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浴火栋替

栋替,是越南高平省河安县城西边的一个小村庄,这里距我国境内约40来公里。在村庄的北边,有一条自西向东流淌的谢牢河。沿这河岸向东走两三百米,便是谢牢河与平江的交汇处。

38年前的2月21日,我团在穿插作战中,奉命迂回转战安乐,归123师指挥。据说上级的意图是想用这两个英雄团来围歼敌346师师部,让她们来个"锦上添花"。

当团指挥所跟着2营来到栋替时,由于需要等待和收拢后续部队,联络失联的1、3营,而在此停了下来,没有涉水过河跟进2营。

就在这近3个小时的联络等待中,由于大雾弥漫,视线不良,参谋人员竟迷失了方向,错判了方位达数公里,把栋替当成了北干。

由于尖兵班在下游找到了一座吊桥,团指便决定从吊桥过河。当部队调整好队形并开始沿河边行进时,突然遭遇埋伏在平江东岸的越军猛烈袭击。当场造成了时光银团长、刘粤凤副主任等近30名官兵牺牲和加强指挥的彭福信副师长等20余名官兵负伤的严重后果!

团指遇袭的场景,我是在带领2营的部队赶去救援时,在百米之外看到的。

正当我们来到河叉口,欲涉水过河营救团指时,也被越军发现了。他们立即派出了一部分兵力,沿县城的街区冲了上来,隔着平江依托民房等有利地形以猛烈火力拦截我们。

就在我们这边的情况也十分危急的时候,恰遇我军123师的炮兵群对河安之敌准备火力,猛烈的炮火就象长了眼睛一样,把刚刚还嗷嗷大叫的越军炸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经过炮火急袭和陈本富教导员、温大龙副连长所率2营4连1排,柯汉权连长、覃火文指导员所率通信连,莫寿宏连长所率1炮连以及陈庆所率后续队伍在师王仕诚副政委的组织指挥下,终于把越军的火力给压制住了。我们在看到战斗的枪声渐渐平息和我方人员突围后。马政委和蔡参谋长及2营陈营长,这才将未过河的救援队伍再次收拢至坡润集结。因坡润是军前指命令中指定的一个必经点。2营便选择此地掩护和等待团指过河跟进,继续北上安乐执行军前指的命令。

我因在从809高地下山时就被派到2营尖兵连带路去了,当团指遇袭时,我不在现场。在这个生死关头,对于自己未能给师、团首长起到耳目的作用,我一直深感遗憾和愧疚。

如果我当时要是在团指,这场或许就能够避免了。因为我接受过军事地形学的专门训练,我的识图用图能力强。马、蔡首长也正是因为有我在身边,他们才能够把2营收拢在坡润。否则,后果就更不堪设想了。

为了寻找真相和祭祀英灵,时隔38年,我重返战地又来到了这里。站在这片被烈士鲜血染红了的土地上,看着这些熟悉的地形,令我感慨万千。

38年的沧桑岁月,这里的生态环境显然恶化了,地形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平江和谢牢河都濒临干涸了。栋替吊桥已往上游移动了约200来米,后因新建了一座水泥公路桥,这吊桥基本上也废弃了(黄世安在吊桥上留影)。

可匪夷所思的是,当年团指遇袭路段上的那几蔸竹丛却罕见地保存了下来。

对于当年这场悲剧的发生过程,战后虽已作总结,不少亲历者后来也写有回忆。但众说纷纭,各道其是。然而就我所知,有几个具体细节,我认为应是这样的:

一是我们从809高地下山走到那吕时,与小股敌人遭遇过一次。后沿公路走到北朗时,又与敌人遭遇了。而这次遭遇后发生的战斗就激烈了!在从班诺至北朗的这段公路有一个弯道,弯道中部建有一座桥梁。战斗打响后,敌人就以标定射击封锁了公路桥,包括尖兵4连一部在内的后续部队,被猛烈的火力封锁而无法通过。只能退出敌人火力圈,改道从305高地西侧小路走。我和4连尖兵排也奉命从北朗撤出战斗,径直向东从稻田地向305号高地方向寻找营主力。

在归建4连主力后,我恰好遇上了蔡参谋长,自此至22日北上安乐送信前,我寸步都没有离开过他。

有的战例说我们沿公路一直冲杀过了葵非,这不是事实。

二是团指在到达栋替时并没有掉队或走错路,所走路线跟2营应该是一致的。团指选择在栋替停留下来,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团指若不在栋替等待后续部队,那后面部队到达这里,就因涉水过河没有了痕迹而找不着路了;二是可能怕部队过河湿身,影响战斗力(早几天在宗梅已有先例),遂派出人员沿河岸上下寻找桥梁通过。岂料这一停留,又恰遇当日早晨大雾,令团指的参谋人员无法准确判定方位,为尔后的行动酿成了大错。

三是团指最初的逗留地点并不在河叉口的那遍遇袭开阔地。从师王副政委因守在十五瓦电台守候上级电报而未进入伏击圈的事实,可以证实团指当时停留的位置就在2营过河点的附近。

四是团指遇袭时,并不是没有战斗分队在身边。除警卫排之外,至少还有5连一个步兵排的兵力在。只是因为部队已成一路队形开进中,突遭敌人猛烈袭击时,都被压制在开阔地上而无法集中火力进行有效反击。

今年5月份,5连的排长谭瑞进战友跟我说,团长牺牲的地方,就在他们排后面约150米左右。所幸平江西岸边上有几簇竹丛可作掩护,这才让许多官兵的生命得以保全。

(图为我六弟在原吊桥位置留影)

五是在我团北上开进中,上级忽视了敌国作战"全民皆兵、草木皆兵"的客观实际,对沿途敌情、我情(如367团2营曾遇敌袭地)、地形没有只字片语通报。加之战前动员"仗打三五天"的宣讲,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部队警惕松懈、思想麻痹。

而战后几十年来,上级对我团指挥所的栋替遇袭,都是片面地指责有加,却从无在自己的身上找找原因。甚至连遇袭地点都一直没有弄清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遗憾的历史悲哀!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21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21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