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达我方阵地时,跟随我团行动的师副政委孙甫含着眼泪前出阵地迎接我们,我和许多指战员都当场流下了那道不是滋味的眼泪!归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先饱餐一顿。炊事班给我们准备的有大米饭、罐头、竹叶青名酒、精装牛奶、香烟等,招待的实在太丰盛了。
我问通信员,这些好东西是哪里弄来的?他说是从越南班俊军需库缴获的。闻此,我才悄然大悟!原来是2月21日下午,我营攻打下班俊后,后方部队得到的补充,而我们却饿着肚子连续几天在一线作战,这真是太不公道了!难怪我们的郑师长当时是流着眼泪给我营下达作战命令的。
直到25日19时30分,我营才收拢300余人,尚有300多失散。战后查明:只扣屯一战,我2营伤100多人,亡89人。现在回想起来感到扣屯村这一仗的失利是很不应该的!但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也属正常,自古没有常胜军。我连作战以来共打了大小11仗,只扣屯一战失利,总评仍是胜仗。但指战员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一定要总结出来!
我认为扣屯村的失利主要原因有3个:
1、军、师首长对情况的判断有误致指挥失当,具体不再赘述,从上述过程中可找到证据。
2、营指首长决心迟缓,对突发情况处置的能力低下,长时间判断不清敌我,延误了战机,最后处于被动挨打。
3、个别基层干部及通讯兵识图用图能力差,致使部队遭受不必要的伤亡及损失。另外,上级领导向部队承诺“只打3天时间仗”。也是极欠缺周详考虑的,也是不现实的。几十万的部队一动就几天?实践证明,不应规定具体时间,更不应以此教育部队,叫有限战争就可以了。规定了时间,超过了,导致参战部队思想准备不足,产生了麻痹、松懈和等待撤返情绪,易造成思想混乱。
有些事情不是每个参战的人都了解内情的,我2营在扣屯被“扣”一战,真正了解内幕的人不多(有些知道内幕的却又三缄其口),除部分营以上干部在军战评会上了解“被扣”的原因及真相外,其余参战人员包括在扣屯村牺牲的烈士家属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而我清楚的原因,其一,我是亲身经历的见证;其二,我作为362团的战评讲解员在41军搞战评,时间达半年之久。所以,我也是在战后才搞明白了当时在扣屯所发生的一切的。
五、防御战斗阶段
1979年2月25日至3月16日,我5连在营的编成内转入了防御战斗阶段。由于连长失散,团指暂调6连副连长付中华(66年兵,湖南人)来我连代理连长。新连长初来乍到,对连队情况一时不甚了解。这样,连里的作战、战地管理等几乎全落在我的肩上。由于战斗减员,部队建制需要另行组合。根据上级指示,2月25日我组织召开了火线党支委会,内容:一是明确连、排代理人;二是进行火线入党;三是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战斗任务;四是进行动员,取消作战3天的念头,一切服从指挥,树立长时期作战的思想。
和平时期的干部任命:排长由团级机关任命;连级由师级机关任命;营职由军级机关任命。作战时期属特殊情况,由隶属首长直接指定即可,战后再按程序补充手续。当时我指定原1班长罗志强为1排长(广东广州市人);班长罗青高(广西人)为2排长;原补充兵代理排长凌林(广东信宜人);钟先其(湖南人)为排长继承人。原排长卢社召(广西人)代理副政指;原炊事班长李晓金(广东人)为代理司务长。同时,火线入党12人,兵源也恢复到原建制。这样我5连又形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
26日,经过整编及稍事休整的5连,奉命向敌纵深推进。那天黄昏,我们潜伏在公路两侧山地,有3个越南村妇进入了我们的埋伏圈,为防暴露目标,埋伏圈是只给进不给出的。她们的话除了翻译能听懂外,其他的人都听不懂。
经查明:她仨是一家人,一个68岁、一个28岁、一个才19岁。老者是她们的妈,随身一人一个小布包袱,别无其他,那个28岁的女人是个孕妇。她说她男人到柬埔寨打仗去了。我们无意理睬她们,照样给她们饭吃,她们见我们对她们没什么恶意,后来也不害怕了。对不抵抗的非武装人员我们是不随意伤害的,晚上让她仨在一起休息。
部队转入防御后,我便组织各排长察看地形、划分阵地、明确任务、配备火力.设置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处置办法。构筑工事这项工作是很辛苦的,有的战士双手被镐、锹磨的鲜血直流,战士们全然不顾,与战死的战友相比这点小伤算个啥!遇敌冷枪冷炮,战士们就钻猫耳洞,洞内又窄又小又潮湿,平时是无法藏进去的,有的战士一觉醒来腰酸腿疼,甚至还有爬不出来,需战友帮助拖出来的。
后来,我连转移阵地,我们在向营指移交此仨妇女时,她们竟然哭着不愿离开我们,她们也许意识到离开我们就活不成了。但我们又不是收容队,是决不可能带上她们一起行动的。营指将她们交到战场收容队。
收容队由师炮团的一名副团长负责,主要是看管战俘和其他人员,共收容了60多人。后来(只是听说)在回押时,因怕他们闹事使坏,竟私自把他们全部处决。战后,越南当局将此告到国际法庭,出示照片说中国军队违反国际法,无辜枪杀战俘及平民百姓。我方军事法庭逮捕了这名副团长,判了个3年刑监外执行。
“兵熊烂一个,将熊烂一窝”。打仗尤其如此。一支部队由一个智勇双全的军官指挥,士气就高涨,打胜仗就多。否则相反。陈代营长负伤后,团指又指定了一位政工干部代理营长。那段时间上下都为此担心,生怕政工干部指挥不好作战,都捏着一把汗。后来团指又进行了调整,调团司令部邹安福副参谋长兼任我2营营长。邹历任连长、营长,又干过多年的团作训业务。这样全营官兵的士气又高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