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敌人已知我军即日撤兵,有组织地牵制攻击,情况是严峻的。”毛副军长焦虑的说。

“友邻部队是不是都撤走了?高平地区还有哪些部队?要赶快与军指联系,明确我们的任务。“师周政委急切不安的说。

“赶快要张参谋长组织机关和侦察连用各种手段了解敌情。”毛副军长对郑师长说。

经请示军指得知,友邻部队已开始回撤,一师的任务是:

第一步,担负高平地区主力回撤的后卫掩护任务,于13日15时前,以一个步兵团接替一六〇师四八〇团高平地区的守桥任务和四七九团一营的魁根到安来的护路任务;以一个营接替安来至675高地之间的护路任务。

第二步,师指率余部14日9时撤离扣屯阵地,当日18时前进至弄压地区。随后,指挥弄压地区的部队交替掩护撤至弄压以北地区,全师车辆分队和炮兵分队分别于13日13时,14日12时前撤至弄压以北,部队进至弄压以北地区后占领弄压至茶灵公路两侧,控制沿途要点,构筑工事,于15日12时前完成防御部署,保障重庆方向四十二军清剿部队侧后安全,师指在班利开设。同时,军指示一师配合军区工兵团负责爆破扣屯、高平、弄压、茶灵,龙邦公路沿线的桥梁及其他建筑物。

情况了解了,任务明确了,指挥员们却又添了疑虑和不安,因为,如此部署,又将一师置于孤军无援之境了。

“从当面敌情来看,回撤要冒更大风险了。”一位师领导说。

“那么多部队一下了都撤光了,连互相掩护都不要,唯一在高平护桥的一六〇师四八〇团也要提前撤走,令人费解!”又一位师领导焦虑不安地说。

“大家都要冷静,先分析一下敌我双方的态势,如何安全回撤,如有问题还可以向上级反映嘛!”毛副军长对大家说。

“按首长的指示,我们讨论一下,有问题大家可以提意见。”一师同周政委补充说。

大家分析认为:谅山方向我五十五军于3月12日全部撤至国内。高平方向四十二军从14日开始分别由水口、布局、科甲等关口向国内回撤,我军坦克部队及重装备已经回国。从3月11日开始二师撤至安乐以北,三师撤至茶灵地区。五十军一五〇师于13日前从吞片、那嘎、无扣全部撤走。在弄压以南至高平以北担任公路警戒的一六〇师四八〇团和四七九团于3月13日15时前撤国内。

军首长指示:一师回撤任务很重,处境突出,敌三一二师企图乘我回撤之机进行尾追反扑,一定要组织好,不要吃亏。

然而,等到3月13日守护高平大桥的四八〇团和护路的四七九团撤走后,在敌纵深内的部队只有一师,距友邻部队最近的在安乐以北的二师和在茶灵的三师八团也有四五十公里,其他已基本撤完。上级要求一师还要从扣屯抽调1个步兵团又两个步兵营去高平接替护桥任务,到魁根,安来至675高地,担任护路任务,部队之间相距20多公里,中间空隙很容易被敌分割。师指既要在扣屯指挥与敌援兵三一二师作战,又要指挥高平护桥部队作战,两头顾及不暇,容易出事。

敌方情况,敌三一二师发现我要撤军后,于3月14日大部渡过纳隆河,先头团已展开在我阵地前对峙。高平、班庄一带,有敌1个特工大队和八五二团1个营及公丨安丨民兵等。敌“高指”下属12部电台指挥12股敌人,频繁向我出击,偷袭、骚扰。

在此情况下,孤军深入的一师能自己掩护自己,安全撤军回国已属不易,再无力去高平接替四八〇的护桥任务,而且一六〇师四八〇团护桥,交替时间仓促,容易出现漏洞给敌可趁之机。大家一致认为,守护高平大桥的一六〇师四八〇团不撤为宜,待一师撤至高平时,一起撤回国内,应该向军指提出建议。

郑文水师长觉得理由充分,便拿起电话接通军指向军司令部一位领导反映意见,可是那位领导却说:“是军区的指示,一六〇师又是兄弟部队,我们不好讲这个话呀!”

郑师长一脸无奈,只好放下电话。

“一六〇师四八〇团归四十一军指挥,任务就是护桥路掩护部队撤退的,为什么要提前撤走?”

“为战争负责,从实战需要指挥调动部队,是顺理成章的事,有什么不好讲的?”、

“我们如此慎重考虑的意见他不向上级反映,就轻率决定啦?”

