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占者阴山后,何其宗副军长在一线部队了解情况】
1984年5月2日,何其宗按照他一贯的及时抓第一手资料的理念,踏上了硝烟未烬的者阴山。他用了四天时间,几乎走遍了所有的重要高地,在战壕里和一线部队的官兵座谈。
在93团1营,为了搞清主攻方向发展慢的原因,他既和营指挥员了解情况,又和战士、班长开座谈会,听取了7个班长的意见。从这些第一线的指战员口中了解到,之所以发展慢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在接敌运动时对困难估计不足,在雨天夜暗负重的情况下没能及时进至进攻出发位置,在开辟通路时器材也没到位,以至于仅开辟成功一条通路,而要实施有利的进攻,一个连在一个方向上至少要有三至四条通路,兵力才能展开(注:杨占祥参谋载《阵中日志》载:全营只开辟了一条通路,进攻部队都挤在这一条通路上,最前面只能展开3个战士战斗)。
二是步炮协同不好,步兵冲击没有充分利用炮火袭击的效果。何其宗听了几个班长的发言后说:“冲击时,要充分利用炮火效果,抓住时机冲击,那天就差那么几分钟,要是快三五分钟,可能不至于被阻那么长时间,战斗也不至于拖几个小时。”
三是伴随的直瞄火器没能充分发挥作用,虽然炮火准备时,我军大炮对敌造成有力的打击,但冲击发起后敌人的火力点对我冲击部队造成很大威胁,由于大雨和迷雾,直瞄火器基本找不到瞄准点。何其宗最后鼓励大家时说:“在阴雨雾天的恶劣气候条件下,直瞄火器没有用上,全凭冲锋枪、手榴弹冲击突破敌阵,这是一个英勇的攻坚仗!”
在93团2营,听完营长汇报后,何其宗充分肯定了93团2营穿插的成功。他说:“2营在这次拔点战斗中圆满完成了穿插任务,这是2营全体同志积极努力的结果,你们的穿插行动对全歼者阴山地区之敌起到了重要作用,任务完成得很出色,但不能骄傲,要谦虚谨慎,打得好更要总结我们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做到打一仗进一步。”
【者阴山8号高地,93团以机枪火力支援步兵分队】
在93团3营,何其宗肯定了营长杨长路、副营长张学奎根据战场情况,果断变破障队为突击队,充分利用炮火掩护发起冲击的灵活指挥。也赞扬了9连连长张海银率部英勇战斗,连克敌人几个山头的不俗表现;对8连能主动策应团主攻方向战斗,从侧后攻击1250高地的大局意识更是大加赞赏。他说:“把助攻打成主攻,张学奎那个牢骚没有白发!”
在92团1营,何其宗对2连在进攻者阴山战斗中如钢刀一般最早突破敌人阵地39号高地,打退敌人反扑;穿插到位,合围柴山堡之敌;干净利落地消灭越军105公丨安丨屯的连续作战作风给予极大肯定,鼓励他们好好总结作战经验。
5月10日,何其宗召集者阴山作战指导小组开会,要求对这次拔点作战做出总结,找出经验和教训。他根据自己的总体把握和这几天下部队的调查座谈,提出此次作战的10个特点。
1.进攻这样的敌人属对山岳丛林地坚固阵地防御之敌进攻战斗。敌工事构筑完备,障碍设置完善,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敌人的防御设施比较坚固。因此,战斗比较艰苦,是一次硬仗。
2.作战中我们贯彻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原则。我与敌之兵力对比为3比1,一线攻击分队达到4比1,火器特别是大口径火炮对比更具优势。这样的绝对优势从哪方面讲都具备了打漂亮仗、歼灭战的条件。
3.进攻是在有较充裕时间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
4.攻击手段采取多点突破、穿插迂回、达成合围,速决全歼。战斗中不墨守成规,助攻发展快,主攻速度慢,助攻当主攻打,审时度势,灵活机动。
5.炮击与拔点相结合。充分利用了“14工程”的成果,这是此次拔点作战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经验,要很好地总结。
6.密切协同。不仅步炮、友邻、通信协同都比较周密,长时间的准备也是密切协同的一个重要条件。
【收复者阴山后,92团在18号、20号高地做好防越军反扑准备】
7.组织指挥正确。战斗中师、团、营、连各级指挥、各时节的重心把握得好,指挥果断、灵活,情况处置正确。
8.战斗作风顽强。战斗中,部队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献身精神。有物质而无精神是不能发挥优势的,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
9.政治工作有力。政治动员,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搞得深入扎实,激发了广大官兵爱国热情,鼓舞了部队士气。
10.后勤保障有力。作战物资充足,准备充分。
【收复者阴山后,何其宗到阵地一线调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