,其它地方还是对这位孟区长崇拜有加的。
去的几个地方,各指挥官无不兴奋异常。
孟区长能够亲自来视察,那是何等的荣幸?
他唯一的徒弟齐雪贞,现在也已经是中队长了。
按理说,凭借齐雪贞的资历和战功,是没办法当到中队长这个职务的,可他孟绍原假公济私的事情难道还少了?
万幸的是,齐雪贞还算争气,在孟老师那又的确是学到了不少的本事,在情报中队中队长的职位上,还是表现得相当不错的。
这也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但反过来想一想,即便有人不满,难道他孟少爷还会在乎吗?
一看到齐雪贞,想到那天教她本事,自己的几个响指便控制住了齐雪贞,让她主动宽衣,孟绍原就忍不住有些心跳。
打住,打住。
自己好歹是个区长,还是老师,怎么都要有个为人师表的样子对不对?
听齐雪贞汇报了一下工作,也是有够无聊的,无非就是某个日本联络点的人,什么时候出去,什么时候见了什么人等等之类。
听的孟绍原是哈欠连天。
齐雪贞到底是他的学生,知道自己老师心里在想什么:“孟区长,有件事情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说说看。”孟绍原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
“上海有个商人,叫郑栢羽,是上海滩的大家,算是个爱国商人。”齐雪贞随即说道:“淞沪会战之后,他为了避免被日本人威胁,结束了所有的生意……”
“说重点。”孟绍原又开始打哈欠了。
“他有一批东西,一直都在沦陷区。”
“什么东西?”
“古玩字画。”
“没兴趣。”
“这批古玩字画中,不乏精品珍品。”
“哦?”孟绍原开始有兴趣了。
“具体的情况,要不我把这个郑栢羽叫来,你亲自问一下?”
郑栢羽,五十三岁,上海本地人。
穿着一身洗白的长衫,也看不出是个有钱人。
不过据说在抗战前,他开了一家棉纺厂,一家灯泡厂,还经营着一家饭店。
“长官好。”一见面,郑栢羽便客客气气地说道:“不敢请教长官贵姓?”
“祝。”
“祝长官。”郑栢羽手里拿个扇子,把扇子朝前一递:“这把扇子,还请长官赏鉴。”
扇子?
孟绍原拿过来,打开,就看到扇面上写了两行字: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其赤。”
落款孟绍原也没细看,只是敷衍着道:“好字,好字。”
“其实字写得一般,书法中连中上水准都达不到。”
郑栢羽出人意料地说道:“如果光凭着这字,一文不值,但这字,得看是谁写的。”
“谁写的?”
“昔日,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平定青海之乱,可年羹尧骄横跋扈,雍正帝亲自迎接他回京,为了提醒他,便题写了这么一副扇面送给了他。”
哦?
雍正给年羹尧题的扇面?
“长官请看。”郑栢羽凑近了,指着扇面:“这里便是雍正的落款。正是有了这个缘故,这把扇子才身价倍增。”
“好扇,好扇。”
孟绍原打实的不明白好在哪里:“这把好扇,先生收好,要是弄坏了,我可赔不起。”
郑栢羽却没有伸手去接:“祝长官,这把扇子,原是我孝敬您的。”
“孝敬我的?”孟绍原一怔:“那哪里好意思,无功不受禄。”
“栢羽原有事情要求长官。”
“就是你那个古玩文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