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人们常说:炮兵是战争之神,而侦察兵侧是炮兵的眼睛。可以这么说,没有侦察兵,炮弹是打不出去的。

侦察兵要么深入敌后侦察,要么跟随步兵配合作战,要么独立作前进侦察,因而在实施中充满惊险和传奇的故事,尤其是在敌后那种危险的环境中侦察令人心惊肉跳,几乎每前进一步,就多了一个惊险。

在侦察兵的故事中,最吸引人的、最有惊险之处的莫过于“敌后侦察”了。大家也许看过七十年代拍摄的一部经典老电影《侦察兵》,这就是典型的敌后侦察,当然在实际作战中是没有那么多戏剧性化的。

本文描述的是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解放军炮兵27团在广西平孟方向支援陆军第41军122师围歼越军朔江守敌进攻战斗中,为改善观察条件,派出了敌后侦察小分队在步兵侦察分队和向导的配合下,利用夜暗潜入越军朔江板洋地域,坚持敌后侦察三天三夜,有力地支援了步兵的穿插迂回作战。

带队的炮二营副营长吴志平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光荣称号,侦察小分队荣立集体一等功。

板洋位于朔江以东四公里处,该地区群山环抱,沟深谷窄,洞穴繁多,从平孟至高平的公路穿行其间,蜿蜒曲折,公路北侧是重叠的石山,参差耸立,南侧是绵延起伏的土山,层林茂密,另有两条简易公路,一条通向胡志明纪念馆,另一条通向让涌。整个地区地形险要、易守难攻,素有“朔江天险”之称。

板洋地域的守敌为越军346师246团一个团部、两个步兵营。其部置:246团团部设在板洋,并有37高射炮掩护,二营配置在板洋至朔江南山地域;851团一营配置在前沿阵地及主要道路、山隘口,这些防守地域都布有防坦克、防步兵地雷,埋有竹签、铁刺、防坦克鹿砦、陷阱等障碍,越军企图依托这天然和精密工事凭险固守,阻止我攻破朔江天险前进道路。陆军第41军122师奉命歼灭朔江守敌,师首长决心集中主力分兵两路直插板洋,首先歼灭板洋地域之敌,尔后与正面部队配合围歼朔江南山之敌,打通平孟至河安公路。

炮团首长根据战区地形和任务全面分析、研究,认为按当时的指挥观察难以完成任务,其理由是:1、战区山高林密、云雾大、透视度不良,不能直接观察目标地域;2、地图陈旧,误差大,图上量取目标座标决定射击诸元的精度没有把握;3、板洋位于敌纵深内,观目距离达9公里,无法观察射击效果,修正射击达不到摧毁的目的。

鉴于上述情况,为改善观察条件,保证射击指挥,有效打击越军朔江守敌,有力支援主力部队进攻板洋,炮兵群指决定利用山岳丛林地便于渗透的有利条件,派遣一支精干的敌后侦察小分队,深入敌后,进行阵前观察指挥。

侦察小分队人员由炮兵团二营副营长吴志平带领侦察排长、侦察班长各一名,收信班长、无线电班长各一名,步兵团另派出侦察参谋、卫生员各一名,侦察兵十三名和民兵向导三名组成。潜入的路线及潜伏位置:从陇牙南山贯通中越两国边界的隐蔽山洞出境,经郎伞潜入敌后,预伏位置在板洋东北500石山上。

第一组为前卫组,由侦察参谋带领一名侦察班长、五名侦察兵及三名向导负责前方开路;第二组由吴志平带领跟进;第三组由另外一名侦察班长率四名侦察兵及卫生员负责后方警戒。如有人掉队,则在原地隐蔽等待,用规定信号联系;如与敌散兵遭遇尽量避开,敌若首先开火,由侦察参谋用微声冲锋枪还击压制敌火力,其他人员迅速占领地形地物见机行事;如遇敌伏击,由后卫组担任掩护,其余分组突围;如陷入重围,突围无望情况危急时,则砸烂电台、设备,销毁文件,与敌战斗到底。

