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德保临阵磨刀

从1978年12月21日起,至1979年2月12日止,炮团在德保县马隘公社驻训待命59天,突击进行对越作战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适应作战需要,并随时响应出境作战命令。2月13日凌晨一时,炮团奉命再次拔营,奔赴广西那坡县平孟关,准备参加“122师朔江进攻战斗”。

1978年12月25日,41军在广西靖西县召开师、团长及参谋长会议,传达广州军区第一次作战会议精神。此时,炮团正在德保马隘紧锣密鼓展开临战应急训练。

根据122师二大队(政治部)战时政治工作指示,炮团首先着重抓了部队思想教育工作,特别是把新兵教育作为重点,因为难得有一当兵就碰上打仗,一离家乡就开向战场这种情况。教育要点是揭露越南忘恩负义,依仗《苏越友好合作条约》,以“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自居,在广西边境部署7个师以上兵力,疯狂反华排华,驱赶华侨,在边境地区发起挑衅,不断制造流血事件的事实(当时尚不知越南已连续七年在边境进行战场建设),说明对越南实施惩罚性打击是完全必要的;其次是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

虽然炮团26年来没打过仗,但有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有军区、军、师首长的正确指挥,我正义在手众志成城,30万大军压境,杀鸡用牛刀,越军纵是块钢又能打几颗钉?经过坚强有力的政治教育,迅速把部队的思想统一起来,全力投入作战准备。

军事训练、敌情侦察、后勤保障是驻训期间重要任务,一切以实战为标准,以打赢为目的。

马隘属于喀斯特地貌,当时又适逢阴雨连绵天气,各炮营克服各种困难,在陡峭、泥泞的丘陵、悬崖山地,模拟战场环境没日没夜地野外练兵,重点抓了单兵技术、战术训练,和特殊地形营连快速展开合成演练,进一步熟练武器装备使用,熟悉协同作战战术要求。应急扩编组建的榴弹炮二营,在团营丨党丨委、首长高度重视下,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狠抓临战应急训练,迅速形成了战斗力。

一大队组织各营首长、指挥、阵地主官和骨干,前往那坡平孟关地区,采取各种手段勘察战场地形,确定团营指挥所(观察所)、各营炮阵地位置;抵近侦察关外当面敌情,包括越军前沿碉堡、荫蔽部、坑道、堑壤、交通壕、铁丝网等目标,结合上级敌情通报,为我首战炮火准备、支援步兵进攻提供准确的射击诸元。步兵364团侦察排长出境侦察时,不幸触雷壮烈牺牲,成为全师对越作战牺牲第一人。

不得不说的是,此前的几十年,“练为战”口号喊得多,在边境却没做什么战场准备,以至这次我们使用的越南军用地图,竟然还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军绘制的黑白地图,许多地形、等高线都是简略描绘,识别非常困难,甚至蓄意标错地形,如我们面对的越北朔江天险,竟被标为平地;当年我们花200亿支援越南抗美作战,却对越方边境情况了解甚少,我境内更无一条沿边公路,内地至边境公路竟是两车不能相会的沙土路,而“同志加兄弟”的越南,却已建设边境战场达七年之久。教训何其深刻!

这次临战训练,营连还研究了作战指挥问题,明确规定一旦战斗中指挥员伤亡,下级官兵必须自动接替指挥,无须任命,每个岗位确定了3个顺序接替名单。这个办法在开战第一天就用上了,从而保障了组织指挥不断,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

训练间隙,官兵们还插空学习10句越语战场喊话,如:“放下武器、缴枪不杀、我们宽待俘虏、出来、举起手来、跟我走、不要动、不投降就消灭你们”等,出国作战中果然排上用场,炮兵同样抓了越军俘虏,这倒是我没想到的,原以为抓俘虏就是步兵的事。

驻训期间,我成为火箭炮营十连编外一员,协助指导员王培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与连队官兵同吃同住同执勤同训练。当时,根据战场山高、沟深、林密、路窄的特点,十连重点研究和演练了107火箭炮分解、搬运、组装,以适应越南山地快速占领阵地的需要。让我长见识的是,火箭炮分解后,炮管竟然可以扛着跑(用背包带捆绑);火箭弹还可以无管发射,特殊情况下有重要作用。首战中,火炮分解扛上山,成为火箭炮营占领炮阵地的主要手段。

