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骑兵战朔江(沈听雪)
1979年2月17日,41军122师向朔江守敌发起猛攻。在北侧孟麻地区,122师决心从群山中抢修急造军路,以坦克部队搭载步兵突然杀出,一举斩断朔江与坂洋越军的联系。
在一天多时间里,工兵部队在中越108号界碑至百布,107号界碑至让涌地区修出2条急造军路。因107号界碑附近的越南境内公路是从一道横断大山中劈山而过,用石块堆砌而成。坦克通过时石块下滑,坦克下陷,难以行进。于是122师决定军坦克团第3营从108号界碑出境,沿百布-坂黄-墩张公路向朔江穿插。
18日傍晚,军坦克3营7连、9连的62式轻型坦克从108号界碑出境。前方2公里是紧急修出来的劈山军路,然后才和越方公路相连。这一段的地形北高南低,其间有一段800多米长的陡峭下坡,平均下坡角为40-50度,最陡处是一段长约15米的石板坡,坡度达56度,坡下面还有一个急拐弯。
一般坦克车辆的最大爬坡角是36度,最大下坡角不超过50度,否则有车毁人亡的危险。这段石板路不但坡度险陡,而且还须三次转向行驶,稍一不慎坦克就会翻到旁边的深谷中,实在是惊险异常。时间紧迫,别处又无路可走,坦克3营副营长李治善第一个驾驶坦克勇闯难关,以高超的技术爬下了石板坡。随后他又指挥其他坦克向后固定好火炮,一律开大灯行驶,在险要地段和转弯处用灯光信号指挥,依次通过石板坡,终于创造了中国装甲兵战史上的英雄业绩。1989年时拍了一部叫《蛇谷奇兵》的电影,军人形象的郑晓宁饰演中国坦克穿插营营长,其中过石板坡一段原型即在于此。
19日凌晨5时,坦克3营7连、9连进抵坂黄地区,距坂洋只有10公里。此前,364团先头部队已到达这一地区,另一方向的366团主力也穿插到了墩张东北侧的那骄地区。坦克3营受命在坂黄搭载364团1营2连和2营5连继续向墩张方向急进。
坂洋位于朔江以东4公里,从平孟通向高平的公路穿行其间,路北侧为连绵的石山,洞穴众多;路南侧则多为土山,丛林茂密。坂洋西侧的郭改、大无名高地和西南侧的592高地俯瞰公路,是越军的主要防守阵地。一条宽约20米、深约1米的丹奔河从坂洋西侧穿过流向东南,河上有一座铁桥连接两端公路,河岸两侧是100-200米宽的大片水稻田。越军246团1营和3营以郭改为界沿公路分段把守朔江至坂洋地域,坂洋放了1个37高炮连,东南侧那瓦地区放了1个85加农炮连及1个122榴弹炮阵地,依仗火力重点看住墩张至朔江和坂洋的三岔路口。
19日凌晨5时许,366团向坂洋守敌发起进攻。5时50分,坦克7连搭载364团1营2连进至墩张公路交叉口时,遭到东侧坂洋方向越军37高炮平射的火力阻击。2连步兵立即下连展开迎敌,坦克7连8辆坦克则向前猛冲接近敌阵地,利用天色未明时越军炮火发射的闪光捕捉目标,实施集火射击不断歼敌。坦克9连3排这时也赶到战场,立即占领有利地形轰击越军已经暴露的火力点。经过1个多小时激战,歼灭了越军1个37高炮连。
墩张公路交叉口的激战打痛了越军,当时246团将情况上报,越北第一军区认为中国军队的坦克根本不可能从孟麻方向攻进来,还以为是246团谎报军情。
坦克3营继续前进,进至坂洋西北侧时遭到那瓦地区越军85加农炮和122榴弹炮射击。坦克3营营长刘宏生命令坦克展开以短停火力射击,向敌火炮阵地边冲边打。9连先头的3辆坦克搭载364团1营2连第2排冲得最快,于6时20分进至坂涯,随后停止前进,步兵下车搜索歼敌。坦克3营其他战车与敌短兵相接,英勇战斗,经过40分钟激战,又歼灭越军1个85加农炮连和摧毁1个122榴弹炮阵地。9连3辆坦克后奉命从坂涯返回归建。
经过休整,中午时分,刘宏生营长指挥坦克3营折而向西,沿公路向朔江方向开进。这一路已临近越军朔江防线的核心地域,中国坦克的出现更引起了越军的注意,公路两侧高地上的越军阻击火力愈加猛烈。此时,366团3营正在郭改一带与越军进行苦战,附近坂洋西大无名高地和592高地上的越军以高炮和高射机枪向366团3营进行侧射,威胁很大。
刘宏生营长命坦克7连、9连继续沿公路向朔江方向冲击,自己带9连2辆坦克前来支援366团的战斗。3辆坦克的到来吸引了越军更加猛烈的火力,刘宏生营长指挥坦克沿路猛冲,连续敲掉了越军的几个火力点,有力支援了366团步兵的进攻。越军发现刘宏生营长的坦克是指挥车,集中火力向他射击。刘宏生营长的战车中弹起火,他和一、二炮手都身负重伤。危急关头,刘宏生营长命令坦克7连路纯生连长代理自己指挥,带领坦克7连、9连继续向朔江高速前进。自己则亲自操炮对越军射击,吸引越军的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