2月16日18时30分,我敌后侦察小分队按预定计划从隐蔽的山洞出发,向预定地点潜入。当天漆黑一片,他们一个紧挨一个,摸索前进。20时许行至郎伞附近,突然发现对面200米处半山腰洞口有两盏马灯来回闪动,据向导介绍,敌情有了变化,估计敌人在这里新设了火力点。

山洞的前方是村庄,后面是悬崖,除了山洞与村庄之间大约百米宽的草丛可以通过外,没有其他路线可以选择了,侦察小分队当即决定从敌人眼皮底下通过。前卫组在前轻轻地拨草开路,同时将踏上会发响的石头拿走或垫上草,一声不响地向前摸索通过。

正当他们爬行至敌人火力点与村庄之间时,突然村里的狗“汪汪”叫个不停,接着在他们前方50米外的地方又发现有一个敌人提枪搜索而来,一步步逼近在小分队预伏区域,侦察兵们迅速分散隐蔽在草丛里,这个敌人过来大约30米左右,用手电筒胡乱照了几照,见没有动静便调头而去了,潜伏在草丛中的侦察兵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途中喝过的水壶会发出响声,于是大家商定每次大家集中喝完一壶水再喝另一壶水,以减少响声。当到达让涌以南的一个村庄时,已是深夜2时许,正准备从村庄旁边摸过去时,不料村里的四、五只狗又狂叫起来,敌哨兵闻声而出,用电筒乱照,侦察兵们立即卧倒隐蔽观察,待狗不叫时又行动,狗又狗叫,只好又卧倒,就这样反复几次,敌哨兵麻痹了,他们才悄悄地从村旁竹林里横穿过去。

第二天12时,正当他们不断将观察效果报告我指挥所时,突然发现几个越南公丨安丨人员和地方武装人员在让涌西南侧的山头上指指划划,对我敌后侦察小分队所占领的山头观察了半小时多,随后退回让涌公丨安丨屯。

至16时约有30多名越南公丨安丨人员占领了无名高地的四周山头,又在主要路口埋上地雷并数人一组地在山的周围巡逻,情况越来越紧急了,为了防止万一,18时他们向指挥所发出了告急信号,同时作好了对策,做好战斗准备。如果敌人攻上山头来,就砸烂设备,销毁文件,与敌决一死战。

到了晚上19时许,侦察小分队召集全体人员布置了转移任务。当时转移有两条路线,一是往回走,向距敌后5公里左右的我军前沿步兵先头营靠拢;二是冒着危险继续前井之,向预定的巴然西北无名高地前进。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夺取战斗胜利,决定继续前进,并确定通过敌人料想不到的西北面的200多米高的陡坡转移。这条路很隐蔽,但也很难爬,行至半山腰,一个侦察兵不料踩塌了一块石头滚至山脚下惊动了敌人,机智的侦察兵马上学山上野兽叫声,巧妙地骗过了敌人。

下到沟底,为了迅速摆脱眼前的敌人,避开雷区,大家商议决定巧装成从让涌退下来的越军。于是大家急忙换上了越军军服,大摇大摆走向公路,为了应付敌人问话,把懂越语的民兵向导分别安排在队伍的前后。急行军一公里后,发现有几个打着电筒的越军从巴然村庄向他们走来,他们迅速卧倒隐蔽在一条长满蒿草的沟里,再次巧妙地又一次避开了敌人。

经过一夜的急行军,于十八日凌晨五点钟攀登正然西北的无名高地,快至主峰时遇到一个50多厘米宽,40多厘米高,200多厘米长的石缝,它的右边是石壁,左边是悬崖,整个石缝就象电影《智取华山》中华山上那个“老虎嘴”,非常惊险,人一不小心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为安全起见,他们身子紧挨着身子贴着石壁一点点小心翼翼地爬了过去,爬了一个多小时,大家安全爬过去了,终于到达主峰。

经过两天两夜的急行军,他们都没有合过眼,水壶空了,干粮咽不下去了,只好找点野果来充饥。同志们不顾连日的劳累,搜索山洞,伪装器材,对敌展开侦察,同时又根据山顶都是黑的特点,将雨衣反穿身上伪装得象石头一样,敌人始终没有发现他们。天亮后,他们观察到敌人正在他们昨天所在的山头上进行搜索,事实证明,这次转移是正确的。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2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2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