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十、凯旋回营

1979年3月5日,中国政府发布从越南撤军命令,同日,越南当局发布全国总动员令,要求男性18一45岁,女性18一35岁,符合条件的全部公民,都要参加民兵游击队、民兵自卫队。

越方遭我方惩罚后,萌生恶态,趁我军撤出越南后,强占边境上许多骑线点,修筑工事,不断挑衅,重新燃起了武装冲突的导火线,迫使中国"保留继续自卫还击的权利"。

在大道街休整两个多月时间里,部队进行战斗总结,抓紧战备训练,指挥员和指挥机关工作重点是随时准备进行新一轮的自卫反击战。

1979年5月底,西南边境形势趋缓,上级命令我部撤回营区。团指机关根据上级给予的任务拟订了撤回营区的计划。

第一步:摩托化倒运计划。经德保、上映、至崇左县,全程210公里,全团(含马匹、物质)共需汽车192台(本建制车辆65台,上级加强车辆127台),分为两个批次倒运。

第二步:铁路输送计划。全团编为三个列车编组,在崇左站装载,经南宁、黎圹、柳州站至桂林卸载。

6月1日6时,骡马分队车队从都安公社出发,19时30分进至崇左农场宿营,等团主力到达后,随主力铁运。

6月7日6时,团主力三个梯队从驻地出发,20时分別进至崇左市场、工会礼堂、太平市场地域待乘,骡马分队归建。

6月8日11日10分,第9序列列车编组发车,9日11时19分到达桂林平山站卸载。

6月8日17时37分,第10序列列车编组发车,9日15时17分到达桂林物资局站卸载。

6月8日21时48分,第11序列列车编组发车,9日19时19分到达桂林二级站卸载。

部队返回营区后,着手处理战后善后问题,我们重视了烈士的评功评奖及烈属抚恤,忽略了对一些负伤人员的伤残评定工作。至使他们的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评说:我361团于1978年11月28日离开营区,参加第一轮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6月9日返回驻地,历时192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支英雄部队经受了实战锻练,建立了新的功绩,获得了珍贵的实战经验和教训。

这一特殊经历,令当年的亲历者永远难以忘怀。

十一、缅怀烈士

英国爱丁堡烈士纪念厅,有一方巨大的岫玉,玉石上镶刻着:"他们的牺牲是不会忘记的"。挪威奥斯陆古堡耸立着一块纪念碑,上书:"他们奋斗过,他们失败过,他们留给我们一切"。人类的感情是相同的,对于为国捐躯的人们,活着的人都会产生缅怀和崇敬之情。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战中,我尽可能搜索记忆中曾经熟悉的烈士,籍此表示对他们的怀念。

团长时光银河南内乡人。为人精明强干、平易近人。平时下部队检查工作总是要叫上梁参谋。时团长的单双杠动作、单兵战术动作很棒,示范动作颇具美感,博得干部战士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穿插阶段我部进展很快,最先到达宗梅,走在全师最前头。809高地山地进攻战斗很成功,团长组织指挥正确,处置情况妥当,证明时团长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员,1979年2月21日北上安乐途中不幸牺牲,时年44岁。遗体运回国内火化,葬那坡烈士陵园。

361团副政委郑赞正广东潮阳人。参战前已经列为第三批转业干部名册,分配在中国远洋公司广州分公司。部队向边境机动时,王东才副政委负责留守。为了把压缩的留守人员和探亲,养病归队人员输送到前线,必须派一名副政委带队。此时王副政委开水烫伤须住院治疗,即将转业的郑副政委义无反顾地走上前线。

记得在荣劳作战室,郑副政委背着双手踱来踱去,嘴里念道:"要不要给老婆子写封信",在场的测绘参谋陈明杰说:"写吧,我也想给妻子写封信。"

评说:我们都是凡人,烈士亦有柔情。

2月18日,郑副政委率骡马分队到达宗梅。团指派梁丁南参谋率8连1个排,在2营的配合下接应后指和骡马梯队过河。我们在宗梅桥南停留了两个多小时,釆取了很多措施接应,终因天色太晚,通信联络不畅,除后指大部过河外,骡马分队未能过河。当晩郑赞正副政委牺牲,时年42岁,葬那坡烈士陵园。

8连连长肖富洪,2月18日随梁丁南参谋在宗梅桥南接应后指和骡马梯队。当日,我的部署是:8连排长龙凡林带一个排在桥南无名高地警戒,连长随我行动。2营派6连3排在宗梅吊桥南接应后指人员过桥,营主力在桥南无名高地等待;吊桥上游骡马可以涉水的地段由8连连长肖富洪负责接应。

后指耿金明等大部分人员在2营的接应下陆续通过吊桥。

肖富洪带连部几个人进至骡马涉水地段,向河对岸大声喊:"骡马分队往这里过河。"两小时过去了,骡马分队依然未能过河,此时,一梭罪恶的子丨弹丨打中肖富洪。肖富洪是梁参谋派去执行任务的,我没有保护好这位连长,对他的牺牲我深感内疚。葬那坡烈士陵园。

3连连长曾培夫1969年2月入伍,湖南涟源人,不善言谈,军事训练是把好手,是我团对刺比赛的尖子。1979年2月20日,3连为尖兵连,在通过吞片至扁亚山谷时牺牲。次日副军长毛余随师指经过扁亚时,曾培夫手里还握着手枪,头上"884"耳机电流声仍然发出响声。毛副军长确认3连连长后,令人把曾培夫遗体盖好,含泪告别曾培夫。时年30岁,葬那坡烈士陵园。

6连副连长梁仕祥1969年2月入伍,湖南涟源人,与梁参谋同村。平时训练中印象最深的是跳木马,他身轻如燕,一次可以跳过二条木马。1979年1月底,他带人来司令部领爆破器材,我接待他吃午餐,交谈中流露出对新生儿子的喜悦和对妻子的愧疚。

战斗中我与他两次合作。一是宗梅接应后指人员过吊桥;二是配合我在天丰收拢失散人员,两次完成任务都很出色,2月20日牺牲,时年29岁。葬靖西烈士陵园。

政治处副主任刘粤凤广东兴宁人,操一口浓重的客家普通话。向边境机动阶段他率骡马分队,从扶绥徒步开进至德保县,途中走了7天,任务是很艰苦的。天丰收拢失散人员是有贡献的,荣立二等功,2月21日牺牲。葬那坡烈士陵园。

1营营长黄友德广东潮州人眉清目秀,标准的美男子。曾任作训参谋,作训股长,2月21日因腿部受伤失血过多牺牲。葬那坡烈士陵园。

政冶处副主任郑金芳,教导员傳冠礼、副营长周梓桂,湖南湘阴人;3营营长陈欣庭,广东汕头人,圴于2月21日牺牲,牺牲地点和陵园地址本人不详。

在众多牺牲的战友中,有两位班长的形象常常印在我脑海。他们平时训练是尖子,战斗是勇士。2月20日,部队北上安乐,我在尖兵连带路,途中发现两具烈士遗体。我上前辩认,其中1人是6连班长何士德,他的鲜血洒了一地,我们折了树枝盖好他俩遗体,脱帽默哀后含泪离别。

3月9日,4连攻占纳隆425高地,我目睹了班长封加乃的遗体倒在敌堑壕前,身中数弹,鲜血仍在流淌。他的遗体运回国内火化,葬那坡烈士陵园。

缅怀是为了唤醒记忆,纪念是为了缔造未来。让我们一起缅怀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牺牲的烈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19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19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