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100面战旗中,有一面绣有“英雄坦克营”字样的旗帜,是1979年中央军委授予原41军坦克团三营的集体荣誉。

41军坥克团的前身是1968年成立的广州军区独立坦克第1团。1976年调归41军建制。1979年,该坦克团装备的是适宜南方水网稻田地域作战的国产62式轻型坦克。

62式轻型坦克可以看作59式中型坦克的缩微版、减配版。车长(炮向前)8.016米。车体长6.231米,车宽2.85米,车高至指挥塔顶2.263米,至高射机枪2.742米。车底距地高0.45米,履带接地长4.3来,履带中心距2.39米,其配备的发动机和59式中型坦克发动机基本相同,只是刻意将功率调低至430马力。最大公路速度60千米/小时,最大公路行程450千米。该型坦克装备一门85毫来坦克炮,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一挺7.62毫来并列机枪。

62式轻型坦克最大的优点是单位压力67.69口的千帕,仅为59式中型坦克的85.7%左右,低于在南方水网稻田地域作战须满足的单位压力70千帕上限。该型坦克有较强的涉水潜度能力。不经准备可涉渡1.8米深的河流。配合制式潜渡装置,最大可潜深5米,潜渡距离400米。

不过,它不仅火力较59式坦克明显减弱,防护能力更是大幅下降。其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仅为45毫米,车体正面前装甲35毫米,倾角35度,水平折合厚度为70毫米,车体侧装甲仅有20毫米,坦克正前方仅能防御14.5毫米机枪,侧面和后方仅能防御7.62毫米穿甲弹,连m79单兵榴弹发射器也能对它造成毁伤。就是为什么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参战的62式坦克战损率特别高的主要原因。

具体到当年的41军坦克团三营,共辖3个坦克连,每连编制11辆62式轻型坦克。其中连指1车2车分别由连长,指导员任车长。1、2、3车编为1排,4、5、6车编为2排。7、8.、9车编为3排。1、4、7车分别由1、2、3排排长担任车长。

坦克炮塔两侧刷有3位数字组成的白色识别编号,第一位数字代表的所属连队,第2、3位代表的是该坦克在连里的识别编号,因为连长指导员的坦克识别编号分别为01、02,所以全连1至9号车的识别编号均要在序列号基础上再加上“2”。此外,3营指挥排的2辆坦克随7连行动,识别编号分别是712、713。其中,712号坦克是该营营长刘宏生的座驾。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坦克3营的任务是配属41军122师突破“朔江天险”,围歼盘踞在此的越军346师246团(为该师主力,别号“新潮团”)、851团3营和河广县的2个独立营,188炮兵团1个混合炮兵营及1个高炮连,以及朔江、让涌公丨安丨屯和1个青年民兵冲锋大队。

朔江是越南高平省广县县城所在,与我国广西靖西县边境接壤,距广西平孟仅4千米。朔江西面、西北面均系亚热带岩溶山地,石山林立、群山高耸、坡陡洞多。朔江东北面是连绵的土山,间有石山,草深林密。朔江南山为土山。平江由我国境内平孟以北地区发源,经朔江流向高平。朔江以北的平江水深约1米左右。

从平孟经朔江至墩张,有1条宽几十至几百米的峡谷。峡谷中有166号公路通往高平。此外,还有波原至马利、域张至百布、墩张至让涌等3条通向边境附近的简易公路。这些公路多沿山谷或山鞍部绕行。

战前,越军认为解放军只能从平孟方向沿着166号公路进攻,因此将这个方向作为防御重点。这一带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峰叠峦起伏,山上洞连着洞,形成一座座天然的防御工事。越军在公路两侧的山上构筑了野战工事,在伸向公路、谷地的山腿构筑环形堑壕,在平孟正面、长白山东北侧、那良诺东侧高地等便于我接近的地区,设置了雷区、铁丝网、板钉等各种障碍物,并将188炮兵团的1个混合炮兵营加强给246团。越军疯狂叫嚣:当年日军、法军和白崇禧的军队都不曾打通这里,中国军队3个月也休想拿下。

针对越军的排兵布阵及地形特点,122师师长于新义决定避实击虚,反常用兵,将全师呈一个梯队展开:365团(欠3营)配属坦克3营8连,以及1个地爆排和师防化连侦察、喷火各1个班,在平孟方向115号界啤至朗青之间佯攻,待我主攻部队成功突破后,首先歼灭马利、吞豆、那杀地域之敌,再沿公路进攻朔江。

364团配属365团3营,坦克3营7连、9连,师工兵连1个排和防化连侦察、喷火各1个班,从孟麻方向109界碑至980高地间突破,首先以部分兵力歼灭那良诺、展览馆、那察地域之敌,尔后主力从那察直插墩张,以部分兵力协同366团歼灭坂洋地区之敌,主力转向西面,在366、364团协同下,歼灭朔江之敌。

366团配属1个地爆排和师防化连侦察、喷火各1个班,在107至106界碑之间突破,经让涌村向坂洋方向穿插、迁回。首先在364团配合下,歼灭坂洋之敌,攻占那瓦、坂涯、魁家诸要点,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尔后主力向592高地、那造方向发展进攻,协同364团歼灭朔江及其南山地区之敌。

1979年2月17日48时40分,我军万炮齐发,开始炮火准备。122师步兵部队于5时发动进攻。主攻方向上的工兵部队在于新义师长的亲自指挥下,在107号界碑至让涌地区为坦克7连、9连开辟急造军路。

17日16时许,急造军路基本抢通。坦克3营营长刘宏生率7连、9连和营部指挥排,共计24辆62式轻型坦克前出。他们刚从107号界碑至让涌地区出境,就发生了意外:越南境内公路系由石块堆砌而成,7连第1辆坦克压上去时引发了道路塌方,被陷住了。7连第2辆坦克施行拖救时,竟然也陷下去了,动弹不得,将前进道路堵得死死的。

于新义师长获悉坦克无法按计划出境,急令工兵改在108号界碑至百布地区,重新为坦克开辟1条急造军路。2月18日15时许,这条新路基本修通。不过,等刘宏生率坦克7连、9连赶到现场才发现,出境点的地形对坦克兵来说简直是“鬼门关":这里分成2个大的斜坡,第1坡与第2坡之间有约百米长的空地。第1坡长约200多米,最陡处约46度。第2坡原为流向越方的一条陡峭的合水线,有3道各长百米的石坎,经工兵爆破抢修形成3道巨大的青石板坡,坡度分别为46度、56度、42度。理论上,62式型坦克最大爬坡角为36度,最大下坡角不超过50度。但如此陡峭的下坡路,人都站不稳,坦克3营指战员以前从未尝试过挑战如此极限。操作稍有不慎,就会车毁人亡。

时间紧迫,容不得坦克3营再寻良策。1957年入伍、参加过1964年全军大比武的副营长李志善“敢为天下先"。他在刘宏生的指挥下,小心翼翼地将座驾安全地开了下去。他手脚并用,艰难地爬回坡上后,向营长如实汇报:“坡的确太陡,有些地方根本刹不住车.

为闯过这道“鬼门关”,3营决定由驾驶技术最过硬的9连技术员朱江华、驾驶员尹宏生、吴树友组成驾驶组,李志善和9连技术副连长沙洪组成指挥组,采用分段接力驾驶的办法,将20余辆坦克逐一开下坡去。具体分工是,第1段坡由驾驶员尹宏生驾驶,沙洪指挥。第2段坡由朱江华驾驶,李志善指挥。第3段坡由吴树友驾驶。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2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2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