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军有以下几项准备工作:一是清点人员及武器装备,对损坏的难携带的重装备进行了销毁决不能留给敌人;二是进行阵地伪装,用服装做成假人布置到阵地上,造成我仍”按兵不动”的假象;三是明确撤军的路线、顺序;四是对使用越南人的物品进行补偿和折价(包括杀吃的猪、牛、鸡鸭款)。越币是上级发的,同时给人家留下封”感谢信”。
3月14日晚,我们又秘密撤回到了那个令我们伤心欲绝、梦牵魂挂的扣屯村!团指令我连在此掩护师炮团2营行动,防敌特工袭击我炮群。事有凑巧,该营营长赵传印和我是同乡,肥城仪阳人,现转业到泰安市机电公司任经理,2月17日开口子战斗,赵为炮营前观跟我连行动,这次回撤我们又再次配合,在这些艰难的日子里,虽未发生大的伤亡,但一些惊险的场面,现在回想起来仍然是惊心动魄。
在扣屯回撤时,我炮火向敌阵地炮击20分钟后,立即转移撤离阵地。当我们上车离开10分钟后,听到扣屯上空炮声连天!那次如果动作稍慢,必死于扣屯不可。
3月15日下午,我们是最后一个撤到越南茶灵县光头山地区的,这里距我国边境也就是几十公里,我发现我方有一些男女边民仍去越南收缴稻谷,出于对祖国人民生命负责,我对他们说:我们的部队都撤出来了,你们再进去有生命危险的,他们听后都转身回国了。
为防越军追击,我军撤后,越战区内的所有的公路桥、铁桥、涵洞以及重要建筑均由我工兵炸毁。部队撤到距广西边界约10公里的地方停下,要进行简单编队和整装。当时的军容是无法形容的,我们身上的衣服有两个多月没脱也没洗过。乍一看我们自己之间也难辩认谁是谁。
在编队时,3营9连后边的一辆运兵车辆被越散敌用火箭炮击中,车上20多人全部牺牲。上级命一边火力还击,一边让这辆车优先超越前进,车过后,路上留下的是道道血迹。
在敌国,为防敌人袭击,我军每到一地停留时间较长时都要进行土工作业,也就是挖掩护身体的工事,在挖掩体时,不知谁带的小型收音机,突然收听到了“刘三姐”的唱段,大家显得非常兴奋,看来部队已身处国境线不远了!平时我是非常喜欢听“刘三姐”的,在去广东肇庆接新兵前,我曾专程去桂林市买过`刘三姐”剧本。
在烽火连天的异国他乡一听到这首歌,不知为啥,我却没什么感觉了,或许是一种环境的反差。这里眼前是尸横遍野、血泪成河的战场,人人神经都高度紧张,随时都有伤亡。而国内此时却是莺歌燕舞的景象,这就是平时政治干部教育的“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合家团圆是我们的心愿”。
1979年3月16日!是我们所有参战官兵终生难忘的一天!生死交融的28天、惊心动魄的28天、惨烈无道的28天!我们挺过来了。祖国向我们召唤、祖国的亲人在欢迎着我们凯旋!
在广西龙邦关口,我们浩浩荡荡的车队缓缓地通过凯旋门,终于回到亲爱的祖国的怀抱。受到地方党、政、军领导和边民的热烈欢迎,在长达20里的公路线上,他们载歌载舞,锣鼓喧天,糖果、水果、花生、香烟等向我们车拋.我们略显疲惫、布满污垢的脸上迸发出发自内心喜悦的笑容,流下那道死里逃生的悲喜的泪水!
3月16日午后,我连撤至广西德保县都安公社驻扎。连部驻在足邦村一姓唐的家里,房东对我们很热情,把最好的房子让给我们住。如果做了好吃的首先让我们品尝,可以这样说,他们除了贫穷一点,什么都好。
部队驻下后大家做的第一件事是往家给亲人发电报。那段时间邮电局可发大财了,我想他们几年的业务量也比不上这几天多。过4、5天后通讯员问我发电报没有,我因工作忙也沒发。可另一边遥远的家里却受不了了,乡亲们议论纷纷:别的参战的都来电报了,西贵怎么沒个音信?肯定是牺牲了,还有的讹传:骨灰盒都送到安庄公社了.
.母亲,我憨厚的妈妈是一位朴实的农家妇女,內心很坚强。据乡亲们后来对我说,她老人家听到那些个消息从未哭过,只是心神不定地串门同她那些姊妹们聊天解愁而矣。后来我给通讯员李功孝(湖南宜章人,79年入伍)写好电文,让他去发给我的未婚妻,电文是:“胜利返!”家中接到电报才都放了心,一切情况才解除。
当时上级指示精神是:部队休整,随时再战。这大概是在观察越方有何反应。駐扎后,中央派来了慰问团,各类艺术团向部队进行专場演出。还发给每个参战官兵一份刻有”中央慰问团”的精致纪念品,包括纪念章一枚、金笔一-支、晴纶枕巾一块,口杯一个。
七、战评阶段
1979年3月20日一直到5月底。地点:广西边境德保县境内。当时部队的主要任务:一是休整准备再战;二是进行点评,即总结战斗经验教训;三是处理烈士问题。中国北京军事科学院来我师参加战评的工作组3人就驻在我连。其中一名所长,相当于正军级首长,其余两名成员也都相当师职衔头,121师李副政委也参加我连战评。
从各级首长对战评的重视程度看,足以证明作战阶段,师首长是把我连放在了战斗的关键位置。战评的目的是总结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经验教训,以便指导未来的战斗行动及军政训练,达到减少伤亡取得战斗胜利的目的。
在广西德保大羊公社,军、师首长组织的团司令部和营以上军官战评会上,我营郑修古教导员介绍了我2营作战情况。当时我是连级干部,没有参加。对此次战评,中央军委有指示,由于部队30多年首次打大仗,战评的原则“宜粗不宜细”。因为我5连在中越反击战中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战绩突出,41军给我5连荣立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