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老子只好“服从”儿子了!从那以后,爸爸妈妈再也没提此事,原打算通过这些老战友、老首长把马平调回贵州的打算也只好放弃了。直到马平牺牲后,这些老战友、老首长才知道马平的父亲就是马传岳。

1982年底,马平到师教导队参加“四会”教练员集训。集训结束时,师文化学校了解到马平的文化课教得好,就把他借调到师文化学校当教员。

尽管马平毫无怨言地服从了组织决定,但是,在马平的思想深处,牢牢地扎下了要在血与火、生与死的环境中经受考验的根子。因而,他时常“提醒”学校领导:“如果我们团有作战任务,请领导一定批准我回去,我需要锻炼,我是五连的人,是二排的排长啊!”

1984年1月底,部队批准了两年未探亲的马平回贵阳探亲。临行前,他再三向部队首长表示:“如果部队要到中越边境执行任务,我一定要参加,像我这样的学生兵,更应该在战斗中锻炼锻炼。”

果然,腊月29—马平到家的第三天,母亲就收到了部队发来让马平迅速归队的电报。春节就要到了,儿子回来了,母亲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是,这封电报不早不迟,偏巧在这个时候来,母亲多焦心呵!慈爱的母亲想让儿子留下来合家团圆欢度新春佳节,于是,就一声不吭地把电报揣进了兜里。春节,马平同全家人一起,沉浸在欢乐之中。可是,那封电报在妈妈的兜里,就像一面在敲的锣,使妈妈心神不定。

正月初三,妈妈拿出电报对马平说:“你们部队前几天来了电报,说有任务叫你归队,我…”,没等妈妈说完,马平从妈妈手里夺过电报,急切地扫了电报上“执行任务火速归队”这八个字,急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子。马平明白了一切,心急火燎,第一次毫不客气地责备妈妈:“你昏了!你有什么权利压我的电报!”马平迅速地抬起左腕,看了一下表:“时间还来得及!”说完便匆匆地收拾行李转身离开了家门。身后,留下了妈妈伤心的悄然的哭泣。

2月9日下午五时,就在部队出发的头一天,马平赶回了连队。他还没有放下行李就往连部跑,找到连长请求说:“连长,我回来了,对我们排有什么要求?”连长给他布置了任务之后,他顾不上疲劳,连夜准备,第二天凌晨就随部队出发了。

刚开始,连长考虑到马平离开连队到师文化学校一年有余,情况不大熟悉,加之他从贵阳赶回来,几天几夜没有休息好,担心马平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二排开进的任务。开进途中,连长看到二排一路有歌声,上车有点名,下车有组织,很有秩序,连长便放心了。到达目的地进行开进总结时,马平受到了表扬。

部队到达集结地域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临战训练。在这里,马平和战友们亲眼目睹了越南侵略者在我国领土上修筑的工事、挖掘的堑壕,目睹了荒芜的大片良田、橡胶林和被越军炮弹炸毁的房屋、校舍…,倾听边民、农场工人、小学生的血泪控诉。

所有这些,激起了马平和战友们的极大仇恨。马平愤怒地说:“堂堂中华竟遭越南的欺凌,作为人民的子弟兵,我脸上无光啊!”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代表了全排的心愿。马平多次向党支部递交决心书,恳切要求当尖兵打头阵。

集结地的自然环境很艰苦,加之紧张的战前训练又很疲劳,战士们不免产生了急躁情绪。开始,马平挨个找战士谈心,了解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后来马平想,光这样做还不够,应当举行一种健康的娱乐活动,既使战士们消除疲劳,又能受到教育。

于是,他以团支部副书记的身份向指导员冯冶生建议举行一次“赞家乡保边疆晚会”

(不久还举行了一次“官兵同乐晚会”),指导员高兴地拍着马平的肩膀说:“好呵,二排长!你这个点子太好了!”这下可把马平忙坏了。他既是导演,又是主持人,既是编剧,还是演员。在马平的组织下,全连干战以各种形式歌颂了党的政策好,称赞了家乡美,表示了保卫边疆的决心。

班长王中科苦于出不了节目,马平就把自己写的一首诗让他朗诵。“战士,战士,年轻的生命,你有火热的心胸…”,当小王朗诵着排长的这些诗句,眼眶不禁噙满了泪水。有人递上条子了,“请二排长来一个!”马平欣然同意了。“我给大家唱一支歌,歌名‘梅花’。大家一定都很熟悉梅花。我觉得,我们应当学习梅花不畏风雪冰霜,越冷越开花的坚强性格。”马平说完后,便深情地唱起了这支歌。随着马平悠扬的歌声,战士们的情绪受到了很大感染,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起来。

不久,上级决定五连派出一个排,到4号高地担任观察和警戒任务。马平一听说,立即找到连长软缠硬磨。他说:“二排不是脓包软蛋,一定能完成任务,你放心,我立下军令状!”连长见马平求战心切,便把任务交给了二排。马平高兴得一蹦一跳地走了。

在担任观察和警戒任务的九天九夜里,马平带领战士们潜伏在敌人的鼻子底下,困难是很多的。敌人到处埋有地雷,经常打来冷枪冷炮。白天被火辣辣的太阳晒得头昏目眩,夜晚气温又骤然降低,战士们卧在潮湿的地上,冻得浑身发抖。遇上下雨和浓雾,全身湿漉漉的,只能靠体温暖干。他们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山上缺水,渴了只得舔舔草尖上的露水,嚼嚼草根。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马平同战士们一起站岗、设伏,每次组织观察,他总是在前面带路。马平还乐呵呵地对战士们说:“如果不是祖国和人民需要,就是每月给我一万元的薪金,我也不干。但是,如果我们不吃苦,边疆人民就会长期蹲山洞、饿肚子,内地人民就不能安安稳稳地建设四化。所以我们吃点苦是值得的。”在马平的带领下,全排紧密团结,圆满地完成了观察和警戒任务。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小说在线阅读_第95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晴雪满竹8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第95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