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老山,回望1426一一陆增平1426作战记忆
我曾经战斗生活过的云南边防十二连,"东转西转到处转,17次转换,枪战炮战攻防战67次战斗战战壮军威",为戍边卫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参加过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经历过多次边境战斗,五次荣立三等功,还荣立过一次二等战功,但对1426之战,铭心刻骨。
在2016年国庆这个特别的日子再上老山,激情难抑,泪湿衣襟,记下了老山之行的心路历程,记下了1426的作战经历,把戍边卫士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对战友的一片真情跃然纸上。我不是一个拿笔的人,我是一个操枪弄炮的人,但我字里行间满是忠诚,洋溢着真情。我把这原始的粗糙的文字奉献给大家也算是对历史的回应吧!
我站在老山主峰高高的瞭望塔上,神情凝重地目视着近在咫尺、仅有一凹之隔、满山翠绿的山峰,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仿佛又回到了32年前那场生死就在一隙间的战场…
一、逼近1426高地
1426,对许许多多朋友来说,它—只是几个简简单单、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阿拉伯数字。的确,1426,这是一个不被人们提起,且早被遗忘的高地。但它对我和我的战友却是一辈子的记忆…
1426,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境内,在老山的右翼,她左与老山、右与12号界、扣林山遥相呼应。对面,与越南的大青山隔河相望,是老山地区的一个重要屏障、军事要地。
1984年4月28日,对于绝大多数曾生活在这个时间节点的人来讲,只不过是他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极为平凡的一天,不会留下任何值得回忆的东西。但对于我和我的战友来讲,这是铭心刻骨、永生难忘的一天!
1984年4月28日,我奉命率领一个加强排攻打1426高地,保障老山主战场右翼的安全。
4月25日中午,伴随着营部清脆、雄壮的紧急集合号令,早以做好战斗准备的加强排的勇士们全副武装,按照全营行军序列依次登上了三辆军车。我则随连长甘贵华一同蹬上了营长的指挥车,踏上了通往战斗的征程,实践着战友们战前决心书、挑战书、应战书、甚至于遗书的誓言…
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后,在全营的最前面到达了接敌运动中的第一个点—磨刀石垭口。当夜,为了隐蔽行动企图,对易发光、发声的装备进行了严密的伪装、反复检查,做到万无一失。
部队于深夜前往敌阵,战友们冒着毛毛细雨、踏着泥泞的山路,悄无声息地穿过了充满牛屎马粪横溢的苗族村寨,沿着近60度左右的山梁向12号界进发,于拂晓前占领了12号界西北侧长岭岗(我曾3次参加团组织的现地侦察到过这里),全排昼夜进行紧张、有序的土工作业,抢挖工事、掩体、战壕、交通壕,并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二、攻占1426高地
望着对面森林茂密的1426高地和雄伟的老山主峰,我思绪万千。再过几十个小时,这座美丽的山峰将会变成什么样?又会有多少年轻、鲜活的生命为之而长眠于此…
4月28日凌晨4时20分,在大雾的掩护下,我连按计划一举攻占了12号界附近的7、8、11、15号高地,全排在15号高地根据山形,选择有利地形占领阵地,并作好一切战斗谁备。
27日的夜(包括28日晨),是多么的漫长,微风轻轻的吹动着树叶,雾气随着微风的吹动,时而盘绕在半山腰、时而又跑得无影踪迹,神秘地变换着各种姿态,仿佛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28日凌晨5点49分,接到营指挥部电话。电话里,通信兵逐一摇通了全营指挥员的电话后,营长李代增在电话里以庄重、严肃的口气说:
现在是28日5点50分,请前线指挥员对5点51分的时间,读秒109…54321;我军将在5点56分对当面之敌实施炮击,请前线指战员务必作好一切战斗准备、加强观察、及时报告战况。
隙间,寂静的阵地忙碌了起来,一道道命令通过口令准确传到各个哨位,传到了每个指战员。战友们全神贯注,警惕的双眼紧紧盯着1426高地,盯着老山…
1984年4月28日凌晨5时56分,轰轰轰,三发炮弹带着长长的火焰率先飞向老山、飞入敌阵。隙间,我军部署在郊址城、老涛坪、猛硐一线的炮火万炮齐呜,带着仇恨的火焰飞向老山,炮火就像农民挖地一样,从主峰不断延伸至反斜面、再从反斜面拉至主峰、又从主峰拉至第一道战壕,这样反复三个波次后,炮火延伸至远方敌阵。
我团160迫击炮、152榴弹炮、130火箭炮;营机炮连100迫击炮也是百炮齐轰1426高地;我连100迫击炮、60迫击炮、八二无后坐力炮、轻重机枪、冲锋枪同时向1426高地进行了猛烈的射击。枪炮声不绝于耳,炮弹的火焰映红了天空,子丨弹丨的飞泄连续不断,老山、1426高地一片火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