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3.17
天晴,心情也晴。约上新认识的福州军区支援我连的战友到驻地附近信步看景,在水库边,正好碰到政治部摄影干事在拍照,相求拍照,留下倩影。
驻地渠洋,百货商店,挤满了官兵。买洗衣粉的、牙具的、信纸、信封的,热闹的很。今天,我们继续休整,整理个人内务、擦拭武器、器材,清点装备。
三餐饭,炊事班总是让大家吃的满意。鸡鸭鱼肉,应有尽有,都是祖国人民支援的,有的菜是从山东调来的。十数万大军,驻广西边境,给当地政府和百姓,带来了不少麻烦和负担,多亏了祖国各地的大力支援。
渠洋新华书店,就在百货商店一角,《战争风云》一书,令我爱不释手。但行李未到,身无分文。耽心他人买走,便与女售货员商量,行李即到即付款,遇到好人,允(没想到,行李未到,手中无军饷,第二天,那女售货员便找到百货商店后面我连队,声音不小。战友们根据她的描述,猜测是我,她向我的房东住处走来,我听到动静,走出木屋看热闹,原来是找我要钱来了,十分被动,还好,是欠钱读书的事,成就一段佳话)。
晚上,广西区委书记肖寒,率广西京剧团来驻地,慰问演出,剧目是《三岔口》、《空城计》、《孙悟空大闹龙宫》。回驻地的路上,一路谈笑,好不自在。准备休息了,文书通知,我晚岗2-3点。我从挂包拿出,缴获越南的10发7.62子丨弹丨,放在上衣兜里。边境的山村,夜间有无情况,不得而知,还是有备无患为好。
我知道,我是迟来者。改革开放30多年,内地和边境都在发生着变化,沧海桑田不足,翻天覆地有余。初到渠洋,我们热切地寻找印象。百货商店尚在、水库依旧,房东不知何处去,物是人非。
二连吃饭的露天所在,已是草木葳蕤,上山的小路,无处辨认。龙临的房东,依稀可辨,老屋又添儿孙。旧时广场,繁华不再。还好,水泥灰楼替代了草木屋,摩托车进入了家庭,酒家客盈、商家物丰。边民的日子,虽不富庶,却也安分祥和。看到这一切,我和曾经为西南边陲安宁而战的战友,心头略感安慰。作为越战经历者,有着独特的情感,时有睹物伤情之感。
30多年,造就了两代人,我们回到当年的小山村,向孩子们打听老房东时,村童笑问客从何处来。我们述说着,当年在村外的山林中苦练杀敌本领,每天早晨,把房东的水缸挑满;述说着回国后,龙临的房东,挑着猪肉,步行几十里到渠洋看望我们;述说着房东数着人头,少了一个,我们无言以对;述说着.。孩子们在听我们讲那过去的事情,就像远古的故事。
昨天发生的那场战争,在他们这一代人的脑中,如同一片云烟。30多年前的那段历史,只有靠我们经历者来传承。我在向前奔跑,伸出红白相间的木棒棒,我边跑边回首,搜寻着接力者,我在跑,我一直在跑。
日本屡拜靖国神社,那里供奉着屠杀我同胞的刽子手,那些死的鬼子和还没有死的鬼子,所作所为,是中国人民不能接受的。我们却不能忘记,为中华民族生存而战的历代先烈、先人。缅怀有共和国以来,为戍边而战的先烈和先人。靖西,寓意我西部边陲平安之美好愿望,但愿如此,国之四方皆靖。
后记
转眼,41载过去了,当我们回头再看那场战争时,却有了那么多的新认识。打字过程中,除再现原有文字,同时,还增加了追记和感慨。当我在潮湿的洞中记事时,是一个新兵的所见所闻,表面性、片段性在所难免。当时,境外穿插,战斗在敌人心脏,意想不到的险情,随时随地可发生,尚有牺牲和被俘的顾虑。日记,没敢仔细记载每日行动,担心落入越人手中,泄露军情。生死28天,虽记忆深刻,纵有些许追记,也不能完整再现那段日子。
战场上,所经历的有些事物,当时,不置可否。现在,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用41年的阅历去感受,就有了一个老兵的感慨。由此,越战日记转为越战日志。哈哈,不当之处有,当成为战友们、学友们、乡友们、同事们和亲友们的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