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情况之一:
师前指配属两部15瓦电台,负责对师基指和师侦察大队的联络。1部2瓦电台和1部调频电台负责对七团二营的指挥。
2月17日9时,在国境内调整部队队形序列时,三师程副师长指示所有电台及操作人员搭乘水陆坦克,师前指首长和作战指挥人员搭乘59式中型坦克,指挥员和通信工具分离。
“把电台调到指挥车随首长一起行动吧,便于联络!”三师通信参谋焦急地建议。
“不要调了,这很方便呀!有什么要联络的停下联络就行嘛!”首长解释说。
“首长指挥车一部电台也没有,我怕出了事不能指挥,是否把调频电台调过来跟首长行动,在紧急情况下保证对二营的指挥。”通信参谋再次建议。
“你啰嗦什么!有什么情况值得这么紧张,一定要把电台拴在坦克身上!”首长不耐烦地说。
通信参谋无奈,只好按照首长指示办事。但他疑惑不解,以往搞军事演习,指挥员紧抓电台,就怕出了故障影响指挥,现在真打仗了,反而不要电台在身边,是怕暴露目标还是电台随水陆坦克更安全?他百思不得其解。
近百辆坦克和装甲车,运载着8个步兵连、炮兵连以及作战指挥人员在公路上疾驶。由于坦克行驶拉大了距离,致使坦克指挥车与电台车相隔几公里十几公里,指挥所失去了对电台的控制。由于水陆坦克爬坡性能差,加之坦克发生故障,堵塞道路,水陆坦克全部掉队。
“后面的坦克掉队了,电台车没有跟上来,是否等一下再走。”通信参谋报告首长并提出建议。
“唉!这是机械化穿插,掉队几公里几分钟就能赶上来了。”首长没有采纳通信参谋的意见,亦未采取任何措施,仍然继续前进。
至此,师、团指挥员失去了指挥部队的所有电台,直到2月18日21日时,电台才赶到师前指龙万地区。中断对上联络、对下指挥长达31个小时(摘自《四十一军司令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例选编》,“xxx师司令部电台掉队指挥失误”)
31个小时,部队分散在十几公里的地段上,没有统一指挥,上级不知道部队的情况,下级得不到上级的指示,各自为战,丧失了诸多有利战机,给敌以喘息之机,使敌人轻松调整部署并攻击我军薄弱之处,增加了我军无谓的伤亡!
31个小时,是计划7个小时穿插到位时间的4.5倍,由于部队未能按时穿插到位、断敌通路,未能达成战役决心。
奇特情况之二
三师七团团长和作训股长张高林,率领七团二营营指、坦克团二营搭乘步兵四连担任前卫先锋。一路突击进至打兰村时,遭敌反坦克队阻击,战损坦克9辆(被击毁6辆,击伤3辆),部队伤亡30多人,坦克营指挥车被击中烧毁,营长负伤。团长即刻下令二营四连组织火力掩护,歼灭该敌,经3个多小时的战斗,攻占打兰村,毙敌26人。但村庄附近的山头和公路旁的制高点都有敌人把守,情况严峻。作训股长观察地形、敌情后,向团长建议:
“五连、六连还没上来,可能发生了什么意外,我们与师、团前指也失去了联系,这里只有四连1个连队,兵力不足,孤军无援,如果敌人从高平增援,我们无法应付。”作训股长说。
“你说怎么办?”团长问他。
“我们要派人把后面的部队带上来,统一指挥,一旦遇到大的敌情好应付。”股长建议说。
团长听后,没有吭声,只是低头深思。1个小时过去了,二营营长郑仁轩、四连连长刘粤军仍在指挥四连战斗,战斗打的很艰苦,伤亡在增加。
四连是一个军政素质全面过硬的连队,曾被广州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在向扣屯穿插战斗中,七团让四连担任尖刀连既当开路先锋,又是师、团前指最放心的“卫队”。途中5次与敌遭遇,连排干部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全连战士敢打必胜,英勇顽强。但此时打下兰村后因兵力不足,又无炮火支援,虽多次组织向村外南侧无名高地发起攻击,均未奏效,全连分散在打兰至无道约两公里一线,只好按团长指示就地转入防御,与敌对峙。
这时,作训股长心里非常着急,他对团长说:“师前指不知在什么地方,他们很需要了解情况,电台不通,又没人去汇报,这怎么行?”
