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荣禄回忆在老山1072高地上
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每周,我都要和宣传股的几名干事和新闻报道组的同志,轮流到团各营、连阵地走访调查,以便及时了解部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做好战时思想政治工作和战时宣传报道工作。这张照片就是在我团(32师94团)1072高地蹲点时留下的,时间大概是84年9、10月份。
笔者和战友在1072高地四连重机枪警戒阵地上
在老山战区,当时担任阵地防御任务的有三个步兵团,其中主要防御方向上两个团:一个团防守老山方向,一个团防守那拉方向,即大家经常提到的松毛岭一线;东山为次要方向,由一个团的部份兵力加上归属作战部队统一指挥的边防团负责防守。师、团的预备队和师、团的炮群以及师直属各分队一般都配置在后方地域。
阵地防御一般分一线阵地和二线阵地。在战时,最危险、最艰苦、最累、伤亡最大的当然是一线阵地的官兵和为一线担负运输、保障、给养的军工官兵。因为这些同志随时都有负伤、牺牲的可能。而在二线阵地和后方的官兵,虽说也苦、也累,但较一线的官兵和担负军工任务的同志相比,相对安全多了。
1072高地是老山这个团的最前沿阵地之一,也是当时这个方向最艰苦、最危险的阵地之一。当然也是团重点保障、重点关心的阵地之一。在这个阵地上担负防御任务的官兵,一般两个月左右就要撤下来进行休整。
在老山诸阵地中,1072高地其实并不高,但它的战略地位确十分重要。该高地是在一条东西走向的狭长山梁上,梁头是1072高地,梁中是968高地(越)并往西顺延至山脚,基本上与后侧的松毛岭诸阵地处于平行方向。如果越军占领这个高地,就等于在老山防御方向的前沿阵地撕开了一个口子,对老山方向的防守构成最大的威胁。因为在老山后面依次有师团的指挥所、炮兵阵地、后勤保障基地。
当时我团的全部粮草弹药都是通过位于老山北侧半山腰下的平寨进行中转。我师是首批接防轮战的部队,当时公路还没有修到山上,阵地上所需要的物资,全部由军工和各连的后勤保障人员人挑肩扛从小路送往各阵地。从战略位置上看,谁控制和占领了老山,谁就控制了整个战区的主动权。
1072高地的右侧(东)是越军的1058高地,如果从老山主峰往下看,一目了然;正面(南)是越南的大青山,中间隔有一条大深沟;右后面(北)是老山主峰诸阵地;左后(西北)就是松毛岭(当时96团的阵地)。1072高地就夹在东西1058和968高地之间;与1058高地相隔较远,与968高地紧挨在一起。
图为与1072高地相对的越1058高地
由于和968高地近在咫尺,坚守在该高地的官兵,既要防备968高地越军的偷袭、进攻,又要防备1058高地高射机枪和游动小炮的射击。同时,也要防备越军大口径炮火的轰炸。
1072高地面积不大,但在这个长不到100米,宽不到50米的阵地上,却屯有我团一个连的兵力。加上配属的二机连的一个重机排,二炮连的一个八二无炮排,以及营卫生救护所的人员,有近二百人左右。
我团四连(后六连)首批接管1072高地时,没有几个象样的工事。连排住的主要坑道都是过去越军曾用过的,友军攻占后,稍加改造加固了一下。坑道上面用水泥板或碗口粗的圆木铺顶,顶上用厚厚的泥士覆盖着。堑壕和交通壕大都较浅。
在堑壕的最前沿,观察人员只能通过掩体旁的潜望镜观察敌情,对方也一样。双方一旦发现暴露的目标,就会开枪射击。下面这张照片我站立的位置,就是面向968高地的潜观位置,与968高地的前沿位置相距不到50米。双方近处前沿都埋满了地雷。
图为笔者当时在1072高地潜观位置上照的那张象
当时照这张照片时,是我叫随行的摄影报道员小江(四川武胜人),先对好焦距,然后突然站起拍下的,前后不到三秒钟。现在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如果当时对方也在观察,一枪过来,老山战区就可能留下一个笑话:一个共军的政工干部,为了一张照片,仅在越军的枪口下希哩糊涂的掉了脑袋。
几天前这里就曾发生过一件事,当时配属该连的炮二连排长罗学春(好象是四川自贡人)为了打掉1058高地一个对我经常扫射的火力点,经过多次观察后,便与副连长贺立虎商议,决定在堑壕外一个便于瞄准的地方选好发射阵地,摧毁越军的火力点。
开炮射击后,罗排长指挥炮班迅速撤进堑壕。可此时对方的观察人员也发现了他们,对方的直描火炮马上打了过来,还来不及跳进堑壕的副连长和炮班长当即牺牲,罗排长也身负重伤,后抢救及时,锯掉一条腿后,总算保住了性命。可人家是为了消灭敌人哟!
由于1072高地地处老山的最前沿,白天,阵地上的官兵,除值班火器和观察警戒人员外,大都藏在坑道和堑壕的猫耳洞里,随时等待还击敌人的进攻和偷袭。晚上就难熬了,蚊虫又多,坑道内几个人合用一顶文帐睡觉。
堑壕和猫耳洞里的官兵,裹着雨衣,轮留打盹休息。一到下雨,那就更惨了,堑壕和猫耳洞里尽是雨水,许多战士只能泡在水里,等到天明才能排掉积水。阵地上又不能生火做饭,吃的饭菜,都是炊事班在平寨做好后,由一个排从小路经主峰再往下送到阵地上。
图为老山1072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