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邹荣禄回忆老山阵地上的歌声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我们十一军开始向参加轮战的一军交接防务。翻开战时政治工作记录,最后一篇记录是前指的一个通知,全文如下:“各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2月7日7点35分和下午6、42分,在人民子弟兵节目里,广播老山阵地联欢节目。要求部队注意收听,有条件的要录音,并注意收集收听后的反映。整个节目20分钟。—军区前指。84年12月6日”。

图为原九十四团宣传股干事周宗善在三连阵地上教唱歌曲

这张视频照片,是我们当年开展阵地文化生活时,在老山前线最前沿的一个模范阵地—三连的“阵地之家里”拍摄的。这个被连队命名为“阵地之家”的小棚子,是三连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小平地上用竹子搭建起来的,门上贴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枪声炮声喊声声声如耳;下联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横批:阵地之家。

里面摆了一些初、高中语文和数学课本,是战前我们发给连队供战士报考军校时复习用的;还有十多本破损的杂志,是上阵地后有的战士舍不得丢掉的书。墙上挂着我们股里办的战地小报:《老山报》,每期都保存得很好。如果我不说明,你可能很难把这地方同硝烟弥漫的战场联系起来。

照片上教歌的人,是我们宣传股的文化干事周宗善同志,周干事原是九十四团通讯连的副指导员,是战前选调到我们股来当文化干事的。八五年百万大载军时,他回到通讯连当指导员,所在连队成建制调往某师后,就地转业下了地方。

老山一别,二十多年了,第一次通话,大家都很激动,彼此回忆那难忘的岁月,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在我保存的资料里,还可以看到当年我们一同共事的身影。再听听当年的战地录音,又勾起了我对战地文化生活的一些美好回忆。

在战场上,阵地上除了枪声、炮声、就是风声、雨声、虫鸣声。作为军人,危险、艰苦并不可怕,但最可怕是枯燥乏味的生活。没有书看,没有电影、电视,没有歌声和笑声,没有开展各种文体活动的场地和器材,作为长期坚守阵地的部队,短时间还可以,但时间长了,就可能影响部队士气。仗不可能天天打,但人得天天守在阵地上,为了调节战地气氛,活跃部队文化生活,上级要求我们,要在各阵地上因地制宜开展一些文化活动,用歌声和笑声缓解战场上的寂寞。

图为团政委张保顺在阵地上与战士们进行象棋比赛

我们团向来都有都有开展业余文化活动的好传统。部队里少数民族战士比较多,他们能歌擅舞,各方面的人才都有。再加上有些特招的人才,只要稍加组织,每个连队都会搞出一些像样的节目。平时连队都成立有演唱组,每次师里搞文艺会演或调演,无论是墙报、黑板报、幻灯、美术或曲艺节目,一般都会拿到名次。

所以军、师也经常在我们部队召开文化工作现场会。而在刀光剑影的战场上有组织的开场文化活动,说实话,心中还真没谱。想法很好,做起来还是很难的。没有场地,没有器材,人员不能集中,如果组织得不好,很可能出问题。好在团里领导很重视,要求我们可因陋就简,以阵地、坑道、猫耳洞为单位,分散开展一些活动,只要不影响战斗,能活跃战场气氛,什么形式都行。于是,我们拟发了通知,要求各连认真组织,并强调,无论前沿和后方,每周都得开展一次活动。

开始时,我们还有些耽心,生怕开展不起来。但通知一发出去,各连都很配合。年轻的战士,大都生性好动,一旦有展示才艺的机会,他们的想象力、音乐细胞都会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什么花灯小调、金钱板、豫剧、样板戏、谐剧、流行的抒情歌曲、诗歌朗诵、情歌小调、战地霹雳舞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尽管有些战士唱起歌来,五音不全,但他们那些滑稽的动作,南腔北调的即兴表演,各展身手,喜乐之声,溢于言表。官兵们自编自唱,自娱自乐,轻松自然的效果,超出我们的想象,枯燥寂寞的阵地,到外都可以听到战士们的歌声和笑声。

在一线阵地上,受条件限制,不能放声歌唱,有的就砍几根竹子横在堑壕上,来几下单、双杠表演,或者双手抓起压缩干粮筒和子丨弹丨箱进行举重比赛。坑道里的战士没有乐器伴奏,就用钢盔、饭盒、脸盆之类能发出声响的东西做打击乐,自有一番情趣。有的少数民族战士会用树叶当乐器,吹出很多美妙动听的歌声、鸟声。当然,这一切活动都是在安排好岗哨,并在严密的组织下进行的,每次时间都不会很长。

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在阵地上开展文化活动最好的单位,是我们团的一连三排

图为笔者看望一连三排前沿阵的官兵

这个排当时住在老山前沿右前方的的一个阵地上,与越军的1058高地隔阵相望,其防区所在地段,既是前沿,又是老山的防御间隙地段,时常有越军的炮袭和小股敌人的偷袭。由于距敌阵地很近,一切生活物资都得从后面提供保障。在他们战斗生活的地方,简易的堑壕、交通壕经炮袭后,一遇下雨就塌方、滑坡,战士们经常是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条件十分艰苦。

为了改善阵地上的生存条件,丰富弟兄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排长毛xx带领全排三十多名战士,利用守护阵地的轮休时间,采取轮换作业的方式,用小镐和小铲硬是在阵地上挖出一个近五六平方米的地下室,然后将那些被炮弹炸断的树木砍成一节节的,沿壁做成拱,以增强抗击能力。

在室内,再用竹子做成各式各样的条卓、条凳、报架等各种生活用具,并将种植在罐头盒里的野草、野花摆设其间,以作点缀。室内四周点有自制的煤油灯,在忽明忽暗的灯光衬映下,仿如置身在地下迷宫。如果没有外面的枪炮声,身入其境,你很难把它与险象丛生的战场环境联系起来。战士们风趣地给那个地下室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老山第一宫”。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100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100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