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临战训练
1979年1月28日,***应邀访美,2月初,***飞抵日本访问,邓副总理语出惊人:"我们不能允许越南到处捣乱,为了世界和平与稳定,为了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可能不得不做我们不原意做的事情。对付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它方式都不会收到效果。"
此时,我国西南边境的空气变得异常紧张,一场正义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即将开始。
评说:进攻起于何日,战士枕戈待发。
我们团的作战任务是逐步明确的,起初准备在庭豪山方向打一场小规模的战斗。1979年1月上旬我部的战斗任务确定为穿插打援,穿插目的地为高平西侧的809高地,图上距离加系数里程为86公里。
根据穿插打援任务,选择相似地形,组织部队进行模拟训练。演练打山垭口、遭遇战、反伏击、行军侦察、警戒等课题。在距离边境近,战斗任务明确的条件下,经过两个月临战适应性训练,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121师副师长李培江作战前动员。
临战训练中也暴露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对敌军的作战特点和战区地形特点研究不够,干部的思维定格在本土作战。
其次是夜幕条件下穿插战斗组织指挥的复杂性认识不充分,设置情况过于简单,一厢情愿处置情况。再次是干部的识图能力不强,平时训练使用1:5万的地图,实战中使用1:10万的地图,许多干部都不适应。在无照明条件下能够马上确定站立点的指挥员极少数。
实战证明,平时训练中暴露的问题在战时都付出了代价。敌情和地形是战争的客观基础,来不得半点虚假。平时指挥员的训练必须扎扎实实,战时才能因时因地因势应对情况。实战当中的一些情况在教材中是找不到的,但是通过模拟训练还是可以发现的。
誓师大会上,广大指战员个个摩拳擦掌,誓死捍卫祖国的边疆。
四、占领进攻出发阵地
1979年2月15日,部队由靖西县荣劳公社前出,2月16日5时到达那定,占领进攻出发地域。7时许,团长、参谋长带陈孝胜、吴伟忠、梁丁南及三位营长、后勤处长勘察当面地形,选择出境的具体位置,由于山上长满滕蔓针棘,无法靠近观察,只能在1000米外的地方勘察。当面有一个山垭口,山口西侧400米处有一个山梁,垂直高度不过100米,从这里出境虽然费时,但可以减少部队伤亡。权衡利弊,团长决心选择从山梁出境,向纵深穿插。
随后我们一行回到团指,团长与几位领导碰头,定下了决心和部署,梁丁南参谋用电报稿纸在膝盖上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步兵第361团高平地区穿插作战命令",内容简录如下:
梁丁南参谋拍于广西边境
一、敌情(略)
二、团加强师化学侦察和喷火各一个班,决心于17日零时沿875高地(3694)、班俄(3096)、则嘎(2896)、那道(1804)、黄得(1608)、天丰(1210)之线穿插,于17日18时前到达809高地,首先攻占809高地及其以南公路两侧有利地形,并以一部兵力直插纳嫩,断敌退路,阻敌增援,尔后协同363团围歼班庄地域之敌。歼灭班庄之敌后,视情况在809高地至纳嫩间担任阻援或向高平发展进攻。
三、各分队任务(略)
3营(欠8连1、3排随团指行动)为穿插先遣支队,在122师侦察大队后跟进,全团按3营、2营、团指,1营顺序向纵深穿插。
四、各分队于16日19时前完成战斗准备。
五、团指挥所穿插阶段在2营后,攻打809高地时在东庄西北侧山腰(10125),攻打班庄时在无名高地(08148)开设。
此令
团长:时光银
政委:马安荣
参谋长:蔡义幸
1979年2月16日14时20分于那定
地图:1:1000001964年版1970年中越文版
1979年2月16日14时30分,团指在那定召开作战会议,团长下达了战斗命令,政委强调战斗的重要意义。会期很短,不准做笔记,可以在地图上划线条。战斗命令不复写,也不下发,仅留下这份经参谋长修改的原始底稿。会后,作战命令很快口头传达到基层。(梁参谋至今还珍藏着这份命令底稿)