三大队主要负责武器弹药、装备物资、医疗救护等战场保障,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准备工作。以前一门炮训练一年才打1发炮弹,这次作战任你打多少(当然这是必须的),仅弹药运输、保障就是相当重要的任务。

1979年1月5日,广州军区在南宁召开第二次作战会议,明确了41军从平孟、龙邦向高平方向突击的作战任务;7日,41军召开军丨党丨委扩大会议,初步确定121师和122师使用于平孟方向,123师使用于龙邦方向。1月底又作了调整,明确122师在平孟方向独立作战。2月1日广州军区批准了41军的作战计划。

至1979年2月上旬,中越边境我20余万参战部队的兵员、武器、弹药补充,临战应急训练及后勤物资保障等各项实战准备,业已全部就绪,万事俱备,箭在弦上。

记得是2月10日前后,二大队王主任向我交待任务:作战初期,陪同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2名记者,在那坡县平孟关拍摄炮火准备实战纪录片,并确保记者安全,随后护送至平孟关口的我师步兵365团;之后再继续跟随火箭炮营行动,掌握部队动态,协助连队做好战场相关工作。

部队快要向边境机动了。出发前,炮团官兵人人理成光头(所有参战部队都一样,受伤后便于抢救),列队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誓师动员大会,全体脱帽检验,这也算是大战前的一道风景,令人感到战争的脚步骤然加速。

2月13日,广州军区正式下达作战命令:41军参战部队14日从集结地域向边境一线作战地域开进,16日18时前完成一切战斗准备,17日零时穿插部队越过国境线,7时发起总攻。一声令下,41军参战部队4万多人及各种车辆、火炮、坦克、骡马等,沿着指定的路线,浩浩荡荡向边境进发。

13日(正月十七日)凌晨1时,炮团从德保县驻地出发(不知炮团为什么早于军区命令1天时间),连夜向那坡县平孟关开进。

至13日中午,我们乘座的丙4-42384号车,在那坡县一座大山的公路下坡段停下来,原来是营里有辆车出故障了,不得不等他们修好车再走,于是就埋锅做饭。战友们下车一看,山上一股清泉从公路下横过,大家可高兴了,一晚半天没吃饭没洗涮,便各自往泉水边奔去,边洗边看,“之”字形的公路上,炮兵、坦克车队过个没完没了,连绵不断扑向边境战场,那场面真是壮观极了;

公路路面被压出寸多深的灰尘(可见此前已有大批部队前往边境),一脚踏下去,似乎踏进了黄色面粉中,灰尘盖了鞋面,车队一动公路上就是黄龙腾飞。沿途早已设立兵站,保障油料等急需物资供应,部队开进畅通无阻。

途中也发现,一辆军车摔下路右深谷,烧得仅剩车架子,看起来仅一火柴盒大。不知是哪个部队的,是否有人员伤亡。

至14日凌晨5时许,历一天两晚开进120余公里(路太窄太险),炮团齐装满员到达那坡县平孟关。开进以来,除在路上吃了顿夹生饭,没睡一刻安生觉,官兵们一直在车厢上颠波,极度疲劳。停车后,我们搬进一个大队规模的小学宿营。

部队上午休整。两位记者要熟悉拍摄地形,我陪他们早早起来,出门一看,关内南北向小河流水潺潺,沙卵石底,河沟、山谷、半山腰到处是伪装了的车炮、坦克、骡马、弹药,到处是整装待发的官兵,公路上汽车穿梭一样,真的是大军压境,杀气腾腾。当时我倒是有点担心,这么大动静怎能保证发起战斗的突然性呢?

事实上,越南虽知我军在云南、广西方向大规模备战,但因小国夜郎狭窄的战略视野,总以为我军最多也就是一两个师级规模的行动,根本没有应付大规模进攻的准备;我军就要雷霆一击了,越军主力却还在金边,以致我军公开备战硬是达成了突袭效果。正如武元甲的参谋官回忆中越战争时说的:“我们的早期判断出现了全面的策略性错误。”

14日下午,炮团召开各营首长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当时只准耳朵听,不准动笔记,我记得大意是:经过两个月准备,现在条件已经成熟,立即在中越边境展开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教训教训越南这个狂妄的东方古巴,安定中越边界线。

军委要求打出国威,打出军威,出色完成自卫还击作战任务。当晚,此精神由各营传达到全体干部。此时传达这个文件,我的理解是,中央、军委下定了痛揍越南的决心,各部队放手打就是了!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2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2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