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阴山收复后,为巩固战果,步兵还在我炮兵的配合下,攻击了江利公丨安丨屯,俘敌一名,取得了一个小胜利。而在这之前的四月二十八日收复的老山地区,战斗也异常激烈,原先树木密布的山头,而今被双方炮火炸成光秃秃的,双方的伤亡都较大。我军在老山的牺牲人数,远远超过者阴山拔点战斗的牺牲人数。
战斗中,我先后来到西畴和麻栗坡县城,分别凭吊了这两地的烈士陵园,者阴山战斗中牺牲者被安葬在西畴县的南疆烈士陵园,约九十多名;老山战斗中牺牲的烈士被安葬在麻栗坡县的磨山,我去凭吊的那天,已有三百三十余名烈士安息在这里,当我离开时,又有两名烈士被送来。战斗是残酷的,流血牺牲也将始终随着参战的人们。
六月四日,上级命令我部支援老山地区的防御战斗,随即我们驱车前往军区前线指挥部。军区前指设在麻栗坡县西北六公里处的磨山。一到那里,军区前指的首长就赋予我们部队战斗任务:作好机动作战的一切准备,以直接支援的方式配合老山战斗。受领任务回来的路上,我听说南京军区的轮战部队已到麻栗坡,我原部队的老连长、某师炮团的团长马忠德也来了,便驱车前去找他,没费多少劲,便找着了。我俩在战场相逢,相互说了不少的话,才依依惜别。
根据军区前指的要求,我们抓紧时间勘察地形,寻求最佳的战斗队形配置位置。先后去了猛洞、老山、扣林山等地,看到老山、扣林山的险要地形,体会到进攻老山、扣林山付出沉重代价的重要原因。沿途我们看到,这次作战,我军炮兵动用较多,大大小小有十几个炮种,什么火箭炮、加榴炮、加农炮等等,还有“红箭七三”导弹部队。因此,一路上都是炮兵阵地。
这些炮阵地上的隐蔽部、防炮洞、火炮掩体都被战士们打扮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地上、洞口,都用白石子镶嵌着标语、口号、对联,“誓与阵地共存亡”这句口号几乎随处可见。经过多处勘察,我们在距边境约四公里的茨竹坝附近,找到了一处可以配置炮阵地的位置。又先后爬上了上三为后山和石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找到合适的观察所位置:位于边境线上我石笋边防哨所。
六月十八日,部队接到向老山方向机动的命令。我先于大部队出发,到设在曼棍的友军指挥所受领任务。一路上只见弹痕累累,创伤满目。过交址城后,更是炮声隆隆,硝烟阵阵,敌我双方都在进行着炮击,情况十分危险。军指设在一个天然洞穴内,面积很大,整个军机关都在此,亦不觉得拥挤,估计能容千余人。
王副军长、炮兵处长、殷副师长分别就我们的作战任务、具体目标、作战时间等作了详尽说明,我就道路、地图、通信、供给、对空掩护等问题进行了请示,得到了明确答复后,便火速离开了曼棍,指挥部队展开战斗队形。我们进入石笋观察所后,和边防哨所的同志取得了联系,他们详细地将当面的敌情和防御情况,特别石笋附近的地雷埋设情况告诉了我们,再三叮嘱我们不要误入雷区。
石笋的确名符其实:这是一座石山,状如竹笋,边防哨所的水泥工事和永久性掩体,就筑在这山头上,“之”字形的简易公路直通山下。前面是一片陡峭的山崖,左侧的一条山脊延伸向另一高山,右方略平坦些,几道铁丝网布满山头前方的斜坡,远方的高马白、坂升、官坝等越方目标清晰可见。山风呼啸,林涛阵阵,泉水奔流,玉雾茫茫。特别是那玉雾,时而腾起,如玉絮飘渺;忽而消失,瞬息不见踪影。置身雾中,真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顺右侧山脊而下,约百米处是中国和越南之间的界碑,这是一块高不足一米,宽不过四十公分的普通石碑,己经有点风化了。界碑上,横着刻有两行字母,竖着刻有三行汉字。横的刻的是法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第一行是“borne18”,第二行是“annamchine”,竖着的中间刻着“第拾捌牌”,并不是界碑的“碑”字,两侧分别刻着“大法国越南”、“大中华民国云南”的字样,估计该界碑立的时间当在越南为法国殖民地时期。
在这块特殊的石碑前,我浮想联翩:这是个出国的最佳场所,既不需办理手续,又无需接受检查,更不要费时延日,一秒钟即可出国往返一次。为了留住这永恒的纪念,我身着戎装在这块界碑旁留了影。后来(十月二十六日),廖锡龙师长到石笋来察看地形,我还应廖锡龙师长的要求,带他来到这十八号界碑并与之合影留念。当时说了把照片冲出来印好给我一张,可气的是这个廖锡龙说话不算数,至今也没把照片给我。
作者在老山执行防御作战时中越第十八号界碑
战斗队形展开后,茨竹坝已经进入雨季,整天阴雨绵绵,似乎成了水的王国。考虑到长期作战的需要,我们向当地群众购买了许多木材、麻袋,垒起火炮掩体和工事。这里的群众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五元钱就可以买一棵碗口粗的树,群众卖树给我们,无形中也增加了一笔收入。不过,我边境地区的植被还是不太好,树并不多,有的边民为了挣钱,不顾危险(边境线上埋有地雷),用毛驴或马进到越方一侧去砍树,两棵一趟,差不多大半天一个往返。
茨竹坝地区有一大特产,那就是中药材黄连,据说品质很好,到了收获季节,附近群众挖黄连卖,也算是一种副业收入。另外,这里山上的兰草也很多,估计大部分也是剑兰,我们挖回来后,放在空罐头盒里就能养活,也许与进入雨季,天气潮湿有关。不过这些兰花在野战医院组织巡医时,都被那些医生护士们要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