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罗连长又率领全连一鼓作气攻下了附34号高地,与此同时,我四连也从其他方向攻夺了31、32、33等高地,至此,八里河东山各山头全部为我攻占,仅用了62分钟。
事后,罗祥说:我当时想到死,觉得死了也比二连的荣誉垮在我的名下好受。
二连在历史上战功累累,淮海战役中获得过英雄三员连队称号-一次战斗中连干全部牺牲,由通讯员、卫生员、司号员指挥,取得重大胜利。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又被中央军委命名为“攻坚英雄连”。这次战后被命名为“老山钢刀连”。
谢国华牺牲后,军政治部首长王志学和师团领导亲自到阵地把他抬下山。上级再次命名他为一级战斗英雄。
咱七分钟扼住了越南人的脖子-李中平(营长)
(他山东人,三十出头,身高近一米八,体重不少于三百斤,仍显得匀称、英武,使我不由地想起他的老乡武松。)
老山所以重要,是它雄据于盘龙江河谷上方,河谷里有一条公路,从我国通向越南,两头联结两国的交通干线。站到老山上,睛好天气两头都能看出二三十公里之外,因而成了必争之地。
按国际惯例,两国都不占边界线上顶峰。过去中越友好,老山只猎人偶尔出没,不说山上,连附近也少有人烟。
1979年我们在自卫反击战之后回撤,也没有在老山设防,越南人把它占了。不但占了它,还占了它两旁绵延几百公里所有骑线点上的峰顶。从这些山上往我们境内打炮,使得几百个村镇不得安宁。光文山州内几年内死于炮击下的就有三百多人。
1980年我们打下了罗坪山,次年又打下了扣林山,这两仗都是小试锋芒,都是为打老山摸索经验的。过后我们等了三年。还看不到越南人有一点把手缩回去的样子,这才下决心,打这个地势最重要、最险峻、又是它重兵设防,连续营造了几年工事的老山。接着又打下了与老山互为犄角的者阴山、八里河东山。
后来我才知道,攻下这几座大山还不是我们的真实目的,战略上的意图还在于吸引来它更大的兵力,聚而歼之。
我们对越南小霸有效的制服,还不是攻下老山,而是其后几次粉碎它的反扑,尤其是当年7月12日两军在这个峡谷丛林地一场决战,越南人嘴上承不承认我不知道,恐怕在心里是明白了自己远非我方对手的。
我讲远了。
攻老山,先得攻下它伸向盘龙河一条山梁上的制高点。要不,你把老山拿下了,敌人可以顺公路增兵,还可能进一步前出,兜住你的屁股。越南也是懂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套的,向我们学的嘛。
这制高点叫松毛岭,高程662.6米。上级把这任务交给了我当时所在的六连。
六连原是准备参加军区大比武的,所以才把我从二连调来。不瞒你,我是个老“尖子”。1978年带一个排到军区比武,十面单项奖旗我排拿回七面,总分又是第一。1979年打出去,哪儿有硬骨头我们排到哪啃,到处都在喊:李中平在哪?二排在哪?
打老山前,团长张又侠说:我们得先抓住他的脖颈,让他跑不了,进不了,动不了再打,…你说,哪是他脖颈?我指着着地图说:松毛岭-662.6,这还用说!他问,你看,哪个连完成这任务?我说,二连、六连,反正少不了我!他说:我就等你这话,就是你,带六连!
任务定下后,首先是我带战斗小组长到现地勘察。就是趁黑夜大雾摸进去,再猫下来,等天明雾散时对敌阵地细心观察。前后好几次,可以说,我们对662.6每块石头都熟悉了。
然后找了一个相似地形,反复搞演习。每天早晚不是爬大山,就是钻密林,训练部队耐力。每人负重五十公斤。有的战士借了老乡的小石磨背上行军。
师团领导和我们一起确定了战斗方案,整个攻击目标炮火准备36分钟,但662.6附近几个小山包只打10分钟。10分钟后,我们连即向这些小山包攻击,务期在全线炮击停止前拿下,炮击一停,再由这几个小山包向大约100米外的662.6扑去,尽快攻占。
我觉得这个方案是绝妙的,从六连两个月应急训练的成绩看,我更增强了信心。但各级首长总是不太放心,老问:怎么样呵?我对谁都表态:万无一失,马到成功!
就在这个时候,出问题了。
有一天,二连通讯员背了几个大水壶,都灌满了酒,说:连里干部请我回去一趟。我在二连十一年,从当兵到连长,大家怪好的。他们要请我,我也提了两壶酒,去了。
二连买了鸡、肉,采了野菜、竹笋,满丰盛的。大家都给我敬酒,心情都很激动,一敬我就喝,当晚醉倒了没回连。团里发现了,要我写检查,我不写。我说回老连队喝个酒算什么?团里宣布给我严重警告处分,全团通报批评。
我更不通,有天团里开会,散会后我又买了一壶酒,当政委面一口喝了,还骂咧咧的:“他妈的,你们当大官的,就不知道什么叫战友情谊!”
这下糟了!团长张又侠找我谈话:你不用骄傲,以为少了你就不行,我另外找个人,看他能不能带好六连。能不能把阵地拿下来!我一听,急哭了,是真哭,不是假装的。我说:“团长,我检讨,我保证不在喝酒了,你给我处分不行吗?干吗撤了我?”
团长也不是说着玩的。他说:“这次战斗最重要的是分毫不差执行协同计划,要求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像你这样任意胡行的角色绝对不行!”
我这时真知道自己错了。下了许多保证,总算保住了主攻连长没被“取缔”。
誓师会上,师陈政委给我带花后,又给我斟了一满碗酒。我说:“我戒了!”陈政委说:“该喝的时候还得喝,你心里不要有什么…”我说:“政委,留着吧!等回来喝!”政委说:“好,好样的!回来我再敬你胜利酒,庆功酒!我等着你们的胜利消息!”他把六连战史上一面光荣旗帜“百战不殆”交到我手里。
出发时,我们住了两个多月的瑶族村寨的男女老少都来了,站在部队后面,气氛很静肃,谁也不吭声。
这两个多月,老乡们已能叫出我们连每个人的名字,关系很亲密。
我只问了大家东西带好了没有。然后叫整理服装,喊了声:向后转,向乡亲们敬礼!
我是临时想起这一招的,不是哪里规定要有这仪式,没想到,乡亲们呼啦跑过来,抱住战士们就哭,姑娘也抱,娘怀里的孩子也哭…场面太感人了!
我们走到高山上,回头还看见全村的人站在村外看着我们。
我觉得这是一次很好的战前动员,最后把部队的劲头鼓得足足的。有一个战士,上路才发现他发烧,冷得打抖,我叫他返回去和留守的同志看东西,他高低不干:“我怎么见老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