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三、初历连天烽火,“炮兵的眼睛”往越纵深推进

二月十七日四时许,上级传来命令,要求各部队作好一切战斗准备。我所在的营指挥所里,营长、负责指挥的副营长和营指挥连的干部,以及侦察兵、计算兵、无线电兵、有线电兵等,都按要求待命,静静地等待着战斗的打响。

六时五十分,随着一声令下,炮火准备开始,全团的火炮,不,应当是参战部队的所有远、近程火炮,都对事先设定的越军防御阵地各个目标行急袭射击和破坏射击。刹那间,万炮齐鸣,山摇地动,一发发炮弹在敌前沿阵地爆炸,硝烟迷漫着整个战区的上空。由于我们使用的是精密法准备诸元,不同于简易法,因而射击精度较高。

持续半小时的炮火急袭,彻底摧毁了越军前沿阵地的工事,给越军以致命的打击。从望远镜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我们进攻的正面越军阵地前沿,被炮弹炸起的土坑一个连着一个;越军精心构筑的防御工事成了一片废墟,堆在阵地前沿的拒马、路障被炸得东倒西歪,失去了作用;铁丝网、拦障也被炸得七零八落,形同虚设。

我军炮火刚向敌纵深延伸,配置在一线的边防团的步兵便随即从进攻出发阵地发起进攻。只见步兵们边打边冲,很快逼近横架在那发金水河上的中越友谊桥。但是冲击了两次,均未能奏效,越军的拼命抵抗使我军攻击受阻,且伤亡较大,只好将边防团换下,改由我军野战部队的步兵担任主攻。

在火箭筒、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新投入战斗的步兵分进合击,连续发起了几次进攻,终于攻占了那发大桥和桥对岸两侧的高地,越军在我军当面的第一道防线宣告被摧毁。

占领了越军第一道防线后,我军继续向越方纵深推进。第二天半夜时分,我们的观察所也奉命向前转移。我们背起行囊,乘着夜色,越过那发大桥,来到了八五五高地的山脚下。所谓八五五高地,即该山海拔高程为八百五十五米。

这个高地是步兵昨天刚刚攻占的,在我们向山上走的羊肠小道的两侧,密布着像蜘蛛网似的地雷阵。只见那黑黝黝,像大号墨水瓶似的地雷,一个个地用丝线般的黑色铁丝串着,若稍不留神,绊上其中一个,便可能引起爆炸,而且会发生连环爆炸。为了防止走偏路而触上地雷,我们每个人的左臂上都系上一条白毛巾,以辨别方向,便于联络。大家静静地一个紧挨着一个地朝山顶前进。

当我们行进到半山腰的堑壕时,负责与山头我军步兵联络的同志回来说,山头守卫的步兵不让我们上去,说没有接到通知,看来这步炮协同的沟通联络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没办法,我们这一行人只好一面用报话机向上级联系,一面派出警戒,其余的同志依着堑壕原地休息。

由于刚才爬山,身上的武器器材背得较多,大家的汗水把衣服都浸透了,此时一停下来,初春的寒风把大家吹得浑身直打颤。我身上所带的能够御寒的只有一件雨衣,于是赶紧穿在身上,几个人挤得紧紧的,相互取暖,想睡却又无法睡着。

此时此地,一副惨烈的战场情景,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夜色中,到处是燃烧着的火光,和不时传来被火引爆后的地雷爆炸声,以及远处传来一阵阵炮弹呼啸声,堑壕里散落着一块块沾着血迹的急救棉纱,随风还不时飘来一阵阵十分难闻的臭味。

火基本上是我军点燃山草产生的,这也是作战的需要。因为把那些茅草烧掉后,既开阔了视野,又可排除越军藏在草丛中向我军打冷枪的可能性,还能引爆部分地雷,是一举几得的明智之举,与日本鬼子的“三光”政策完全是两回事。

我们在壕沟里等了一个多小时,刚迷迷糊糊地入睡时,传来了新消息:和山头的步兵们联系好了,准备出发。于是我们跃出堑壕,查点人员后继续向山顶走去。乘着查点人员的间隙,我借着晨曦,四处观察了一下,发现距我夜里休息的堑壕不到两公尺的地方,一具被炮火烧焦的越�尸体躺在那里,肚皮鼓得很大,臭味正是从这具死尸身上发出来的。想不到出国作战的第一夜,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

到了山顶,我们选择了一个较高且视野开阔的地方,作为我们进入越南后的第一个观察所。这个山头有一条小路通向前方山下,后方就是我们刚走过的地方。我们将观察器材架设好后,审视了周围的地形,布置了明哨和潜伏哨。尔后啃了两块压缩饼干,算是吃了一顿早饭。压缩饼干虽然有营养,但硬得象砖块,还有一种焦糊的味道,十分难吃。想吃饼干时喝点水,一摸水壶,发觉水早就在昨夜上山时喝光了。

中午,娇阳似火,整个高地也都是被火烧焦的味道,热得十分难受。这热带山岳丛林地就是如此,夜里盖棉被不觉得暖,白天打赤膊还嫌热,白天和夜间的温差至少有一二十度。炊事班的战友们从十几里外的山下送上来了一顿饭,大家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下午,支前的民兵给我们送来了清甜的水。这是一组由傣族男、女民兵组成的小分队,一个个飒爽英姿:身上挂着崭新的子丨弹丨带,右肩挎着步枪,背后背着三四竹筒水。他们顾不得擦一擦自己脸上的汗水,就忙着为我们分水,并告诉我们,这是他们村前的泉水,是全寨群众的心愿。每人一壶水,数量虽不多,却是他们爬了十几里的山路送上来的。我抿了一口,觉得和我们先前喝的水的确不一样。不仅没有一点异味,而且还象加了点糖似的。

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八五五高地,我收到了老连队的首长和战友的来信,是炊事班送饭时带上来的。在金平县应急训练时,我写信将战时信箱代号告诉了他们。拆开信封,一封封地看了过去,心情十分激动。

首长和战友的信中,既十分关注我们的战斗,又关心我们的安全,字里行间,充满着一如既往的深厚友情。乘着战斗间隙,我一一写了回信,托炊事班的战友带下山寄出去。根据上级要求,回信地址改成了九一一信箱,大概是出于保密的需要吧。为了不让家里的人知道我参战的事,免除她们的担忧,我没有往家中寄信,还请战友代为保密。

在八五五高地,我们总共待了三天三夜。这也是完全改变我们生活习惯的三天三夜。每天,我们只能吃上一顿冷冰冰的饭,水要派人轮流到十几里外的山脚下去背,根本谈不上喝开水。至于洗脸、刷牙之类,谈也别谈,因为水实在太缺乏了。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