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七)对大纵深穿插作战后勤保障的艰巨性估计不足,采取的措施不力

战前,该师根据穿插作战的特点,也认识到后勤保障任务艰巨,想了一些办法。在穿插阶段,采取组织前送梯队,以民工携带和骡马驮载跟随部队保障。由于对沿途复杂的地形和敌人的袭扰等困难估计不足,所以,当民工失散、骡马损失(打死或摔死)后,就完全失去了保障功能,造成部队一时处于断粮断弹、缺医无药的困境。

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穿插序列安排上,后勤梯队在主力后跟进,编组大,掩护兵力小,使后勤梯队缺乏自卫能力,经不起敌人的袭扰。二是对民工缺乏组织,特别是组织他们参加战斗做得不够。

客观上,民工集中晚,补入部队晚,以致同一建制单位的民工自己也多是互不认识。主观上,事先在思想上和力量安排上准备不足。三是穿插沿途没有护路部队。战斗部队通过后,沿途散敌又聚集起来袭击后勤梯队,造成了补给中断,影响了作战行动。

(八)指挥员临机处置情况能力低,以致在遭敌伏击时不能尽快摆脱被动局面,增大了损失

该师在穿插中,先后多次遭敌袭击或伏击,牺牲人数占该师整个作战牺牲总数的57.5%。最根本的教训,是组织指挥上的问题。

一是有的指挥员思想麻痹轻敌。突出的是363团接粮队遭伏击,当尖兵报告发现前面山上有人活动时,带队干部武断地说:“那是自己人”,全然不以为意,毫无警惕。直到遭敌伏击时,重机枪、火炮还驮在马背上,电台也没有开通;

二是有的指挥员不够冷静,夸大敌情,师预指在魁剥遭敌袭击后,已抢占有利地形,控制了战斗分队,由于过重估计了敌情,匆匆决定把密码烧掉。在后卫的362团副团长等人发现山后有敌活动即以为四周都是敌人,决心天黑后向安乐突围。这都是不能冷静地分析判断情况,夸大敌情的结果;

三是指挥员不能审时度势、灵活处置各种情况。战役穿插部队,越插越纵深,部队月越疲劳,情况越复杂,组织指挥越周密、具体。指挥员对每一个行动,都必须细致周密地部署,预想可能出现的情况,审时度势,灵活处置。师基指在通过通农后,发现军侦察大队未及时到达,军调整组尚未出境,但没有在通农留下人员担任调整。

在组织361团北上安乐时,没有要该团在北上途中指定地点收拢部队。该团也缺乏严密的组织,对开进序列考虑不周,开进中又不注意前后联络,指挥所掉了队,遭敌袭击。362团2营经扣屯去纳隆设伏,出发前师团只告诉该营扣屯有友邻,接2营遭伏击的报告后,还一再强调不要与友邻发生误会,却没有提醒2营抢占有利地形,查明情况防止吃亏。团在组织1营接应时,指挥所没有及时检查落实,搞错了位置,耽误了时间。这都是在组织指挥上简单化的表现,没有从最复杂的情况考虑,多准备几手,结果吃了亏。

(九)政治观念不强,战场纪律不严,发生了严重违犯政策纪律的问题

突出的问题是误杀民工。由于敌特工混入我队伍内部,个别单位一些干部惊慌失措,夸大敌情,在清查混入民工队伍的特工时,发生了收缴民工武器、武装看管民工、捆绑和误杀民工的严重错误。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领导对做好参战民工工作认识很不足,重视很不够;二是问题发生后,没有及时查明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三是政策观念不强,战场纪律不严,用感情代替政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没有把好政策关。部队的纪律松弛。

其次是伤害战区群众。个别单位划不清对待黎笋集团及其反动军队与越南广大人民群众的界限,错误地把对黎笋集团及其反动军队的仇恨,发泄到人民群众身上,违反了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一个战友参考了宋子佩、沈听雪、梁丁南、吴梓贤、黄隽等作者的史料整理的《121师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纪实》

陆军第121师的前身最早诞生于抗日战争中的胶东地区,后组建为八路军山东军区第6师。抗战胜利后,第6师的2个主力团奉命开赴东北,改编为东满人民自卫军第2纵队第1支队,不久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第2纵队第1旅。

在东北解放战争中,先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4纵队第10旅、第4纵队第10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0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第121师。曾参加过三保本溪、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夏季、秋季、冬季攻势,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战斗。陆军第121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功勋卓著,发挥了主力作用。

陆军第121师辖361团,又称"塔山守备英雄团"。362团,又称"鞍山团",是师主力团。363团,又称"大石桥团"。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1951年第121师驻扎在广东汕头牛田洋,执行两广的战备防务。1962年第121师奉命移师广东梅州、龙川建设营房。文丨革丨时期移防广东韶关执行国防施工任务,1969年调防到广西贵县(今贵港)驻扎。1976年从贵县移防到桂林市奇峰镇驻防。陆军第121师是齐装满员的甲种战备值班师。

1978年12月,针对中越边境形势持续恶化,第121师奉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命令,秘密向广西德保、靖西地区机动,支援边防武装斗争,成为了全军最早出动的两个陆军师之一。

1979年2月,第121师在第41军序列中参加中越边境自卫还击广西方向作战,浴血奋战28天,歼敌2898人,战绩名列参战29个陆军师的第4名,打出了国威军威。同时,这次出国作战也成了第121师历史上最为艰苦卓绝的险难经历,留下了令人难忘的深深记忆。

1979年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分为东西两个战场,其中的东线广西方向为主要打击方向,由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任总指挥。以广州军区部队为作战主力,先后集结了6个野战军的18个陆军师,加上广西军区部队和配属保障等部队,总兵力达32万余人,并配备了600多辆坦克、装甲车,2万多辆汽车及大量的火炮、机械等装备器材。

根据中央军委的意图,广州军区以越南北部的高平省省会高平市为主要打击目标,集中第一梯队7个陆军师10万人马,组成南、北两个重兵突击集团,对防守高平地区的越军346师及地方部队约1.5万人形成钳形合围,欲图包饺子,打歼灭战。

高平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貌,除高平、复和、东溪、七溪附近有部分土山外,大部分是石灰山,海拨多为500米以上,覆盖着茂密的丛林和高茅草。石山坡度陡峭,一般80度左右,多数无路可走,难以攀登。山上天然洞穴多,两山之间形成深谷,道路稀少。

主要公路有三条:3号公路从高平向东经广渊、复和到广西龙州县的水口关,自高平经扣屯向西南至银山、太原段称为3号a公路,经扣屯向西至至原平段称为3号b公路;4号公路从高平向东南过雅南、东溪、七溪、脱浪、同登、谅山绵延至北部湾;166号公路从高平向西北经河安、安乐、朔江通往广西那坡县的平孟公社。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1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1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