“派谁去汇报?这里情况这么复杂谁能讲清楚?”团长为难地说。
“这里地形对我们很不利,如果敌人反击,四连是顶不住的,应该赶快派人向师指汇报,把部队带上来,再晚、天黑了就糟了。”作训股长再次向团长建议。
这时,七团团长在心里已经盘算过多次,权衡利弊之后有了主张,他对作训股长说:“走,你跟我回师前指。”他让作训股长找到1辆完好的坦克,两个人钻进去,下令坦克沿来路返回,找师前指汇报去了!(摘自《四十一军司令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例选编》,xxx团司令部“关键时刻不在位,团长带作训股长回前指汇报情况”)。
这一行为实属罕见!一位团长能亲率四连搭乘坦克,担任尖兵开路已不多见,但是在遇敌阻击,部队正在激烈战斗,后续部队没有赶到,又与上级中断联络时,怎能丢掉部队,脱离战场,离开指挥位置呢?
难道他没有想到急需查明敌情,待后续部队赶到时,要迅速组织战斗吗?难道分派另外的人去师指报告情况,把部队带上来不行吗?难道他离开部队成了“光杆司令”,又无通信工具能尽到团长的指挥职责吗?这些他都想过了,还是确确实实的“跑掉了?”这是战场,他是团长。在最需要的时候离去了,由谁指挥部队呢?
结果是,他离开部队到龙万地区找师前指用了五六个小时也没有把部队带上来。四连、五连及坦克分队失去了指挥,停留在原地长达7个小时。
奇特情况之三
配属七团二营穿插的军坦克团,因师前指电台全部掉队与上级中断联系,便于18日7时30分,主动向军指报告情况:“我部1营在安乐地区与乘车之敌遭遇,战斗激烈。”
坦克团的报告,并未讲清遭遇多少敌人,实际上敌人只有3辆汽车,但这个报告干扰了军指的决心。军指接电后未经核实就复电,要求坦克团“在安乐地区抢占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坚决抗击敌人的进攻”。指挥随意性很大。
三师前指首长在龙万听取七团团长和作训股长汇报后,认为当面敌情不大,不影响部队夺路穿插,应该继续组织后续部队快速穿插,支持四连战斗,夺占扣屯。但他们未向军指报告,继续执行军指下达的停止穿插、组织防御的命令,贻误了战机(《四十一军司令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营战例选编》第113-114页)。
18日12时35分,军坦克团四连连长发现左前方山坡像是经过伪装的坦克,大约30辆。同时发现山上有人走动,误认为敌人坦克集结,立即向团报告。坦克团指挥员令其加强观察,注意联络。该连即用电台呼叫,并与对方用识别暗语联系,不见回答。接着又用旗子联络,隐约见到对方用上红下黄的旗子摆动,又误认为是我友军部队,遂将情况报告团指。
团指令其速报具体位置,四连再次误报,错将河安县报为高平省城。坦克团领导未经核实,便猜测友军部队接近高平,认为这是重大情况,立即向军指报告:“在我防御的东南385高地(1028)发现30多辆坦克搭载人员进入阵地,距我较远看不清楚,但隐约看到有上红下黄的旗子,似在组织防御,是否友军,速复。”(摘自《四十一军司令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战例选编》,“军坦克团司令部为什么会错报30余坦克”)。
坦克四连向团指报告情况后,觉得没有把握,又用高射机枪对准目标射击,发现没有任何动静,又用望远镜观察,才知误报,原来是一片土堆(《四十一军司令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司令工作战例选编》,“坦克团配属步兵向扣屯穿插战斗”,司令部工作第12页)。
该连明明知道报错了情况,却未及时向上级报告纠正,以致铸成大错。
四十一军指挥所连接坦克团两次情况报告,一次是与乘车之敌遭遇,一次是发现30余辆坦克。根据两次报告,便判断敌可能是1个加强团的兵力增援敌三四六师师部,这与17日从侦听台获悉的情况完全吻合。因此,对其向坦克团下达的“撤至安乐地区,抢占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击退敌人”的命令正确没有产生任何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