郑赞正副政委率骡马分队和车辆随师后指行动。
当日下午,在我当面担任战前侦察的122师侦察大队来我团报到,协助我们出境。田阳县参战民工也来到那定,军务部门将他们分配到三个步兵营和后指,购买的8匹矮种马来到阵地,团指将马分配给3营,让它们走在尖兵排的前头,代替我们的战士踩地雷。
评说: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似乎成竹在胸,胜算在握。今天看来,当时存在严重隐患。一是没有对出境地段进行实地勘察;二是没有找当地居民调查询问当面敌情地形情况;三是应由1营担任先遣支队,1营长黄友德识图和协调能力较强;四是3营与侦察大队协同没有落实,团指应负主要责任。
五、穿插战斗
1979年2月17日零时,这是所有参战老兵永远不会忘记的时刻,祖国西南边境万炮齐轰,火光照亮了夜空,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了。
17日零时,部队按预定方案开始向国境线进发。一个团的部队在藤蔓丛中摸黑攀爬,行动十分迟缓,17日7时才越过山梁(国境线)。此时,122师侦察大队与3营失去联系,8匹矮种马早已"不辞而别"。
9时30分,3营在庚雷(34966)遇敌阻击,伤亡3人,团于13时24分向师请示改道,师指同意改道朗怀(3494)、浪源(3494),直插通向通农的公路。23时15分,我部与123师367团并列前进。
18日零时,团指进至那排,听到传闻后,命令部队停下来向师询问。在此迟缓4小时26分,当得知任务没有变动时,部队继续前进。18日9时到达通农县(2000),15时35分我部先于师指和362团到达宗梅,因我团速度太快,为调整战斗序列,师长郑文水命令我团在宗梅等侯,尔后在师指、362团后跟进。
18日20时,团主力从宗梅出发,留下梁丁南参谋率8连1排,在2营的配合下,接应后勤分队和骡马梯队过河。
19日3时,团主力到达天丰。6时30分,梁丁南参谋带领2营,8连1排及后勤分队也到达天丰。
由于夜间穿插人员失散较多,部分后勤人员和伤员没有跟上部队。团长指定政治处副主任刘粤凤、作训股梁丁南参谋,加强6连3排、82迫击炮、重机枪各一个班、2瓦电台1部负责收容。团主力继续向809高地穿插。
2月19日16时15分,1营攻占809高地及其以南附近要点,击溃敌一个连。在天丰收容的300余人(其中伤员19人,民工112人),于17时也到达809高地。
团指在无名高地(10125)开设。
评说:宗梅接应后继人员,天丰收容失散人员,拯救了几百人的生命,团首长的决策功德无量。感谢团领导给予梁参谋执行救人任务的机会,今生甚感欣慰。
至此,我团圆满完成了穿插阶段任务。这一阶段,团领导组组指挥严密,处置情况正确,部队士气很高昂,作战勇敢,保持和发扬了英雄部队的光荣传统。
因越军仓促应战,没有来得及组织增援部队,我军打援任务没有付诸实施。
这一阶段有二条教训:
1、听信传闻,延误时间。团指经班丽(26963)时,与友邻367团并列前进。听友邻领导说我团任务可能有变动,准备在通农县组织防御。18日零时,团令部队停止前进,用15瓦电台与师指联系,询问我团任务是否有变动,末果,零时55分,改用15瓦电台与军区值班台联络,通过军区转递与师沟通联系,18日4时26分接师电令:"你部迅速按计划前进"。至此,部队在此已经停留了4小时28分。
2、通信不畅,宗梅遭袭。2月18日,师指为调整作战序列,将走在最前头的我团调整为后卫,(梁参谋理解:师首长的意图是将我团做为预备队,前方打大仗、打恶仗时,关键时刻我团投入战斗)。我部在宗梅停留了四个多小时、停留期间,蔡义幸参谋长派梁丁南参谋和炮兵参谋张效东勘察骡马梯队过河地段,经勘察,吊桥上游200米处可以涉水过河。
因主力出发时郑赞正副政委率领的骡马梯队尚未到达宗梅,我与骡马分队的2瓦电台一直无法联络,接应郑副政委过河的愿望未能实现,致8连连长肖富洪、郑副政委等同志的牺牲。郑副政委牺牲后,100炮连指导员徐家钦、炮兵股参谋何铭勤组织指挥得当,减少了骡马梯队的损失。
评说:决策迟疑,通信不畅,带来的教训是沉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