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至1989年的中越战争,是我军征战史上重要组成部分。十年的中越战争时期,我军参战部队包括后勤、空军和地方支前民兵民工等约100余万人,历经大小战斗上万次。
特别是1981年5月7日在收复扣林山和1984年4月28日、4月30日收复老山、者阴山的战斗,尤其是7月12日的老山地区的对防御作战,都因空间狭窄,交战双方投入兵力之多实属罕见。其战斗空前激烈,悲壮…
扣林山、老山、者阴山…英雄的山!当年被誉称为“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与当地人民群众一道,共同铸就了震撼人心的军魂――老山精神!
无论是在扣林山还是在老山地区的作战中,原云南省军区边防15团(后改成都军区守备2团)炮兵营,每逢奉命配合兄弟部队圆满完成重任,以猛烈的炮火支援了主攻部队,为战斗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对越作战参战时间最长的一个边防团。
边防十五团,后改番号成都军区守备第一师二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支参加了老山地区全部作战的部队。
边防15团先后配属了陆军第14军、11军、1军、67军、47军、27军,步兵第37师以及加强的兵种部(分)队和原成都、武汉、济南军区,空降15军、兰州、北京、沈阳军区的15个侦察大队在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等地的作战。
历经大小战斗247次,攻占高地27个,毙伤敌1740余名,俘敌6名,摧毁敌住房70余幢,隐蔽部、暗堡62个,观察哨(台)10个,击毁敌坦克3辆,火炮30余门,汽车4辆,缴获大量的枪支弹药和军需物资。
在“天天有枪声,月月有炮火,经常有伤亡”的艰苦战斗中,全团官兵同仇敌忾,发扬“五种革命精神”,铸造和实践了闻名全国的“老山精神”。作战**有192个排以上单位和4296名个人立功。其中,有5个连(队)、2个排、1个连荣立集体一等功,7名个人荣立一等功;64名个人荣立二等功。
7连和12连分别于1984年、1990年被中央军委授予“边防钢七连”、“戍边英雄连”的荣誉称号;5连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连队。
涌现了危险时刻冲在前、荣誉面前不伸手的工兵班长龙伟;排雷英雄何志文;无畏的钢铁战士张永山;战地模范指导员杨忠年;“永生的战士”高永年的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团队于1985年荣立集体三等功,1991年11月19日,成都军区丨党丨委给团队记了集体二等功。
1979年4月,边防十五团被紧急从美丽的西双版纳调防至老山地区。为保卫祖国边疆和领土完整,边防十五团迅速在老山地区180多公里的边防线上构筑工事,展开设防。东起者阴山脚下的八布,西至海拨2000多米的母鸡坡,全都要靠他们去守卫、去防御。
到1979年底,全团共开辟堑壕、交通壕6000余米,修筑各种火器工事、猫耳洞1500多个,与此同时,一线分队加强对边境的巡逻控制。9月12日,2连在得知敌情报后,副连长张及全带领由11人级成的武装小分队,在南木坪打响了调防以来的第一仗,毙伤敌各1名。
10月,边防15团又主动出击,给予敌一连串打击。10月5日,1营营长和志光,带领小分队到了3段2号界袭击越军哨所,毙敌3名,伤敌6名。10月13日,8连与团侦察队合作,对窃居我1580高地之敌进行袭击,毙敌4人。10月24日,6连副连长赵凡带领1个排,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对窃居我1705。2高地之敌进行主动出击,毙敌8人,伤敌4人。
