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血那嘎
448团,是原成都军区50军150师的一个主力团。当年,他们是3月5日宣布撤军后的第二天,才进入越南高平地区作战的一支部队。当时上级的意图主要有三:一是锻炼部队;二是扩大战果;三是掩护撤军。
该团虽然是在作战准备很不充分的情况下匆匆投入实战的。然而,首战却打得相当出色。在班英地区与越军的交战中,仅5连攻打3号高地一仗,就歼敌人54人,缴获82迫击炮2门、60迫击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8挺、2瓦电台1部以及其它枪枝弹药一批。
从这股被歼之敌的数量和武器配备来分析,颇似曾经袭击我363团接粮队的那支越军。经这一仗,把他们干掉了,当为我军报了一箭之仇!
可后来导致该团牺牲328人、被俘200余人的变故,主要的应归咎于个别高层指挥员的左倾冒险主义思维,邀功心切、急躁冒进。在军事行动上主观臆断、纸上谈兵,完全忽视了兵家大忌:天时、地利、人和。完全不顾部队连续作战的疲劳、敌国敌情的险恶、战地地形的复杂。执意要部队进入山区"搂草打兔子",扩大战果。再打一次穿插,锻炼部队。结果,兔子没打到,人被打没了;部队没锻炼,虎口添食了。
鉴于当年与该团曾有过擦肩之缘和我对越北的地形比较熟悉,对当时敌情的了解。故对448团当年回撤的经过和所遭遇的磨难,一直都在关注和探索,希望能够还原真相,澄清网络误导,再讲几句公道话。
为此,我在重返战地的行程中,也把448团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袍、班英、那嘎、巴贝(明心乡)、昆诺等地作为了考察重点。
非常巧合的是,448团殷涛烈士的胞弟殷毅四弟,为了追寻英雄哥哥的战斗足迹,他已先我们到了该地寻访。并随后完成了他《魂牵越北那座山》纪实文学的创作。该书透过一个共和国英雄报务员惊天地、泣鬼神的真实故事,再现了一段青春的历史、忠诚的历史、铁血的历史、悲催的历史.
关于448团的战斗历程,现在看来,我多年的思考和探讨,与殷毅四弟的长期探索、采访、研究出来的成果,是基本吻合的:
一是448团当年全团的北撤行动,是3月12日开始的。"从3号b公路班英东侧一个u型路口的一条小路直接向北,朝天峰岭方向清剿回撤"(殷毅文,见图)的,而且是同一出发点分三个梯次的行动的。
第一梯队:由团前指率2营于上午7时许出发,下山后经过了那嘎村附近的一个水库堤坝(老鱼回忆)。
第二梯队:由团基指率团主力于上午9点许(与第一梯队时差约2小时)开始行动的。但在前行了约1公里左右,发现敌情严重(第一梯队与敌遭遇,战斗激烈)!为避免重蹈121师火箭炮连在那嘎遇袭的覆辙(当时该团误传,将高平西之那嘎当作此那嘎)。遂令部队停止前进,收拢待命。一方面要查明当面情况;另一方面请求上级增援,允许该团收拢2营返回沿公路回撤。
然而,驻该师工作组一错再错。既不同意增兵回援,还要求该团"趁夜暗自己打出去,继续穿插前进,完成预定的清剿回撤任务"(殷毅文,编注)。
就这样,448团在阵地上整整耽误了一个白天。然后重新调整部署,再将第二梯队又拆分成两个梯次开始北撤行动。
二是团前指率2营遭毁灭性打击之地,应在嘎瑞、昆诺、那额瓦地区。由于12日在白天在那嘎遭遇了越军的袭击,造成了重大伤亡。又在尔后的夜间行动中走错了路,部队相当疲劳,行动迟缓。当2营拥挤在一条狭长的山谷中休整时,虽在附近派出了警戒,但毫无作用。遂于13日午后被从北朗和班庄两个方向赶来的越军会同当地民军包抄袭击!"暴风骤雨般的枪炮声持续了1个多小时"(刘有海语)。
三是付培德副参谋长所率1、8连是于当日20时30分,在团主力行动前2小时出发的。其实,所谓增援2营是虛,充当团指前卫为实。他们进至那嘎后,同样遭遇了敌人火力的猛烈阻击,部队被打散,彼此失去联系。
而正当他们各自在忙于抢占山头组织防御之时,团指率主力却从山下悄悄地北撤走了。13日10时许,殷涛烈士奉命开机联络团指时,才知道团指已到达475高地了。而此时,他们所处山下四周都是越军,白天已无法行动啦!
四是团指率主力是于12日午夜开始北撤的。他们按预定计划于13日到达475高地,并在此收拢休整了一天;14日,他们经克国村、三龙吊桥到达505高地,又在此收拢休整了一天。后于15日下午出北干,在那念地区与41军派往接应的366团会师。于3月16日经平孟撤回到了国内。
五是被围困在越南境内448团部分官兵,是在国内宣布撤军已无一兵一卒,已无力抵抗的情况下被俘的。从越方传出的照片看,还没有一个人是举手投降的。
虽然448团在十天的战斗中,在那嘎地区遭遇了挫折。但有一个事实却客观存在:当年121师之所以能够安全地从扣屯撤军回国,应与448团的官兵在那嘎、朗庄、嘎瑞、昆诺地区与越军的殊死缠斗,大量牵制了其有生力量有关,应功不可没!
我在想,如果当初他们能够见好就收了,沿公路与121师一起回撤的话,那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