一师的领导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毛副军长静静地坐在地上苦思冥想,思考着如何安全回撤。过了一会,他好像有了主张,便对郑师长说:“此事不必越级报告,也不要再议论了,只有凭我们自己的机智和扎实的工作,承担风险,摆脱困难,撤军回国了,回撤要从最坏的方面考虑,预想更复杂的情况。现在任务已经明确,敌情可以这样判断:

敌人疯狂地在高平争夺大桥,企图炸桥断我退路,乘机反扑。敌三一二师正在等这种时机,如大桥被炸,敌人会立刻向我出击,如大桥保住敌还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我们回撤的关键是保住大桥,我想让一团去高平接替一六〇师四八〇团和四七九团的护路任务。

现在立即向一团下达去高平接替一六〇师四八〇团护桥的任务,要他们马上准备,今天下午我们亲自召集一团干部开个会,要当面交待清楚,情况严峻,必须这样!”

3月11日下午,一团代理团长杨常滩到一师接受任务。郑师长传达了军指命令和师的部署后说:“师组成掩指,由x副师长、x副政委带掩指负责一团的指挥。由师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守成协助代理团长指挥(因一团军事干部只剩代理团长和参谋长两人,一团进驻扣屯后,一师领导考虑后决定将跟随二团行动的副参谋长王守成调至一团加强一团的军事指挥)。

13日拂晓出发,12时前到达高平,16时前全部交接完毕。”他接着强调:“护桥任务艰巨,敌情严重,必须严密组织,死守大桥,掩护师主力撤出高平。”

“你们都知道护桥的意义了,一定把主要兵力部署在大桥上,明确分工,区分任务,干部到最关键的地方指挥,下命令死守,千万不能让敌人把桥炸毁,一旦大桥被毁,全师1万多人,7个重炮营无路可退,其后果可想而知。”

毛副军长接着强调说:“因此,你们到高平的兵力部署,不能按照四八〇团的布防接替,他们是1个营护桥1个营清剿1个营机动。你们不用1个加强营的兵力防守南北3座大桥,每座大桥两端重点是南头,除部署轻重机枪外,木石桥头附近要点占领有利地形。把通往大桥的道路、沟坑、树木都封锁起来,夜间派出若干潜伏小组,卡沟堵路,不准1个敌人接近大桥。桥下派出部队看守桥墩、监视水面。把团侦察排放在两座大桥之间的市区,白天清剿夜间潜伏,团指夜间靠前指挥,师、团指挥所合并。”

“南桥桥头公路靠山林密,沟坑较多,是敌特工经常出入的地方,需增强兵力防守。”郑师长补充说。

接受任务的师、团干部都表示坚决完成任务。

散会后,毛副军长继续和一师的领导研究回撒方案。

郑师长说:“一团去高平后原扣屯防御任务由三团担任,13日7时前转移至312高地、无名高地、1号高地、二团二营于13日6时10分从那拉阵地出发,8时30分前进至扣屯至高平公路两侧组织防御,无论出现任何情况,必须坚守阵地,保障师主力安全通过。然后交替掩护撤离阵地,在本团后跟进。团指率两个营在扣屯原阵地收缩兵力,扼守要点,防敌三一二师从纳隆方向出击。”

毛副军长接着说:“所有守备阵地的干部、战士每人用杂草捆1个草人,只做头手和上半身,按连队防御部署把草人摆在战士的位置上,白天要战士们分散在各个阵地上自己用饭盒做饭,烟雾要大,晚间收缩。从现在开始,无线电静默,只收听不发信,特别是两瓦电台密语已被敌破译不能使用。有关回撤事宜要当面交待,严禁使用通信工具。扣屯阵地各防御空隙要提前埋雷设障,以迟滞、迷惑敌人。命令炮群不间断地向敌三一二师先头团射击。按常规要先撤炮兵、后撤步兵,我想冒险把它颠倒过来。”

周政委插话说:“兵者、诡道也!有时看起来冒险可能是最保险的。”

毛副军长继续说:“对,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声东击西都是以迷惑敌人取胜的。我想把炮群一分为二,编为两个炮群。第一步,命令1群于i3日13时30分从董竹、大棍出发,当日17时20分前进至班利附近占领阵地作好射击准备。

第二步,2群留在扣屯,要不断射击,直到步兵撤完再快速撤离。高平的炮兵接着射击,这样可以给敌人造成错觉,使敌人不敢轻举妄动。上级指示我们在凌晨夜暗时撤出阵地,我想还是天亮撤出好,只要我们能顺利通过高平,就是撤军的胜利。”

根据军首长和一师首长研究提出的意见,一师司令部迅速拟制了回撤方案,包括撤出时间、撤退路线、行军序列、到达时间地点、炮火运用、注意事项、指挥关系等。接着,师张参谋长宣布了回撤方案。他说:“14日8时,按三团、师指机关、二团、炮群的序列。按规定时间逐次撤出阵地。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16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16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