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这时候,听到有人说话,回头一看,是周开源师政委。他杵着一根树棍站在路上,没有卧倒的意思,警卫员也站在他身旁。我很着急,压低嗓音狠狠地喊,周叔叔卧倒、卧倒。这位经过解放战争考验过的老战士,根本就没有把冷枪当回事,他叫大家快速通过此地。口气里听出,他对听到枪声就卧倒的麾下不屑。

周开源师政委,曾任122师副政委。他从海南建设兵团支左回来后,家住合流122师招待所。父亲从海康支左回来,同住合流122师招待所,同住的还有曲宁汕、曲宁江哥俩及潘玉刚等同学家。因为邻居,所以熟悉。周叔叔的长子服役于123师,越战中英勇牺牲,有失子之痛。

战后,周叔叔的二儿子周杰,接过哥哥的枪,曲宁汕则接过弟弟的枪,成为我的同营战友。那阵子,我师接枪的战友不少,其中不乏女战士。很多女战士来自乡村,若非他们的兄弟阵亡,她们一辈子是不会有穿军装机会的。初到部队,女战士们很兴奋。还没有经过队列训练的她们,去服务社的路上,说说笑笑,手拉手,横行马路。就像乡下赶集,把道路堵的严实,使男兵不好意思通过。

她们的言行举止,使女兵的形象略略打了折扣。由于文化不高,集训后,不少人分到有线通信单位爬电线杆。文丨革丨中,有一幅反映通讯兵生活的油画。雨夜中,一位女战士在电线杆的顶端,拿着话筒呼喊:大海、大海,我是海燕。煞是英武,成为她们的写照。有的还分到农场工作,有的人因为个人问题处理不当,引出不少麻烦)。

就这样,走走停停。一民房后有一个越南老者,头上扎着红布,稍纵即逝。奇怪的是,谁也没有去理会这事,我想,此叟未必是善类。不知道,这个老越人,会给部队带来什么麻烦。

继续前进,看到几个战士从路旁的民房里搜出了许多手雷、子丨弹丨、几支步枪和几挺苏式机枪。那机枪的弹仓是圆盘式卡在机枪上方的,电影《上甘岭》里机枪手毛四海掩护战友炸敌人火力点时,使用的就是这种机枪。不过,它已退出我师装备。一个越南中年妇女站在这堆枪弹旁直发抖,听翻译,她说是别人放在她家的,她家里有一个地洞。战争初期,我们没有经验,对越人没有什么严厉的惩处。

离开那堆枪弹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队伍中有人向前面的草丛开枪,于是,警卫部队的轻火器一起朝那叫了起来。我们全卧倒在水沟里,打了一阵,不见动静,又是一场虚惊。

借此机会,队伍整理了一下,继续前进。离开了小村庄,见到路上有许多弃物,包括皮箱、包裹、粮食和弹药箱等物。看样子,是刚抛弃的,而且,人就在路边的山上。前面不时传来枪声,有情况,队伍又停下来了。

我台借机开机工作,我架设天线后,在附近警戒。环视周边,高山耸立,地势险要,藏个千军万马不难。多亏我军行动迅速,敌人防不胜防,否则,寸步难行呀。

又过河,河中有石头,有人淌水而过,有人踩石过河,各显神通。有人急忙往水壶里灌水,有人掬水而饮。

山上、山下,来到一条较宽的公路。约下午4点钟光景,传来了沉重的马达轰鸣声。我们的坦克上来了,有步兵搭乘,听说是尖刀营。见到自己的坦克,心里很激动,我和战友们向坦克挥手致意。队伍让开路,在一处民房旁休息,让坦克先行。这时,民房里走出一个老者,也向坦克挥手致笑。随后,拾了几张我方散发的传单进屋了,谁也没有理会他。此公的善恶,不得而知,队伍踩着坦克履带留下的辙痕继续前行。

