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一下朔江正面右路军的进攻情况。20日清晨,365团1营3连配属坦克8连再次向二号榕树山发起进攻。3连连攻2次,在营迫击炮火力支援下于8时30分攻占二号榕树山阵地,随即转入搜剿残敌。
365团又出动1营1连向西卷击,拔除了公路以西的那洋、筑龙、地润一线越军据点。2营4连和5连则继续在长白山、乱石山搜剿残敌。入夜,2连归还1营建制,在1个坦克排支援下向郭儒发展进攻。坦克因天黑沿水沟、稻田行动迟缓,又怕触雷,半路撤了回去。而郭儒以南的大黑石山居高临下,越军火力凶猛,2连攻击数次没有全部攻占大黑石山各高地,又难以在白天巩固阵地,遂于当夜撤回郭儒以北组织防御。
20日夜,122师前指召开紧急会议分析战场形势。打到这时,郭儒以北和波原以东至墩张、坂洋、那瓦以北地区已全部被中国军队攻占,越军仅在朔江和坂涯两地组织顽抗。下一步就要集中全力夺取朔江,打通平孟-安乐的公路。分析364团沿公路进攻两次失利的教训,朔江口南北山夹一峡谷,正面进攻必然遭到左右夹击,徒增伤亡。必须先拿下两侧山头,控制各制高点,朔江便成无险可守。122师命令364团集中兵力首先夺取朔江东南各高地,然后从山上向山腿打,拔掉越军扼守公路的火力点,最后夺取朔江;365团迅速攻占大黑石山;366团继续向592高地、坂粒进攻,然后向南发展,打通坂粒-玛班-安乐的公路。
21日,364团用了一上午时间调整部署,加强了炮火与步兵的协同,决心以3营为主攻,沿朔江南山向前推进;2营配属1营3连沿公路北侧向郭寿北侧石山发起进攻。两路人马沿公路两侧逐个拔点,会攻朔江。下午13时30分师炮群进行火力准备,14时20分364团发起攻击。各路攻击部队顽强推进,发现越军火力点后,即呼唤炮火进行打击,然后以步兵两翼迂回攻歼敌阵地。经过8小时激战,终于攻占朔江口南北侧高地,控制了峡谷,攻至朔江城下。
右路军365团1营2连在6辆坦克支援下对大黑石山发动进攻。经过反复争夺,于当日午夜夺取大黑石山。2营则向735高地发展进攻,下午14时,4连1个排攻占该高地,打开了通向岸生、波芳的道路。
左路军366团1营也于21日攻占坂涯一带,歼敌100余人,俘敌3人,打通了坂洋-坂涯段的公路。366团以3营7连和2营5连在安律一带搜歼越军246团指挥所,3营主力再次沿592高地向朔江-坂粒公路穿插。结果3营在中途迷失了方向,只进到592高地南侧,到底没有及时切断朔江-坂粒的公路,致朔江越军一部南逃。其后366团就地清剿残余越军,以确保平孟-朔江-高平一线公路的畅通。
2月22日凌晨,364团在进行炮火轰击后对朔江城发起总攻。朔江越军此时已兵无斗志,抵抗了一阵,除一部被歼外,其他即化军为民散入深山,朔江终被攻克。先前在朔江城内被击毁的坦克9连907号战车还有一段传奇。战车的一、二炮手和驾驶员牺牲,车长谭启敏负伤,但他就地坚守了两昼夜,并以坦克电台与坦克8连构通了联络,主动为炮兵指示目标,协助攻击部队围歼朔江守敌。战后,中央军委授予41军坦克团3营“英雄坦克营”称号,广州军区授予坦克9连连长谭进德“战斗英雄”称号,授予谭启敏“英雄坦克手”称号。
攻克朔江后,364团一面搜剿残敌,一面分兵向大黑石山和波芳、岸生发展攻击。22日11时,与右路军365团1营在大黑石山会合。18时30分,与从735高地南下的365团2营6连和4连1个排在岸生会合,终于打通了平孟通往朔江的公路。
朔江战斗至此结束。从23日起,122师主要执行搜剿残敌、继续打通朔江-安乐-高平公路和护路任务。
朔江之战,41军122师及配属部队连续战斗5天,重创越军246团,共击毙越军246团团长以下2080人,俘敌59人,缴获75以上火炮41门、60炮及各种枪支、火箭筒、榴弹发射器491件、汽车8台、各种电台17部及弹药、军需物资、机密文件若干。
41军坦克团3营在这次战斗中,共击毁越军122榴弹炮7门、85加农炮6门、双管37高炮4门、60炮1门、炮兵观察所4个、汽车9辆,火力点110多个,毙敌360多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坦克营”称号。同时,122师及配属部队也付出很大代价,6天战斗中伤亡1000出头。
总结一下:朔江之战中,中国军队在地形民情不利的情况下,发挥勇猛穿插及连续作战的特长,终能攻坚克险,显示了相当强大的战斗力。
从战役计划上看,122师选择地形复杂,但越军防御薄弱的孟麻方向突破,并以坦克部队横穿大山突然杀出,确是一招奇兵,打了越军一个措手不及。在主攻方向上,集中了2个多团的主要兵力,形成多梯队突破,对于保障向纵深的持续进攻是有必要的。遗憾也有,孟麻方向上突破地段过宽,口子开得多了一些,攻击用兵较为平均,师指手上没有掌握强大的预备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的突击力度。
从战术上看,山岳丛林战的主要战斗是以步兵分队对分散扼守制高点之敌的攻歼。实战证明,传统的正面攻击,两翼迂回战法也是必要而有效的。坦克部队迅速从墩张公路口杀出,将朔江越军防御体系切成两段,对于整个战斗进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前期进攻中,部队攻击队形过于密集,不注意搜索前进和清剿残敌,造成了很多伤亡。122师及时总结经验,下发部队,为后面的战斗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临战指挥上,除第一天决心不够,使部队有些放羊外,接下来122师能连续进攻,不给越军以喘息之机,较好地把握了后期战斗。364团两次沿公路进攻失利,师指负有轻敌冒进的责任。
当然,这与高平战役的整个进程有着重要关系,时间紧迫,师指来不及仔细运筹也是情有可原。后期师指吸取了血的教训,指挥攻击部队沿山谷和山脊同时推进,互相支援,密切协同,保障了朔江战斗的胜利进行。比较重大的一个失误是,因为个别指挥员临战犹豫胆怯,几次沿592高地向朔江-坂粒公路穿插都未到位,师指没能以坚定的决心予以督促检查,致使朔江越军一部从此南逃,未能达到预定歼敌目标。
在炮火使用上,先期122师将炮火集中指挥,集群发射,对于压制越军纵深目标效果并不显著。热带山岳丛林战斗中,连排规模进行拔点攻歼,强调炮火的伴随支援和步炮协同。不一定炮火密度大,但要及时,准确,效力射。后期战斗中,122师将一部炮火分散配置给第一攻击梯队,师掌握部分大口径火炮随时支援主要方向,步炮协同较好,有力支援了一线战斗。
朔江战斗从17日打到22日,用了6天时间,已经超过了战前广州军区前指对整个高平战役完成时间的估计。而且122师对于朔江地区歼余越军的清剿又反复进行了20多天,为保护公路投入了大量兵力,显出了这次对越还击作战的一个新特点:越军化整为零,化军为民,钻山进洞,骚扰偷袭,吸引了沿主要交通线攻击前进的中国军队大部分兵力,相当程度了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攻进速度,也造成了很多伤亡,是一个严重的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