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老兵从那坡烈士陵园回到宾馆就莫名的病倒了,当时赶上那几天的大降温,原以为受凉所致,就没在意。折腾了一夜,吃了自带的药也不顶用。
这一路历时一个多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行程近两千公里,除几次扎胎外没遇任何险情,没出任何问题,完成任务的当天就生病了,难道冥冥之中似有天意?
本老兵第二天仍坚持按计划搭车从那坡去南宁,从南宁乘火车回山东。到达南宁后病情加重,暂不敢长途旅行,在南宁滞留四天后才乘坐火车回鲁。
滞留南宁期间,楼主心还想着防城港防北烈士陵园没有去,趁着在南宁滞留期间,何不去完成最后一拜,楼主就在11月28日乘高铁去了防城港。
防城城北烈士陵园位于防城区防城镇三官社区蜈蚣岭,
陵园始建于1989年,建有烈士纪念碑、展览室、纪念广场、塑像、烈士墓区。
林枝富烈士
广西贺州市人,54208部队9连指导员,**党员,1979年2月28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身负重伤光荣牺牲,终年29岁,追记一等功,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杨息任烈士
广西临桂县人,1975年1月入伍,54208部队8连副连长,**党员,1979年2月17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终年25岁,荣立三等功,追记一等功,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徐灵光烈士
浙江省临海市人,1975年1月入伍,54207部队90分队班长,**党员,1979年3月1日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光荣牺牲,终年24岁,追记一等功,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斗英雄林枝富烈士事迹
越南高巴岭与广西防城毗邻,它的主峰海拔1060米,谷深坡陡,连绵数里,越军盘踞在高巴岭上的五个高地。痛击越军的战斗打响后,林枝富所在广西独立师一团九连奉命攻击我广西防城县岗中公社对面的越方高巴岭,以保证我方公路的畅通无阻和师主力部队的行动。
1979年2月27日,林枝富带领九连战士猛打猛攻,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攻占了高巴岭4号高地的山脚。
4号高地是敌防御阵地,位于3号高地的右后侧。敌3号高地周围布满了铁丝网,地面设有纵横交错的堑壕和许多火力点。4号高地地势略高,具有扼守制约3号高地的作用。因此,狡诈凶顽的敌人早就在4号高地修好了坚固的工事,又占有极为有利的地形。这样,唇齿相依的3号、4号高地形成了左右逢源、相互呼应的犄角之势,4号高地自然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
战斗一开始就十分激烈。部队攻占4号高地山脚后,4号高地守敌以疯狂的火力进行抵抗,部队前进受阻。
第二天,经过一天喘息之后的敌人,以一个加强排的兵力在各种火器的掩护下,从4号高地居高临下,疯狂向我反扑,狂风般地从山上卷下来,企图将九连逼下高地。
当时,九连有两个排去增援夺取主峰的战斗,阵地上只剩下林枝富带领的二排在坚守。在鏖战中,有的战士牺牲了,有的战士负了伤。望着离阵地越来越近的密密麻麻的敌人和密集的炮火,有的战士出现了紧张情绪。
战场上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干部自身过硬,关键时候能够站出来。
“大家一定要沉住气,把敌人放近了再打他个措手不及!”林枝富坚定有力的声音刚落,一发炮弹在他们不远处爆炸了,又有两名战士在爆炸声中倒下了。
战士们被震得五脏和脑袋都像撕裂开一样,一名新战士跳起来就要乱跑。呛人的浓烟中,又一次响起了林枝富斩钉截铁的声音:“大家不要慌!听我指挥,准备反击!”在战场上,往往这样一句话就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大家的心又镇定了。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上,林枝富身先士卒,不顾敌人火力扫射,把伤员留下的手榴弹收拢起来,不断向敌人投去,一边投一边喊:“人在阵地在,要为牺牲的战友报仇!”
在林枝富的指挥和感染下,战士们奋勇作战,越战越勇,打得敌人滚的滚,叫的叫,狼狈溃退。
把敌人打退之后,林枝富大吼一声:“跟我上!”便手拿3枚手榴弹,像猛虎一样,第一个跃出堑壕,带领七班战士向敌反击。
在距敌30米时,林枝富一面指挥战士从右侧打上去,一面向敌堑壕里投手榴弹。当他挥臂投第二枚手榴弹时,突然身负重伤,但他仍咬紧牙关,将手榴弹投向敌人,最后,倒在血泊之中…
通信员闻讯赶来,同其他战士抬着指导员就要往战地救护所送。
林枝富微睁双眼,吃力地说:“不能走,我的指挥位置在这里。”说完,就昏迷过去了。后因伤势过重,林枝富壮烈殉国。
战后,广州军区批准授予林枝富“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战斗英雄杨息任烈士事迹
1979年初,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了。广西独立师三团八连副连长杨息任带领战士们开赴前线。2月17日早上,杨息任带领突击队,在预定的8分钟内,迅速通过开阔地,抢占了冲击出发阵地—小青山高地。尔后,又向4号高地发起了冲击。4号高地是敌人的主阵地,是关乎战斗胜利的关键。
敌人已发现了我突击队,便用轻重机枪、六○炮组成密集的火网进行封锁,部队被迫压在齐人深的草丛里。杨息任探出头来,一边拔根青草,放在嘴边嚼着,一边查清火力点的位置,然后大声命令:“二班把右面的火力打下去!三班把左面的那个干掉!”二班两名机枪手,立即进行射击;三班长丁小平一梭子丨弹丨出去,左边那个也就哑了。杨息任“呸”地一声吐掉草末,将手中的青草一扔,说声:“下!”将手枪往怀里一抱,带头从山坡上滚下来。战士们随即分成左右两路滚下来。
右侧一路向4号高地发展比较顺利。右路的战士们跟着副连长灵活地利用一道道土坎,躲过敌人扔过来的一个个手雷,迅速向堑壕里的敌人逼近。大约快到离敌人40米时,敌人突然投出一排手榴弹,冲在前面的杨息任大声喊卧倒,自己顺势滚下一道土坎。
没等他命令,战士们就端起了机枪,向敌人扫射起来。趁这时机,杨息任指挥大家还了一排手榴弹,借着手榴弹爆炸的烟雾,他冲到堑壕边,一个敌人刚从堑壕里探出头来,就被他一枪打掉了。
沿着杨息任打开的通道,后面的战士冲了上来。残余的敌人躲进暗堡负隅顽抗。这时3号高地上的敌人,发现我军占领了4号高地,切断了他们的退路,急忙掉转火力向我军打来。杨息任一边组织火力抑制,一边命令搜索残敌。
一个战士搜索到一个拐弯处,突然从堑壕角边射出一梭子丨弹丨,这个战士中弹倒下。正在山头指挥的杨息任,看到这种情况,拔出手枪,对准堑壕角还击。突然堑壕左侧飞出一颗子丨弹丨,击中了杨息任的胸部,他为祖国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战后,广州军区批准授予杨息任“战斗英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