10月28日,1连副连长自顺安带领一支十人组成的小分队,向窃居我5号地区之敌进行袭击,毙敌4人。10月29日,1连班长张继昌带领4名战士再次袭击5号之敌,毙、伤敌3人。接二连三的主动袭击,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使他们入侵我国领土的霸权行为大大收敛。
1980年7月1日卡房脚围歼敌特工战斗毙敌3名,缴获冲锋枪3支,子丨弹丨38发,军用地图1幅观察记录纸3张,及其它物资一部,我战士轻伤1人。
1980年11月7日,云南省军区作战部门根据司令员张海棠关于“骑线点,我军不占领越军就要占领,攻击时必然要会付出更大的牺牲,应先予以占领或封锁”的指示,给边防15团下达紧急命令:“你团务于11月8日20时前完成对1175。4高地(上甘岭)的地雷封锁,不得有误”。
11月8日,团司令部电令5连:“奉军区指示,根据对敌斗争需要,命令你连组织人员于11月9日10时前占领1175.4高地,完成布防任务及做好长期坚守准备”。2营营长杨恒接到命令后,亲自到5连组织了支精干小分队,由副营长张阿林、5连付连长李世荣、排长夏天光率领,开上了1175.4高地。
11月18日,越军一股武装人员,向张阿林、高永年等5人的埋雷组展开突然袭击,战士高永年端起埋雷组唯一的一支冲锋枪,不顾个人安危边射击边向敌人扑去营救战友。在撤退途中,其腿部中弹,倒在雷场,触雷牺牲。
《解放军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并附了编后语《这样的战士是永生的》,云南军区丨党丨委追认他为**正式党员,做出向他学习的决定,文山军分区给他记了二等功,团丨党丨委号如全团官兵广泛开展向高永年学习的活动。
19日清晨,数倍于我的敌人乌黑了1175.4高地,并步步副近阵地,在抗敌进攻时,排长夏大光中弹牺牲,在紧急关头,营长杨恒带领支援分队奔赴了阵地,击退了越军的进攻。5连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连队。
1981年1月27日,昆明军区下达歼灭上扣林以东越军据点的预先号令。决定由陆军第14军42师126团担任主攻任务,边防第15团炮兵营编入第126团炮群,归该团指挥。据点攻克后由126团坚守1个月,再由边防15团接替坚守。
5月7日6时30分,步兵第126团对扣林山主峰1705.2高地越军发起了进攻。边防15团投入14个连队、452门火炮,分别在6个方向、22个点上实施佯动,另有586名官兵直接配属125团攻打扣林诸高地。
团炮营主要任务是:对船头、老山和662。6高地实施炮击;对清水地区实施拦阻射击和压制敌纵深火炮。5月7日至8月7日,历时3个月,全营对19个目标进行60次射击。共发射炮弹1304发,毙伤敌约80余人,压制敌观察所2个,迫击炮阵地1个,击毁105榴弹炮7门,压制摧毁敌炮阵地13个,土木质发射点7个,坑道4个,掩蔽部4个,堑壕510米,盖沟250米,单人掩体170个,击毁运输车一台,拦车队4次51辆,军车8次15辆。
5月24日,8连2排奉命,组织24人的巡逻小分队,在指导员叶本森的带领下,到1160高地和老邓弄一带进行搜索巡逻,当小分队行至老邓弄时,突然与潜与我境的5名特工人员遭遇。此战毙敌5名,其中1名中尉连长,缴获“五、四式”手枪一支,苏制冲锋枪4支,子丨弹丨144发,手榴弹12枚,望远镜1具,军用地图1份,匕首及其它物资一部分。我方亡伤各1人。
7月1日,边防15团3营奉命接替126团在扣林地区的防务,第14军混合炮营转隶该团指挥。团长张清汝率机关人员在猛硐开设前线指挥所,直接指挥扣林地区的战斗,接替扣林山地区防务后,扣林官兵顶住了越军100余次炮击,粉碎敌50余次偷袭,牢牢守住了扣林山,并破袭1442高地,巩固了已得阵地,多次受到总部和两级军区首长的表扬;
1981年9月18日,13连副连长李智能,付政指李干弱率部队27人在1134高地,香草坪、昆脑河一线对敌形成严密包围后再分片搜索,越特工王保福,李发全被我严密包围,无法逃脱,抵抗无望的困境下,于17时束手就擒。缴获手枪1支,子丨弹丨35发,匕首1把,吊床铺张,手表1块,会议纪要1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