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1979.2.19

天快亮了,枪声停了下来。越南人,就像夜间活动的虫子,见不得亮光,一有光明,虫子便遁失的无影无踪。师基指队伍在山坡小树林里休息,各台在野地、树丛中架设电台。这时候,不在行军状态,便于操作,有无电报,都联络一下,保持畅通。我架好天线,站在小路边观察警戒,台长把他的配枪让我背着。

有一个高大且全副武装,并配有黑鞘军用匕首的战士,路过我身边,看他的装束,就知道他是侦察兵。他问我前面有没有队伍走过,我反问他是那个部队的,他说是123师侦察大队的,因打盹掉队。

战后得知,高平战役的部署是进行大纵深穿插包围,南北对进打歼灭战。我41军打北线,以122师从正面攻朔江,121师和123师从右翼进行双层迂回,切断高平越军西退银山的道路。从整体部署上看,两师穿插不应该有交点,但因迷路、遇袭而分散混乱,与友邻部队不期而遇,两师可能都没有按照原定路线行进。

穿插中,能见到友邻部队,十分难得,感觉不是孤军作战。看他样子,不像老兵,机灵劲也不够,我说前面没有自己人,危险,留下吧。他没同意,独自盲目前行。我佩服他的胆量和归队精神,不过,还是替他捏把汗,前方的路,也许是不归路。越人对付落单的中国军人,不含糊。我忽然想起,战国时刺秦的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其时,我已经“捡”了两个战友,77年兵老郑,78年兵老阎。他俩是福州军区因越战支援我师的。17号夜,他俩与原部队走散,彷徨中,被我“收拢”。本来就是外军区来的,又在他乡异国,严重的人生地不熟呀。我感到他俩需要帮助,向何炳龙台长建议收留他们,允,我台扩军了(这时候,我想起了另外几位新战友,不知道他们转战何方。

战后,才知道他们叫安茂云、郑其申、方文军,他们都是外军区充实我师越战的。其中,安茂云来自济南军区,郑其申、方文军来自武汉军区20军59师。从龙临向边境出发那天晚间,天色已黑,我连在驻地广场整队集合。这时候,他们才匆匆赶来报道,是刚组建的九台,配属预指。

我想,不会是他们姗姗来迟,而是这项决策晚了。你们验明血型了吗?经过防化训练了吗?急救常识知道么?肠子出来,知道先用碗扣住,等待救援么?不能呼吸,知道可用钢笔管插入喉咙么?这些要命的必修课,你们缺席了。一旦遇险,怎生处理,我成了忧天的杞人。

几位大个子就站在我台旁边,虽然,都穿绿军装,但感到气息陌生。负伤后,为方便创面处理,我们已经剃了光头,他们仍然长发;我们满身装备,他们轻装的很;我们穿防刺鞋,他们穿普通胶鞋。尤其是安茂云台长,操着浓重的山东口音,不知道是哪国语。可想而知,虽然是战友,要想一下子融入我们这支身经百练的队伍,不是一日之功。果然,出麻烦了。

遭敌伏击时,长发的安茂云,被兄弟连队误以为越南特工。浓重的山东口音,越急越乱,哪像国语,他受到非礼。幸好,有一面之交的山东籍师直政科孟科长路过,才解了围。被误解的还有三连副连长,挨了自己人的枪托。被己方误解,那情景、那心情,可以想象,也许很难想象。安茂云、郑其申、方文军等都是好汉,在原部队皆是技术尖子,身手不凡。

战后,他们留了下来,融入我英雄的二连团队。安茂云由九台长擢升为我英雄的二连连长,成为我的第二任连长。安茂云的口音,着实耽误事。他让身着4号军装尚显肥大的广西籍通讯员廖品松去买香烟,南北对话,身材小巧的通讯员没敢挪步,小眼瞪大眼。他用两手比划了一个四方形,通讯员飞身而去,一溜烟而回,捧上一块香皂。结果,大眼瞪小眼。郑其申、方文军也先后穿上四个兜,走上领导岗位,圆了他们军人的梦,他们从我的新战友成为我的老战友)。

午后,队伍向着原定路线、即昨晚发生战斗的方向出发。行不远,便看到地上散落不少枪支弹药、迫击炮架、重机枪等。一定是昨晚步兵战友遇袭时留下的,他们没有机会处理。基指工兵接令后收集,在远处山脚下爆破销毁了。

随行基指的工兵,由师工兵营的一位副连长率队,瘦高精明,听口音是潮州籍人。也许是基指安排不周,在四周敌情隐患没有消除的情况下,没有步兵掩护,且缺乏自卫武器的工兵,远离大部队单独执行工兵任务时,是危机四伏的。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2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2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