山坡上,有一辆坦克抛锚掉队了,乘员在坦克外,好像在修(后来听说,入夜,这辆坦克被袭,人员损失不小。穿插中,掉队,就意味着危险)。下坡,来到一个叫通农的县城,远远就看到有的房子上冒着黑烟,这里战斗过。到跟前,看到这个越南的县城,还没有我们的一个小镇大。右侧路边,有几个战士在用冲锋枪射击电线杆上的瓷瓶,可能是破坏敌方的通信线路。

先头部队在房门上贴了封条,不许随便进入民房。开路先锋任务繁重,不仅要完成抢山头、清山洞、冲开血路、毁敌设施等武攻任务,还要完成撒传单、贴封条等文攻任务,让人想起当年长征的红军。

通农可能是汇合点,到这里的队伍很多,坦克却在这里与我们分路了。路左边,民房前,一辆坦克炮塔后侧,横卧着两个军人的遗体。他们穿着防刺鞋,我知道,那是我师烈士。搭乘坦克的战友,无法安置同伴遗体,只能带着他们继续征战。坦克向纵深驰去,两位逝去的战友将何处安身,我虽牵挂,却音讯难回。天慢慢暗了下来,队伍没有宿营的迹象,反而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突然,一颗曳光弹从队伍的后面,经我们头顶向前方射去(应该是指示方向用)。一道亮光划破昏暗,我的心紧了一下。战争初期,没有经验,很多军事现象,都会令人一惊。天黑后,视线不良,敌情随时可以出现。行进速度慢了下来,不像白天那样大摇大摆了,而是走走停停,东张西望,提心吊胆。

有时候,前面突然卧倒,后面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无需问明,只管往路旁的沟里跳。头或身体碰到什么硬物,不得吱声,也不知道疼。动作快极了,呼拉拉一下,路上一人不剩,把水沟填满了。一次,缪可良就仰卧在我前面。黑暗中,看到他不断地降低头和身体的高度,我也在不停地压低身体,减少暴露。没人说话,看到前面的人走了,就赶快跟上。有一次,前面出现铃声,队伍马上卧倒,一场虚惊。原来,是一头系铃的牛在走动,炮火声改变了牛们的生活,牲口在夜里也不安定了。

路上停了一台吉普,应该是越方的,稍不在意,就碰到这个铁家伙。这一夜,停的时候比走的时候多,几乎是在挪。突然,行进左侧的小村庄里出现了灯光,一下子,大家屏住呼吸,偌大的队伍竟然没有一点响声。如果谁不意中发出动静,大家都会投去责备的目光,虽然夜暗,可以感觉出来,如芒刺背。

走了一天,又累又困。每当停下来的时候,大家都坐下来,有的就睡过去了(后来知道,不少人就是这么掉队的,大意者、迟钝者,什么时候、什么场合都有)。此时,我的机灵劲发挥到极致,我睁大黑色的眼睛,仿佛开机的雷达,始终在黑暗中感觉着周边信息。队伍动的时候,没人通知,起来就走,神秘的很。

李伟的身体较弱,有动静,我就拉他一把。这时候,怕插队,乱了就跟错队。渴了。一次停留,我确信队伍不会马上走,就趴在田埂上,直饮田间水。此田的水,让我忆起儿时抓鱼彼田里水的味道,彼此相距甚远,竟然味相近。应该放点“清水剂”,可那玩意味难闻,没有投放。尽管不卫生,但解渴哎。也许是不停的行军,排汗多,即使喝了不洁的生水,也不腹泻。壶中余水不足半,我知道蓄水的重要性。

最后一次停下来,是基指决定露营,我们右拐入一个坡地(师基指决定留在宗梅,等候掉队的361团和362团。两个团队没有及时跟进,拖了全师的进度)。约3点钟光景,上级指示,天亮前要挖好各种工事。此时,大家又累又困,但还是动了起来,干一干,天放亮了。这一夜,没有合眼,出境的第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2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2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