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廖锡龙带领11军31师在收复者阴山的战斗中,打的干净利落,歼敌多,伤亡小,打的非常漂亮。这除了三军用命外,高超的指挥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说到指挥,还有一位幕后指挥员,他就是在11军前指的副军长何其宗。

何其宗将军有一篇回忆录,本楼将关于者阴山、老山战斗的部分章节在此。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军作战史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军事术语—骑线拔点。要说清这个新军事术语,还得从中越两国边境线说起。

自宋初交趾独立,中越边界就大体形成,但很多地段经常存在小幅变动。清末中法战争后,法国取代中国成为越南的宗主国,双方签订《清法界约》,确定了虽然不甚清晰却基本都认可的边界线。

在山岳丛林地带,这条边界线必然以一些明显的山地制高点串联而成,而这些点形象地说就像是骑在双方边界线上,故而称之“骑线点”。

按照国际惯例,边界骑线点上,双方都不应驻军或建立军事设施。

我军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主动撤回国境线内,向全世界宣布不要对方一寸土地,但也正告越方:“在我边防部队撤出以后,不得再对中国边境进行任何武装挑衅和入侵活动。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中国方面保留继续自卫还击的权利。”

而越南并不甘心1979年战争的失败,趁我军撤出后的空隙,抢先占领一些具有战略价值的骑线制高点,甚至扬言“消灭对方100公里境内的侵略据点”,来一次反“反击战”。

于是,越军侵占了法卡山、扣林山、罗家坪大山、老山和者阴山等骑线点,控制了相当一段地方的边境纵深,并越境构筑工事,埋设地雷,依托这些点向我军开枪开炮,威胁我边境纵深地区安全。

【者阴山主要阵地示意图】

面对越方的不识时务,我军针锋相对,以坚决的军事行动,拔除了越军侵占的这些骑线点。严格地讲,这个军事术语应该叫“拔骑线点”,也就是后来统称的“拔点作战”。这里最典型的就是著名的“两山作战”,即老山、者阴山拔点作战。

“两山”作战中,陆军第14军打老山取得较大战果,陆军第11军打者阴山则是以小的代价取得较大战果,打得技高一筹。打者阴山的部队是陆军第31师,师长是虎将廖锡龙。者阴山一战,廖锡龙名声大振,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新闻人物”之一。

关于者阴山战役,廖锡龙确实出手不凡,享誉军迷。关于者阴山战役,坊间传闻最广的,就是廖锡龙能打,中国军队在者阴山战役取得完胜,全在于廖锡龙这位天才战术家的分析、预判、果毅等。当博文作者查询、对比很多资料,并细心、客观地分析后,发现了另一位重要人物,陆军11军者阴山作战指导小组组长、副军长何其宗便顺理成章地浮出水面。

虽然11军不算是中国军队主力军,但是,在该军31师,确实因为这两位出色的战术家,使得31师战力空前强大。由何其宗的军前指,靠前综合指挥者阴山战役,由廖锡龙担任地面进攻部队31师的前敌指挥,战役完胜的结果无疑证明了昆明军区主将杨得志和张铚秀的选将眼光。

何其宗本人在者阴山作战期间亲笔写的日记,在者阴山作战中始终跟随在何其宗身边的11军作训处参谋杨占祥所写的《何其宗在者阴山拔点作战期间工作纪实》(1983.12.2—1984.5.28)和《两山作战笔记》这些第一手资料并仔细研究后,大量事实都证明了:作为陆军11军者阴山拔点作战指导小组组长的何其宗,是者阴山作战的幕后英雄。

在中越边境骑线点上,原本没有者阴山这个地名,只有个标高海拔1250米的山峰,我军开始的军事文书上,称之为杨万当面1250高地越军骑线据点。后来为了叙述方便,便以1250高地山脚下一个叫“者阴”的地名为据,称之为“者阴山”。

者阴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境内中方边境9号界碑地区,属喀斯特地貌,石灰岩溶洞较多,灌木丛林和1.5米以上的茅草茂密,路少沟深,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该地区温差变化大,大部分时间为浓雾笼罩,可视度较差,雨天能见度只有几十米。

越军占领的各要点既能瞰视我杨万乡政府所在地和纵深地区,又能掩护越方江利以南地区的安全,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我国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决策再次发起一场规模较大的对越拔点作战,是经过了对当时国际和国内局势全面考量的,既是对越南挑衅的继续惩罚,又是对柬埔寨和泰国抗越斗争的战略配合,还有对苏联在国际地位上的牵制,剑指南疆,实际上已推动了冷战风云的大势变幻。

“两山”作战,既是军事仗,更是政治仗。实际上,早在1981年,在兄弟部队拔点法卡山、扣林山的时候,陆军11军根据昆明军区的指示就开始做拔除杨万当面1250高地越军骑线点的准备。

何其宗任职31师师长的时候,从老师长乔明来手中接过准备拔除者阴山骑线点的任务时,就曾带领师司令部相关作战人员前至杨万地区进行现地勘察,侦察分析敌情,初步研究了作战方案,并要求部队有针对性地展开训练。被任命为11军副军长后,因其分工负责作战训练,就由拔点作战的实施者转变为指导者。

依据昆明军区指示,为指导31师完成者阴山拔点作战任务,11军丨党丨委研究决定成立者阴山拔点作战指导小组,由何其宗副军长任指导小组组长。指导小组的基本任务是:在军丨党丨委领导下,及时传达上级指示,贯彻总部、军区指示,研究拔点作战的组织实施,协助31师拟制各种作战方案,指导31师临战训练。作战时,亲临现地指挥。

11军首长指导者阴山拔点作战(左二为军长马秉臣、右为副军长何其宗)

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虽一字之差,却有根本的变化。指挥者在自己职权范围,可以拍板定案,自己说了算!而指导者只能对下级指挥者提出指导性意见,没有大的原则性问题,不能强行指令或否定下级的决策和意见,简而言之,说了不一定算!特别要提的是,当时31师的师长是廖锡龙,在别人眼里,他们两个颇有点儿“一山二虎”的微妙关系。

就连作训处郭伟涛处长和杨占祥参谋都觉得何其宗这个角色有些尴尬,私下里议论说:“看来何副军长压力较大!”“是啊,仗打胜了没他的事,仗打不好了,他有责任,这事情也难办!”此时的何其宗,已经不是一名普通的部队指挥员了。

作为一位具有大局观的战役级首长,他对自己的角色和责任有清醒的意识。他给军作战指导小组定的原则是:抓大放小,抓前放后,指多令少。具体一点说就是大的原则性问题要抓住不放,一些具体问题大胆放权;战前准备工作要抓细抓实,战斗打响后放手让部队发挥;指导性的建议要多,指令性的意见要少。一切以31师能打好这一仗的大局着想。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