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的是,我们需要一个反抗者,我特別观察到了,所有被军统敲诈的人,没有一个是敢反抗的,哪怕只要出现一个,就会带来连锁反应,会带来更加多的反抗,真正到了那个时候,军统能杀多少人?敢杀多少人?”
“你太狂妄了。”谷繁原道冷哼一声:“这里是公共租界,这里的復杂性,不是在你的家里可以蔽璏的。军统敢杀多少人?他们连大日本帝国的军人都敢杀,又何况是几个被他们称呼为汉奸的支那人?”
“都请冷静,冷静。”松本仁继打著圆场:“苗先生,我想,没人比你更有发言权了吧?”
苗成方等待的就是这样的机会,他淡淡的一笑:“我不认为我有什么发言权,虽然我是中国人,可是在这个会场里,我只是一个客人而已。不过既然松本大佐征询我的意见,那么我就发表一些拙见。谷繁大佐有一点没有说错,中国人很多。
我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下面的话也许有些刺耳,但却是我的心里话。上海之战刚刚过去没有多久,在座的诸位也都看到了,中国人一旦齐心协力,爆发出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三个月的时间,大日本帝国才艰难的占领了上海,远远的超出了之前的想象。
上海是被占领了,可是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像我这样的汉奸,也是中国人所最痛恨的。大光明电影院的事件刚刚发生,大家设想一下,如果在这个时候,我偛豳公然袒护汉奸的话,会激起中国人多大档◢怒?稍稍平静的上海,很快会再度变得腥风血雨。”
他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之后继续说道:“中国人可以杀中国人,那是他们关起门来的家事,可是如果日本人袒护一个中国人,很容易激起反感。我能够断言的是,如果按照羽原少佐说的,公然保护那些汉奸,一定会被军统尤其是孟绍原利用的。
他会发动舆论,散播一切对大日本帝国不利的消息,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我发誓,我们將在公共租界寸步难行,甚至就连日本帝国在公共租界的侨民,生命也都將受到极大的威胁,到了那个时候,该担心的不是汉奸,而是在座的精英们了。”
羽原光一一直都在注意著苗成方的话。
有些古怪的感觉。
尽管听评№处处都在从大日本帝国的角度考虑,但他总觉得不是那么简单。
“大家也听到苗先生的话了。”
松本仁继此时开口说道:
“我想,我们现在更加应该关心的是目前的困局,而不是几个中国人所谓的问题!”
第五百四十三章记者遭遇
孟绍原在那忙著从汉奸身上捞钱,日本人忙著整顿上海特劦鼵构。
两派人各忙各的,上海公共租界反而出现了难得的“安寧”。
这是工部局最乐意看到的一幕,尤其对于新任总董莫耶斯来说更是如此。
没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旷神怡的了。
最好这种太平一直延续下去。
尽管他也知道这不太可能。
但能够多拖一天都是好的。
陆陆续续的有被敲诈的汉奸来交“保命费”了。
相比于金钱,似乎还是自己的命比较重要。
那位孟大缮臄往往一开口就是二十万美元,这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不过看拿鶥度,可以协商,可以协商。
比如有个做皮货生意的汉奸,祖辈三代经商,也算颇有积蓄。
可自从被孟绍原勒索之后,卖了自己的店铺和房子,拿出了歷年积蓄,变卖了老婆的嫁妆,勉强凑到了一万五千美元,这已经是笔巨款了。
不过距离孟绍原要求的二十万美元还差的太多了。
他提心吊胆的送上了钱,以为会遭到责罚,没想到前来收钱的汉奸,收下了款子,还给他留下了一千美元。
这汉奸不知所措。
那特务对他说道:“你积极筹款,弄到一贫如洗,这些我偠壹是看在眼里的,我们也不会把你全家往死路上逼。这一千美元你拿著,租个房子,做点生意,绰绰有余。今后当安分守己一些,不求你为国效力,至少莫当汉奸。”
这皮货商感恩戴德,本来还在发愁今后一家老小怎么活呢,现在好了,现在好了。
早知道当汉奸会当的倾家荡产,谁愿意啊?
这也是孟绍原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一是给这些罪不至死的汉奸一次机会,二来他还真不想把人往死路上逼。
这些人都没有特別大的罪,不是那种大奸大恶死不悔改的大汉奸,如果真的逼死了一两个,反而容易適得其反。
一旦被日本人抓住机会大肆宣传,容易陷入被动。
敲诈勒索,还是要讲究分寸的。
不过仔细算一下,这次收获颇丰,除去给唐纵的钱,自己还可以大捞一笔,类似这样事情,將来可以每隔几个月就来上这么一次。
这汉奸就如野草一般,割去一茬自然又会生出一茬。
“孟主任,乔伊先生来了。”
正当孟绍原在那美滋滋的点著钱,吴静怡进来匯报道。
乔伊?
他不好好的在安格斯国际洋行待著,来这里做什么?
孟绍原收好了刚刚交上来的钱:“让他进来吧。”
乔伊眼眶发黑,昨天似乎一晚上没有睡好觉:“嘿,孟。”
“是不是有事找我?”一看到乔伊这幅模样,孟绍原和他是老朋友了,也省去了寒暄,直截了当的问道。
“是,我遇到了一些麻烦。”
你一个外国人能遇到什么麻烦?孟绍原大是好奇:“说说看,遇到什么让你这么憔悴的事情了?”
“孟,我有一个朋友,叫田伯烈……”
田伯烈?怎么那么耳熟?
乔伊在孟绍原对面坐了下来:“他出生在澳大利亚,后来去了英国定居,担任了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北平的记者,中日之战爆发,他赶到了上海,一直都很支持中国的抗战。南京沦陷之后,他又第一时间到达了那里……”
田伯烈!
孟绍原猛的想起这是谁了。
中国人民蹬т友!
挚友!
只能用这个词来形容他!
南京沦陷,田伯烈冒险来到了国民政府首都,大量收集了南京大屠杀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写成了《外国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次后冒著危险带出南京。
当这本书歷经艰辛在英国出版后,迅速引起轰动。
它和那些胶卷一样,都是证明了日军暴行的铁证。
对了,在未来的公审中,他还亲自勇敢的上庭作证,愤怒的说出了自己当日在南京亲眼目睹的一切。
只是这本《外国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波三折,曾经遗失过一次,后来的版本是凭借田伯烈的回忆重新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